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摩托罗拉中国裁员仅剩200人
2013-03-18 15:33:04 来源:渠道在线 作者:【
关键词:摩托罗拉 裁员
 
继去年8月份4000人大裁员计划后,摩托罗拉日前称将上演裁员“第二季”,其中中国区研发全部撤掉,只保留200人左右的市场、销售职位。

  继去年8月份4000人大裁员计划后,摩托罗拉日前称将上演裁员“第二季”,其中中国区研发全部撤掉,只保留200人左右的市场、销售职位。不过,通信业内,裁员风波并不局限在摩托罗拉,仅在去年,就有包括索尼、HTC、黑莓等宣布裁员计划。
  分析认为,智能手机从终端外形设计到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同质化严重,未来通信行业将会出现整合洗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难逃出局的最终结果。对国内厂商而言,打造制造环节、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最新摩托罗拉裁员上演“第二季”

  谷歌8日向员工发送内部邮件曝光,旗下摩托罗拉移动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00人,约占摩托罗拉移动的10%,裁员计划主要是中国、美国和印度。

  摩托罗拉移动中国区公关经理司轩军10日确认,本次裁员是去年夏天裁员计划的延续。不过,中国区具体的人数、名单、岗位、补偿方案都没有披露。

  “两会之后,中国区的裁员会正式开始。”有摩托罗拉员工透露,此次裁员计划中研发部分首当其冲,中国区也不例外,其研发将会全部裁撤,一些产品线会被砍掉。为了完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目前还不能立即通知那些受到本次裁员影响的中国大陆地区员工。

  这是继去年8月份,摩托罗拉全球大规模裁员4000人后,又上演的“裁员第二季”。据悉,目前摩托罗拉中国区包括研发、销售、技术等还有约1000人左右。第二轮裁员计划执行后,摩托罗拉移动中国区的员工将保留200人左右的职位,其中主要是市场、销售。

  摩托罗拉此次裁员旨在削减成本。“我们在所处的市场中没有竞争优势,正处于亏损之中。”内部邮件称,过高的成本会影响其市场运营甚至盈利。

  而这距去年5月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案完成后不到1年的时间。那么,被收购的摩托罗拉到底怎么了?

  “收购对摩托罗拉移动本身并无太大的改变,其是否能够东山再起,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造血而非输血。”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电信业独立分析师尚斌分析,摩托罗拉被收购后,除了专利交叉授权,谷歌似乎并没有想好摩托罗拉在谷歌的版图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谷歌也没有像业界预测的那样给予摩托罗拉特别的支持。

  尚斌还注意到,摩托罗拉移动在近期并无大的、有效的举措,产品创新不足,营销推广能力不足,品牌形象直落千丈,这都导致moto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移动终端市场表现不佳,持续裁员也就在所难免了。

  贝叶思咨询分析师杨昌龙也注意到上述迹象。不过,在他看来,这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后逐渐将其品牌边缘化的战略一脉相承。“谷歌收购摩托罗拉重点是看重其拥有数量庞大的专利而非品牌。”他告诉记者。

  ■业内同质化严重 通信产业遇寒冬

  不过,裁员风波并不局限在摩托罗拉,而扩散到整个通信行业。仅在去年,就有包括诺基亚、索尼、HTC、黑莓等移动手机厂商宣布裁员计划。

  就在8日,有媒体指出,因为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继续输给三星和苹果,CEO史蒂芬·埃洛普2012年的总薪酬削减了45%,从2011年的794万欧元减少到了433万欧元。而早在去年6月份,诺基亚为压缩成本,宣布在全球裁员1万人,并关掉部分地区的工厂。

  HTC也不例外。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HTC净利润持续下滑。HTC也曾陷入裁员传言中,不过HTC回应称是因为短期需求人员合约陆续到期自然终止。日企索尼也于去年曾宣布裁员一万人,还关闭了位于日本的一家手机工厂。

  而对于专注于商务领域的黑莓,也收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始乱终弃”。去年6月份,黑莓宣布在全球裁员5000人。

  实际上,在移动通信尤其是智能手机板块,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有研究显示,2010年、2011年两年间,全球智能手机发货量增长64%,但增速在2012年放缓至43%;预计这一数据在2013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6%。

  而在苹果和三星主导的智能手机市场中,两巨头市场份额还在持续增长,其他移动手机厂商想要翻牌异常艰难。据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称,2012年第四季度,三星电子和苹果两家的智能手机销量占据了全球份额的51%。

  实际上,随着国内通信产业近几年在国际市场的异军突起,也成为国际品牌的“心头之患”。

  杨昌龙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近两年来,整个终端产业竞争激烈,来自国内低端智能手机如华为、联想、中兴等,由于其价格低廉,在购买力偏弱的三四线城市,基本占据80%的市场份额,对价格高高在上的黑莓、HTC、摩托罗拉等手机市场份额进行挤占。

  “尽管通信业迎来了新的一波‘换机潮’,但似乎从中受益的企业却没有泛在化。”尚斌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由于从终端外形设计到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趋同化的今天,手机厂商很难在差异化的路线上有所建树,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以降价抢份额,但实际成效有限。

  尚斌直指,未来通信行业将会出现一次整合洗牌的过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难逃出局的最终结果。

  ■展望国内厂商需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来看,国产智能手机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并不稳固,如果国际品牌改变策略,进入中低端市场,国内手机行业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艰难。”尚斌分析。

  以TCL为例,2012年在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上位列第七,但其通讯业务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9%,达到97.74亿元,全年亏损1.69亿元。

  果不其然,本轮通信行业调整期并未绕过中国。早在去年,华为在美国网络基础设施团队中裁员100人,约占该部门员工数的四分之一;而就在摩托罗拉再陷裁员风波后,因部分员工没有续签劳动合同,中兴通讯也陷入“裁员风波”。

  实际上,中兴盈利能力下降在2011年凸显出来。而根据中兴通讯发布的201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亿元-29亿元,同比下降221.35%-240.77%。

  “国内手机厂商普遍处于有制造无设计的阶段,在芯片、操作系统、核心射频部件都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只能依靠薄利多销在中低端市场苦苦挣扎。”尚斌分析。

  杨昌龙也认为,国内智能手机主打低端市场,过于依赖安卓系统,虽然取得较大市场份额,但仍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旦行业巨头对华政策方向改变,国内产业将受到重大冲击。

  “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手机厂商创新性、开放性较差,并缺乏行业号召力。”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杨昌龙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该在行业内进行号召,并为企业创造创新环境和机制,搭建自己的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华为助力广州电力构建全国首个超..
下一篇迈可行中标和田和气田语音交换系统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