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联想亮相微软物联网大会,以智能物联设备驱动商业智能化创新
2019-12-05 14:56:51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12月3日,备受瞩目的2019微软物联网大会(IoT In Action)在深圳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智能化变革的引领者和赋能者,联想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展现物联网领域的战略规划与行业积淀,同时携智能物联网关、嵌入式计算设备、工业计算设备、人脸识别解决方案等智能物联组合集中亮相,以创新成果为行业变革奠定坚实的基础,驱动商业智能的进化与落地。

  12月3日,备受瞩目的2019微软物联网大会(IoT In Action)在深圳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智能化变革的引领者和赋能者,联想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展现物联网领域的战略规划与行业积淀,同时携智能物联网关、嵌入式计算设备、工业计算设备、人脸识别解决方案等智能物联组合集中亮相,以创新成果为行业变革奠定坚实的基础,驱动商业智能的进化与落地。

联想携智能物联产品组合亮相微软物联网大会

  近年来,在5G、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物联网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各类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发展迅猛。据估算,到2025年,无论是智能制造、健康医疗、物流交通领域,还是连锁零售业、公共事业,其智能物联网的需求将至少达到1750亿美元。

  联想基于深耕企业级市场的丰厚经验,敏锐地捕捉到此行业趋势,率先开启智能化转型,布局智能物联网领域。如今,联想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组合布局,全面覆盖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三大领域--从基于通用传感与通信架构的数据采集终端ECS系列,到传输领域中具备超强性能、超小体积的联想自研智能物联网关ECG系列,再到数据处理环节中,包括工业计算设备ECI、嵌入式计算设备ECE、一体式计算设备ECP、计算板卡ECB在内的多样定制化终端……联想智能物联设备始终发挥“小、快、灵”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智能化变革的落地提供依托。

联想智能物联产品组合

  其中,亮相此次大会的Nano-IoT正是联想智能物联终端的有力代表。这款基于X86架构的智能物联网关在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等方面均有着杰出的表现--Nano-IoT采用无风扇设计,可在最高50℃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并在振动、冲击等严苛条件下保持7*24小时运行;在灵活性方面,Nano-IOT拥有0.5L的超小体积,同时具备着极强的可拓展性,可通过I/O扩展模块增加更多接口,并支持4G/LIE功能,足以满足制造业、零售、智慧楼宇、智慧教育等应用场景中日益增长的智能设备接入需求;此外,Nano-IOT还在智能软件方面配套全面,不仅支持Win10 IoT Enterprise,更获得了Azure IoT和Ubuntu认证,为拓宽不同行业中的软件应用创新打下基础。

联想智能网关设备Nano-IoT

  与此同时,联想嵌入式计算设备ECE系列、智能网关ECG系列中基于ARM架构的P710A、基于微信支付的SFR-101HX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也一并亮相大会,通过为客户提供设备+平台+应用为核心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实现不同行业的数字化业务场景创新,助力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而在实践方面,联想智能物联网的突出表现也获得了市场认可,不仅在2019财年第二季度实现了智能物联网设备及方案同比增长858%,更在包括制造、教育、零售、交通、医疗在内的30多个行业中顺利落地。在南极极地研究中心长城站,联想以物联网生态布局与智能设备管理,为身在南极的科考队员们构建“智慧科考”的工作环境;在能源领域,联想通过ECI工业计算设备,有效提升中石化加油站计算机管控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在光大银行,联想为其量身打造了第一家具有超市形态的新型网点“伴客易”;在智慧零售中,联想将人脸识别与智能结算有效结合,推出“无人超市”新物种。

  在未来,联想还将在智能物联网领域走得更远。正如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总经理刘征所说,“智能物联网正在成为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的前沿和中心,正在加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生产流程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研发及柔性制造能力,建立广泛的智能物联网应用生态,与客户,与生态伙伴一起携手去打造一个智能物联应用创新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企业从物联网数据分析中获益的4种..
下一篇国民技术中标中移物联MCU研发项目..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