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华三总裁低调离职 企业未来走向受多巨头关注
2012-07-06 09:19:0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关键词:华三 总裁 离职
 
“华三(H3C)要出大事了!”几个月之前,各种论坛和坊间就开始流传关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三”)的传言。传言最终在6月21日揭晓。

  “华三(H3C)要出大事了!”几个月之前,各种论坛和坊间就开始流传关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三”)的传言。传言最终在6月21日揭晓。

  当天下午5点,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正式宣布,参与创办华三并在华三工作近9年的总裁郑树生低调离职。官方的新闻稿中仅有短短几行文字。过去9年中,郑树生也曾被传出过几次离职,但每次离职传闻都被郑树生事后在公开论坛上的发言所击破。

  之所以华三的变动能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华三是唯一能在中国这个区域市场上“打败”思科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网的市场份额上,华三已经超过了思科。

  当然,更让华三得到各方关注的,是其波折的命运。尽管按照华三自己人的话来说,即使在其总部杭州,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华三。但在行业内,因为与华为的渊源、多次的股权变更,以及如今被惠普“揽入怀中”的经历,华三受到颇高关注。

  过去9年来,华三一共经历过四次股权变更。在后三次的每一次股权变更发生时,郑树生的离职传言就上演一次。一名业内人士称,尽管郑树生也曾多次辟谣,但郑树生心中更希望的是华三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其间也曾抱有管理层控股的想法。

  但这对郑树生来说似乎很难实现。在2003年参与创办华三之前,郑树生在华为工作10年,1997年做到了华为常务副总裁的位置,是华为给了郑树生在华三独当一面的机会。有接近郑树生的人士透露,郑树生有可能掌管迪普,一家新兴的网络设备商。

  郑树生离职后,接替他的华三原营销总裁吴敬传这样感慨过去9年来华三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遭遇一次股权变更,就已经伤筋动骨了,而华三经历过四次,且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与郑树生离开时的低调相对应的,是吴敬传上任时的匆忙。“她白天还在开会,晚上孩子就出生了,再过一周就回去工作。”一名华三员工回忆道。

  “后郑树生”时代的华三该如何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定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华三的走向,仍将牵动华为、思科以及它的股东惠普之中的神经和目光。

9年4次股权变更

  过去九年来,华三的多舛命途已经很难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辩证哲学来作解释。

  2003年,为了联手对抗思科在数据通信业务上的优势,华为与美国3Com成立合资公司华三(H3C)。是时,华为持股51%,3Com持股49%。

  之所以华为控股,是因为华为怀揣着更大的战略意图。一方面,华为可以借此缓和与思科久缠不下的知识产权争端;另一方面,华为可借助3Com进入美国企业业务市场,成就华为在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敲门砖”。

  华三成立后,华为不断向其倾注企业网业务,华三也因此成长较快。但在2005年底,3Com突然宣布以2800万美元收购华三2%的股份,以此达到3Com对华三51%的控股权。业内认为,这项交易是双方合作后不断的摩擦所致,而官方言论称,这是当初协议的结果。

  2006年,3Com又增资8.82亿美元全资收购华三。此举动作被业内解读为3Com在与思科的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为其今后的出售增加筹码。在此期间,3Com将交换机、路由器等业务交予华三,帮助华三打造全球化的数据通讯品牌。

  而与此同时,华为也正处于剥离低企业网向电信市场迈进的转型期,通过此项交易,华为获得近10亿美元的回报。

  2008年,3Com频频发出求助信号,已完全售出华三的华为谋求与贝恩资本联手,对3Com进行整体收购。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是华为出于对美国市场的重视,但该笔收购案最终因政策问题未获得美国政府批准。

  2010年,华为在对3Com的收购案中落败于比自己出价更低的惠普。而华三公司,也因此成为惠普众多个被收购公司之一。

  收购3Com,使得惠普“一夜间”成为数据通讯市场上更主流的玩家之一。但这对于华三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惠普的收购也存在争议,比如一名华三前员工就认为,惠普对收购企业的整合能力较弱,且惠普的管理层对惠普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一头雾水。

  惠普对华三的收购处在赫德与李艾科的交接当口。曾经一度之间,对于惠普能否更好地整合华三,或者会导致华三一蹶不振成为业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郑树生曾表示,华三希望能有更大的自主权,自由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据了解,华三跟惠普中国无直接关系,而是向惠普全球企业业务部门旗下的网络部门汇报。但是一些员工担心,华三在惠普中的体量太小,会被并入其他的产品线,最终被解散华三的品牌。

  谁是受益者?

  不过,借助惠普的销售和服务渠道,华三实现了在海外市场的大丰收。目前,华三已获得瑞士电信、法国标致雪铁龙、梦工厂等高端客户。在全球布局中,华三有45%的销售来自于欧洲,35%来自北美,余下的20%来自亚太地区。这使得华三的海外市场份额实现了百分之一百以上的高增长。

  海外市场的增长,也拉动着华三在国内的市场潜力。财报显示,2011财年华三年销售额14.6亿美元,位列国内企业网第一,并已连续三年在国内企业网市场中超过思科。

  但郑树生的离职,将给华三的大好局面带来不确定性。艾媒CEO张毅认为,郑树生离职后,华三的短期动荡可能会使得华为和思科受益。

  这种担忧,主要来源于“后郑树生”时代,华三是否能保持独立性的问题,业务是否会因与惠普部分业务的重叠而缩水;以及失去郑树生后,华三的渠道保障。

  华三目前共有5家总代理商和2000多家二级代理商,均可以在华三的渠道体系内直接下单。但思科只有金牌和部分银牌代理商能够直接下单。

  此外,华三对渠道体系进行了大量优化,例如信用评价系统,所有的代理商都能进入该系统查看代理商的信誉水平,而有问题的渠道商将会受到停货6个月的处罚。

  但这种优势,可能会随着郑树生的离职而失去。知情人士称,郑树生的一个最大优势是善于笼络渠道,而郑树生走后,这些渠道资源是否也会被带走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有分析认为,被惠普收购后,华三的业务可能会受独立性的挑战而缩水。比如,由于存储长期盈利问题受到挑战,并与惠普存在覆盖,这一块业务可能将被出售。

  被企业客户当作“第二”选择的华三能在国内市场“打败”思科,很大程度上是其价优势,而华三作为中国企业也占据了一定优势,未来,随着华为在企业业务的崛起,华三有可能受到正面竞争和直接冲击。同时,华三能不能继续保持稳定和市场进取度也将决定思科能否在中国“收复失地”。

  据华三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惠普企业业务26亿美元的盘子中,有70%来自华三,华三在国内市场采用H3C品牌,而在国际市场采用惠普品牌,并且正在往高端市场进军。

  可想而知,这将是一场有意思的变局,而变局中的玩家就是在国际市场上的思科、华为、惠普,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思科、华为和华三。其中,华三的走向是影响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诺基亚称微软值得信赖 豪言明年将..
下一篇华为向印度Videocon追讨1.44亿美..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