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上海贝尔:2014年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展望
2013-12-31 11:22:36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
关键词:上海贝尔 2014展望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正成为信息消费的主流。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浪潮风起云涌,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影响深远。作为支撑信息消费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的演进升级步伐加快,宽带接入、光传输、IP网络和应用业务平台成为信息通信网络的新一轮投资重点。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正成为信息消费的主流。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浪潮风起云涌,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影响深远。作为支撑信息消费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的演进升级步伐加快,宽带接入、光传输、IP网络和应用业务平台成为信息通信网络的新一轮投资重点。预计新的一年及未来一段时间,超宽带固定接入、超宽带移动网络、睿智光传输网络、智能云路由IP网络、灵动IP业务平台与大数据应用,将成为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

  超宽带固定接入:采用PON和DSL创新技术,将光纤部署至最经济点,实现高效的大带宽接入。

  不断丰富的宽带业务,尤其是高清视频业务,推动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光进铜退”已成为固定“超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方向,无源光网络技术(PON)是固网“超宽带接入”的主流技术。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壮大,关键器件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更优的带宽效率和性能优势,GPON正成为PON网络建设的首选方案。10G EPON/GPON进入发展快车道,其标准和技术均已成熟,但由于关键器件成本限制,FTTB、回程和高端用户将是其应用的主要场景。在40G PON领域,TWDM-PON能够兼容现有PON和ODN网络,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是下一步的研究和发展重点。另外,得益于更好的经济性和更广泛的覆盖能力,PON正成为Small cell移动回传的重要解决方案。

  FTTH在用户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的ROI压力。由于矢量(Vectoring)VDSL2和G.fast等新一代DSL技术可充分利用已有双绞线,大大降低宽带网络的建设投入,并能提供与PON相匹敌的带宽,正成为FTTH的重要补充方案。根据贝尔实验室对某主流电信运营商网络的研究结果,与FTTH相比, Vectoring 技术在充分利用已有铜线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在提供100M下行、20M上行接入带宽时可以节约大约50%的建网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Vectoring在欧美已开始规模商用, G.fast 预期在2015年进入商用。因此,在新建和改造地区更多地部署FTTH,在铜线覆盖较为完善的地区,部署Vectoring和G.fast等新技术,将光纤部署至最经济点,实现“光进铜退”,使整体网络的部署成本更优。

  超宽带移动网络:基于Small Cell构建相对连续覆盖的容量承载层,与WLAN一起提供无所不在的超宽带连接。

  据贝尔实验室分析数据,全球移动网络流量的增长惊人,预计2016年总流量相比2011年将增长45~~~ 85倍。为了应对这个爆炸性增长,日韩、北美已经大规模建设LTE网络,中国也将迎来LTE建设高峰。在这一建设进程中,除了基于IMS的VOLTE作为最终的语言解决方案之外,Small Cell和WLAN将成为提升网络容量的重要手段,在超宽带移动网络部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之前2G/3G 网络中Micro/Pico/Femto补盲补热定位不同,在宏蜂窝全覆盖基础上,Small Cell将形成一个相对连续的数据容量承载层,并提升宏蜂窝边缘速率,来应对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和用户体验的要求。在LTE时代,WLAN将与蜂窝网络有效融合。在网络架构上,通过可信的WLAN接入到LTE/EPC网络,实现接入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在产品形态上,WLAN和Small Cell可以集成在同一物理单元上,以节省站址和增加网络部署的灵活性。

  在超宽带移动网络中,除了接入速率的提升外,如何更好地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如4K高清视频、3D视频、虚拟/增强现实和M2M等,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并有望成为5G网络的主要需求。2014年,5G的需求和性能指标将基本明确,主要的技术研究方向也将逐渐明晰。

  行业应用正从窄带向宽带演进,除了语音通信外, 数据、视频的传输需求逐步增加。LTE的100Mbps高速数据传送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政务网、公共安全和应急救灾等行业。因此,利用新一代无线技术来实现行业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睿智光传输网络:向更高速率、更加敏捷和更为智能化方向演进,采用IP与光传输融合技术,提供带宽资源的按需动态分配能力。

  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LTE和IDC的建设,不仅需要更高的传输带宽,而且要求传输网络能够灵活地适应业务的颗粒多样性、动态性、低延时性等特征,推动传输能力和组网方式上的不断提升和演进。因此,通过与IP网互通能力的加强,使光传输网的业务感知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逐渐向简捷和融合方向发展,以提供更多业务感知能力,实现用户网络资源的动态按需分配。

  高速、敏捷、智能是近期传输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100/400Gbit/s传输速率、光波长交换、OTN架构是高速光传输网的基本元素,而光层零接触技术、波长追踪技术、CDC波长交叉技术将有力支持高速网络的运行维护。ODU提供小颗粒业务调度,灵活的光栅格技术满足光通道的按需配置,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设备)在网络节点提供带宽的高效调度和疏通,综合光层与电层带宽调度能力,全方位保证敏捷网络的构建。多域跨层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使光层和电层有机配合,实现光传输网络的整体智能调度和控制,以充分发挥传输网的高效性和敏捷性。

  光层和IP层的协同,实现IP与传输资源的优化和分配,将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数据平面,光层通过UNI接口与IP网互通,实现高速接口的灵活对接;在管理平面,光层和IP层采用统一管理、协调配置,实现传输带宽的跨层智能调度;在控制平面,借助IP深层的业务感知能力,可以实现用户业务的动态按需分配和运维管理。随着SDN技术在传输网的引入,未来将实现IP和光网络的无缝对接,网络带宽资源可以依据业务特性动态按需适配。

  智能云路由IP网络:部署智能边缘和大容量骨干网络,借助开放的SDN架构,实现为云业务优化的高速、动态与可编程IP网络。

  云服务和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根据贝尔实验室的预测,从2012年到2017年全球IP城域网业务流量将增长5.6倍,同期骨干网流量将增长3.2倍。各种新业务要求IP边缘更加智能,骨干网具备更大的容量。与此同时,在SDN技术的驱动下,IP网络将从一个应用封闭的网络,转化为能力充分开放的可编程网络。

  IP网络边缘首先要提供高速接入能力,200G/400G边缘平台将逐步应用,以满足用户飞速增长的带宽需求。网络边缘同时提供针对个人、政企用户和移动用户的业务,并增加IPv6、用户业务DPI、WLAN业务分流、安全等业务智能,满足下一代业务的要求。网络边缘设备对SDN的支持,将使SDN应用扩展到城域网场景,从而使网络能力的充分开放成为可能。在IP骨干网络,高速而丰富的业务功能核心更能适应多种应用场景。高密度以太接口的应用和节能等因素将成为运营商部署关注的重点。

  云数据中心对动态网络的需求,推动了SDN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路由技术应运而生。云路由旨在提供全新的网络基础架构,使下层网络与上层应用密不可分。采用云路由技术可以提供可编程、高性能、IP与光传输融合的网络,并且通过SDN技术提供策略驱动的网络业务配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编排能力。基于SDN架构,云路由可以对网络的IT资源和业务逻辑抽象,对底层网络封装,并对庞大用户群体进行优化,通过策略驱动网络的自动实例化,提高网络服务的效率。云路由将引领IP传送网络的进一步演进,最终实现基础网络资源的高速、动态与可编程化。

  灵动IP业务平台:智能部署云应用,实现可管理云服务,发展大数据应用。

  云服务引导了一场产业革命,其优势在于不仅能够降低IT总体成本,同时具备更大的弹性、灵活性。但是,目前运营商在提供云服务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其中包括在NFV部署中,如何实现弹性拓展、运维管理的自动化、网络能力的保障等;在云数据中心的部署中,如何更多地考虑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构建以云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灵动IP业务平台是运营商实现可管理云服务的必然趋势。

  灵动IP业务平台的云管理系统是集合了计算能力、存储服务、网络连接、系统整合等功能的云操作系统。根据运营商云资源池的实际情况,结合云应用(例如NFV)对计算、存储、网络的需求,云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智能算法设置云应用的最佳部署点。同时,针对云应用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云管理系统可以配合SDN控制器,实现云数据中心的网络自动化和无缝广域网互联,并能大幅度降低运营商的成本。

  随着可管理云服务的逐步实现,作为云服务的关键应用之一,大数据应用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根据咨询机构的调查报告:全球48%电信运营商正在实施大数据业务,其投入占IT预算的10%,而未来五年内这一数字会上升到23%左右。运营商大数据业务正从分散孤立系统向统一共用的平台方向发展、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向检索挖掘方向发展、从优化网络向业务创新发展。在网络大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方面,分布式数据库、内存数据库技术将成为主流技术;Hadoop和一体机成为主流的数据分析平台。当然,大数据业务的顺利开展,都必须以不泄漏用户隐私、商业机密及政府敏感信息为前提,相关的安全技术将会蓬勃发展。

  按需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和服务,将是信息通信网络的中心主题。超宽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其部署规模和用户渗透率将继续加大,并开始向行业专网拓展。光传输和IP网络提供更高速率的同时,将更加智能、开放、自动化。IP业务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将为运营商提供更灵活、更智能的业务。软件定义网络和虚拟化技术走向成熟和应用,推动信息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霾”罚单开出:耗能企业寻云会..
下一篇迈可行中标宁波鄞州区应急指挥系..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