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威胁趋势升级 企业网络安全面临挑战
2019-03-04 18:21:26 来源:西部数码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随着5G网络的发展,万物互联将成为趋势,网络上会存在比以往更多的IoT设备,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智能。然而,随着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海量设备联网,物联网将逐渐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

  随着5G网络的发展,万物互联将成为趋势,网络上会存在比以往更多的IoT设备,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智能。然而,随着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海量设备联网,物联网将逐渐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家中的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等都有可能成为黑客远程遥控的工具。
除了隐私泄露问题,黑客还可以使用物联网设备进行 DDoS 攻击,持续挖掘物联网设备的更多潜力,实现更多恶意功能。据《2018年中国网络安全报告》指出:去年,遍布 54 个国家的超过 500,000 台路由器和 NAS 设备,感染了 VPNFilter 恶意软件。此病毒构造精密,被 APT 攻击组织用来窃取信息。未来如果这种攻击方式被网络犯罪团伙使用,将会带来更多破坏性的危害。那么,物联网发展带来的威胁具体有哪些呢?

  1.传统DDoS攻击持续存在

  物联网设备最早被黑客利用进行DDoS攻击活动,此类攻击技术较为成熟,随着物联网设备漏洞的不断出现,以及黑市上存在的DDoS攻击需求,促使这种攻击持续存在,并且威胁逐渐增大。由于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一旦被攻击者控制,形成大规模的僵尸网络,批量访问某个网站,就会导致网站瘫痪,甚至可能导致某个区域断网,全世界大部分网站都无法抵御这种攻击。因此物联网设备在入网前要进行严格的测试,目前不少厂家已经从设计的角度避免了弱口令,但是由于软件漏洞无法完全避免,因此要做好漏洞的及时修补工作,才能避免被攻击者利用。

  2.发送垃圾邮件逐渐增多

  除DDoS攻击外,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发送广告邮件的物联网病毒,并将其命名为Linux.ProxyM,该病毒几乎可以在所有Linux设备上运行,包括路由器、机顶盒等设备。此病毒可在感染的物联网设备中运行SOCKS代理服务,接受控制指令,发送广告邮件,平均每台受感染设备每天可以发送400封广告邮件,通常以成人内容和金融服务为主。除广告邮件之外,该病毒还发送钓鱼邮件,诱导受害者点击钓鱼网站,获取受害者账号密码。由此可见,很多传统的网络攻击,在控制了大量的物联网设备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攻击相对于传统的租用服务器发送邮件,攻击者成本更低,更难被查封。

  3.批量挖矿逐渐增加

  以往不法分子主要通过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进行挖矿,现阶段有不少攻击者另辟蹊径,投入到物联网设备的挖矿领域。由于挖矿十分消耗计算机资源,导致计算机卡顿或者网站无法访问,很容易被受害者发现。而对于物联网设备,很多时候受害者无法查看CPU内存占用情况,一般很难发现,即使挖矿导致设备死机,受害者也会认为是设备过热导致,只能通过重启来解决。

  ADB.Miner是针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挖矿的病毒之一,该病毒会扫描暴露在互联网上的安卓机顶盒、智能电视,然后通过ADB调试端口默认开放的漏洞植入挖矿病毒。此外还有攻击者通过MikroTik路由器漏洞,植入Coinhive挖矿脚本,当用户在浏览网页跳转到任何类型的错误页面时,会自动打开包含Coinhive挖矿脚本的页面进行挖矿。

  4.开始被用于APT攻击

  VPNFilter恶意软件是一个多阶段,模块化的平台,具有多种功能,可支持情报收集和破坏性网络攻击操作。此病毒构造非常精密,兼容性非常强,能够感染Linksys,MikroTik,Netgear,TP-Link和QNAP、华硕,D-Link,华为,Ubiquiti,UPVEL和中兴制造的路由器。研究人员发现遍布54个国家超过50万台路由器和NAS 等物联网设备,感染了VPNFilter恶意软件。

  安全专家建议:

  物联网设备中毒后较难发现,漏洞难以及时修补,甚至有的设备已经找不到生产厂商,这些感染物联网病毒的僵尸设备,会对全球网络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因此未来物联网设备,出厂前要进行足够的测试,尽最大可能提高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升级补丁体系,发现漏洞后厂家能够及时通过安装补丁修复漏洞,而不是漏洞出现后长期无法修复,导致物联网设备被黑客攻击。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伴随物联网发展,AI进入情境感知..
下一篇物联网之家:克服重重阻碍 物联网..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