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安全问题大 传统“补丁竞赛”是一场双输游戏
2022-10-10 13:34:44 来源:极客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持续为系统打补丁以提高安全性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对物联网设备制造商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因为可以通过预防漏洞彻底改变人们保护物联网的方式。
  持续为系统打补丁以提高安全性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对物联网设备制造商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因为可以通过预防漏洞彻底改变人们保护物联网的方式。
  物联网网络安全问题巨大
  目前全球采用290多亿台物联网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这是一个适合利用的大型网络攻击面。据估计,超过一半的物联网设备可能容易受到或低或高的风险攻击。
  网络攻击者经常利用常见的漏洞和暴露侵入设备,然后利用这个立足点发起其他攻击,实现攻击目标。根据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事件响应报告”,利用软件漏洞是黑客第二大最常用的攻击方法。事实上,在他们分析的事件中,近三分之一(31%)是网络攻击者利用软件漏洞访问企业环境的结果。
  这些网络攻击可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后果。据估计,目前网络犯罪使全球经济损失约1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1%)。
  那么,物联网设备制造商能做些什么来试图关闭这个巨大的攻击缺口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在于在漏洞被发现后尝试修补漏洞,而在于从一开始就防止常见的软件和硬件漏洞被利用。这样一来,存在什么漏洞(已知的和未知的)就不重要了。
  无休止的补丁并不起作用
  《2021年网络攻击面管理威胁报告》表明,网络攻击者通常在通用漏洞披露(CVE)宣布之后15分钟内开始扫描漏洞。当漏洞足够严重时,网络攻击者的扫描几乎与漏洞的公布同时进行是很正常的。这没有给制造商太多时间来发布补丁,更没有时间给客户部署补丁来保护他们的环境。这还是在假设打补丁是可行的情况下。
  如果漏洞存在于任何第三方软件库中,设备开发人员通常会受到限制,这些软件库用于通信、加密、身份验证、OTA更新和其他基本功能。如果不能看到这个第三方源代码(它通常以二进制形式交付),开发人员就无法理解如何创建一个可行的补丁来保护整个设备。
  开发人员进一步受到技术混合的阻碍,例如新旧操作系统版本的混合以及新旧代码库等。为所有不同的设备配置文件构建和发布补丁可能非常耗时和昂贵(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对于其中一些设备,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们的位置或关键(例如心脏起搏器),根本无法接触到或可以中断。
  很明显,修补程序还不够有效或不够快速,无法消除物联网设备漏洞带来的风险。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对抗这些漏洞本身的东西,也就是能够防止攻击,而不管潜在的漏洞是什么。例如专注于对抗通用缺陷枚举 (CWE),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利用通用缺陷枚举 (CWE)阻止攻击路径
  在网络攻击发生时阻止它们是一种更可持续的方法。大多数针对设备漏洞的攻击都共享通用的利用方法(例如内存溢出)作为先决步骤。因此,如果停止内存溢出,就停止了针对大量相似内存漏洞的所有相同的利用,而无论攻击路径、操作系统、设备类型是什么。对其他CWE类别进行同样的操作可以提供全面的保护,并确保设备免受已知和未知攻击。
  CWE最初由网络安全商MITRE公司定义,它是一种常见的漏洞类型族。这包括内存损坏(堆和堆栈缓冲区溢出)和内存内的Vulns(在释放后使用,双释放后使用,等等),命令注入和执行流中断,可以立即停止,从而达到防止效果。
  其他CWE包括可疑活动(如DDoS指示、暴力登录尝试、数据盗窃或已知的恶意IP访问,这些都是常见的安全威胁)的漏洞,Sternum可以检测到这些活动,然后根据用户配置的规则/策略进行调度。
  如此一来,漏洞将变得不那么重要,一个无法利用的漏洞再也不能被用来获得立足点。通过确保代码只做它应该做的事情,制造商为他们的物联网设备提供了精确和确定的安全解决方案。
  据统计,目前共有352个类别的1327个CWE。相比之下,而每月公布的漏洞多达数千个。通过CWE开发来实现预防的有效性,而不是试图赢得无休止的补丁竞赛,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总之,物联网时代企业需要了解如何摆脱无休止的打补丁,找到预防漏洞的更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物联网免受或少受攻击。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LTE-M——提供面向未来的物联网
下一篇加快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 助力制造..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