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时代,“预见”司机驾驶安全
2019-03-08 15:59:55 来源:环球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在物流产业里,运输是实现物流空间价值的核心,也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在运输成本中,与安全相关或由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占比较高,据了解,全国交通事故中营运车辆占比约18%,事故死亡人数占比28%以上。

  在物流产业里,运输是实现物流空间价值的核心,也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在运输成本中,与安全相关或由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占比较高,据了解,全国交通事故中营运车辆占比约18%,事故死亡人数占比28%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引发的商务纠纷和法律诉讼不仅成为物流管理者最头疼的事儿,还给受害人和司机家庭带来痛苦。
  虽然我们都十分清楚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但运输安全的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难点,以往受限于技术手段,司机的在途驾驶安全往往容易被忽视,加之降成本、赶时效、怕麻烦、图省事等诸多理由,事故发生的几率被大大提高了。

  针对货车司机安全管理,管理者大多数时候做的是“事后工作”,比如通过缴纳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还有加强司机日常管理,以招聘要求、维修保养、员工考核、内部培训等形式来提升安全性,但行驶过程中的主动安全并未引起重视。事故往往发生在眨眼之间,当危急关头如果没有应急或预警措施,所有的培训、考核在那一刻都没有丝毫作用!

  资料显示,在交通事故诱因分析中,94%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包括疲劳驾驶、打电话、超速等违规驾驶行为。其中最大的隐患是疲劳驾驶,虽然部分物流企业已经执行严格的司机轮班制度,且在驾驶室安装监控摄像头、插卡轮班等,但受限于技术手段不足,基层管理不规范,绝大多数的货运司机依然面对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特别采访了易流科技高级顾问南兴军,作为在物流行业深耕二十余年的资深专家,他也指出“除了疲劳驾驶,货车司机在驾驶时的很多不良习惯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如接打电话、抽烟、不系安全带、随意变道、前车车距太近、超速行驶等等不良驾驶行为,而物流企业在以往很难对这类高危行为进行管控。”

  这些年,很多新技术开始在物流行业中得到积极应用,无人机配送、机器人分拣,无人化、智能化、物联网化成为行业圈子里热度最高的词汇,那么现在又有哪些技术能更好地保障司机驾驶安全呢?

  如果给货车司机匹配一个贴心而又不知疲劳的“智能助手”呢?既能及时提醒前车车距过近、纠正或制止司机的不良习惯,又能基于司机的日常驾驶行为画像反馈驾驶建议,那就可以把车辆事故极大地降下来,让司机驾驶多一份安心。

  那么,行业内现在有这种“智能助手”吗?是不是所有的司机们都可以享受“智能助手”的服务?事实上,已经开始应用了。

  南兴军说:“目前,这类产品在行业内已经逐步出现,它可实现对周围环境以及驾驶员状态的实时分析和预警。这种新技术基于AI机器视觉和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车载的ADAS和DSM设备进行主动安全分析与预警。一般包括智能摄像头、OBD车载电脑,通过分析实时采集的司机神态、驾驶行为和前方道路影像,对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车距过近和车道偏移等情况进行即时预警,这类车载硬件还可以和云计算平台连接,方便管理者远程查看车辆行驶中的异常事件影像。此外,利用采集、回传的海量数据,云计算平台还可以对司机驾驶行为进行多维度的个性化侧写,给出相应的驾驶评级、注意事项和安全培训重点。这类软硬一体的主动安全产品对保障司机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这些应用易流已经有成熟的方案了。”

  “另外,360°全景盲区检测、胎温胎压检测等技术能力也对司机提高行车安全起到很大的作用。基于多维度、海量的驾驶行为数据,即便事故真的不幸发生,事故处理、保险理赔也可以实现更客观公平的责任认定。”南兴军表示。

  不难看出,在IoT、AI、大数据等物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物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化、供应链全链条的数字化,物流场景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在驾驶安全方面,即将大范围普及的主动安全产品不仅能够大幅降低车队管理人员工作量,为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更多选择,还能够让事故后的责任认定更为客观公平,促进文明驾驶风气的进一步发扬。我们有理由相信,前沿技术的力量不仅能为物流人带来新变化,保障作业安全,节省成本,更能为营造一个文明的道路运输环境做出巨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重庆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 破解政务..
下一篇物联网、5G、智能+ 2019年是机遇..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