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为建筑业带来更多可能
2019-03-06 15:03:10 来源:物联之家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正在推动建筑业一些令人兴奋的新可能性,例如移动访问建筑图纸和材料清单、远程劳动力管理、提高工作安全性,以及部署在工作现场的每项新技术都有一个新的IP地址。

  技术正在推动建筑业一些令人兴奋的新可能性,例如移动访问建筑图纸和材料清单、远程劳动力管理、提高工作安全性,以及部署在工作现场的每项新技术都有一个新的IP地址。欢迎来到物联网世界,任何具有IP地址的设备都可以远程监控,甚至作为企业的一部分进行管理,这对首席信息官来说既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诅咒。
  祝福是物联网提供的额外数据和控制,我们现在有可能从作业现场的设备访问实时数据,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诅咒是,通过物联网,我们也有每天产生超过1TB数据的独立传感器,以及需要优先处理、保护、管理和存储的数据。由于建筑商的IT预算非常低,因此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联网成为了一个挑战。

  在我们努力解决物联网对建筑业的影响时,我们也在考虑一些创新:

  实时安全监控

  Rosendin Electric公司拥有严格的协议和程序,以确保每个工人在工作现场都是安全的,因此,我们拥有良好的安全记录。物联网为建筑安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物联网可用于监控安全面罩、头盔和背心,提供实时心率和呼吸读数。一个简单的腕带可以监测脉搏、体温和其他生命体征,提醒使用者和管理人员注意潜在的健康危害,如有毒化学品或气体,甚至还可以根据工人的独特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建筑创新者正在考虑新的设备来提高安全性,包括物联网,例如,轻质钢外骨骼可以处理重物提升或用于特定应用。与任何设备一样,这些外骨骼将配备传感器,不仅可以监控设备的性能,还可以监控操作员的状况。

  无人机在工作

  物联网还支持新型技术工具,例如,无人机正在成为工地上越来越有用的工具,因为它们可以提供建筑的鸟瞰图。它们还用于特定应用,比如检查难以进入的位置,例如,无人机可以看到高层建筑物的外部,那里对人类检查员来说太危险了。

  然而,无人机需要被监控和管理。航空管理局要求对无人机进行注册,这也激发了对熟练操作员和安全措施的需求。如果无人机发生故障,从空中坠落或发生事故,包括承包商在内的所有相关方都将承担责任。

  对于这些新型工具来说,物联网非常有价值,因为它们为实时功能提供操作数据,提醒操作员即将发生的故障,并在发生事故时捕捉操作细节。想想遥控无人机的“黑匣子”。

  物联网对建筑业的挑战

  虽然物联网在建筑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有许多因素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

  最明显的问题是数据管理。如果每台物联网设备每天生成1TB的数据,那么将该数据乘以50台设备会发生什么?生成的物联网数据量超出了大多数网络的容量。即使您可以处理这些数据,您仍然需要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优先级设置,以便实时响应,例如,如果物联网是更大安全策略的一部分,那么您必须实时处理工人的健康读数。那么数据管理问题呢?您怎么知道工人何时摘下头盔或安全背心是假阳性,而不是健康问题?

  我们还遇到了维护现场网络来处理数据的问题。对于一栋新建筑,施工人员必须建立一个无线网络以适应数据流量,包括足够的带宽来处理数据流量。我们需要考虑特殊情况,例如,高层建筑中的钢筋可以阻止无线数据通信。此外,那些无法进行电信接入的远程施工现场,如在沙漠安装太阳能电池阵列呢?物联网将需要现场IT支持,这意味着更多的设备和人员。

  最后,我们必须权衡物联网带来的成本和回报。建筑公司的IT预算从来都不多,如果没有投资回报率的证据,那么在施工现场增加支持物联网所需的人员和基础设施成本显然很难获得批准。来自物联网的效率和分析可能会很快收回成本,但需要一些建筑先驱作为早期采用者来证明物联网对建筑业的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为什么物联网的黄金机会在边缘?
下一篇伴随物联网发展 AI进入智能家居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