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业界公认为中国100G的商用元年,面对骨干传输网上快速增长的网络流量,从2013年Q3到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先后启动了5次国家干线的集中采购。作为最早将100G技术引入国内的厂商,上海贝尔中标了所有国家干线的集采,赢得了大满贯。上海贝尔如何取得这样不俗的成绩?上海贝尔光网络能力中心负责人郭中华揭晓了答案。
问题1:2013年是中国100G的商用元年,作为在光通信领域拥有深厚积累的上海贝尔,在100G的实际部署中,上海贝尔认为需要重视什么?
100G网络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面对爆炸性增长的流量,今后的扩容和升级周期将越来越短,上海贝尔认为应该在建网时看得更长远一些,需要重视两个方面:
一、切实注重网络的可平滑演进能力
目前的100G网络大部分采用新建这种刚性的网络升级模式,这种模式建设成本高,部署周期长,因此具备弹性扩容能力的光网络才是建网的发展方向。上海贝尔采用超高速光传输板卡的可编程技术,不需要更换板卡,只需在网管上进行配置,就可以使现有的100G板卡线路侧速率快速升级为200G/400G,使得网络容量“瞬时”倍增。后续还能通过增加板卡实现向T比特传输的平滑升级。
在一些40G的国家干线中,需要平滑而且有效地从现有的40G升级到100G。上海贝尔的40G也采用了相干光接收技术,因此在国内的相关测试中,光性能指标最优,跨段能力最强,能够从40G网络平滑地升级到100G,而且,由于相干光技术的天然优势,还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40G和100G信号的邻道部署,同时传送,无须设置保护波带,大大提高网络频谱的使用效率和配置灵活度,真正做到了网络的平滑演进,保护用户现有投资。
二、选择合理的组网方式
合理的组网方式对运营商打造一张真正可以适应业务变化,同时能进行有效运维的光网络非常重要。针对OTN电交叉大矩阵耗电高,散热问题突出,上海贝尔提出了“光层调度+电层调度”的组网方案。采用OTN电交叉对小颗粒业务进行汇聚和调度,对大颗粒业务,采用光层调度方式进行疏导。结合独有的波长跟踪技术,上海贝尔的光电混合组网方案既简化了网络结构和业务调度,降低了功耗,还减少了大量的维护工作。
问题:2014年全球100G/200G/400G的发展进程在加速,阿尔卡特朗讯100G/200G/400G 解决方案在全球部署情况如何?
从全球第一个的光通信激光器到全球第一台的波分设备,再从全球首推的100G相干光传输技术到全球第一块400G商用传输芯片,从不用更换平台就可实现长期平滑演进到不用更换板卡就可实现网络扩容,阿尔卡特朗讯提供的超高速光传输解决方案一直站在光通信的最前沿,引领着光通信的发展方向。阿尔卡特朗讯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中部署了超过190个的100G商用案例。目前100G出货量超过27000端口,市场份额持续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全球首发的400G PSE芯片技术和具备长期演进能力的1830 PSS平台,阿尔卡特朗讯目前是全球最成熟领先的商用超100G系统,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此外,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提供商用可编程100G/200G的厂家,截止到2014Q2,阿尔卡特朗讯已向全球率先提供了2400块200G线卡。

问题 3:在后100G技术方面,400G、1T等技术的商用在不断加速,上海贝尔对超100G技术的现网应用有怎样的时间预期?
上海贝尔认为400G发展应分两步走,第一基于400G芯片强化的100G平台,第二400G平台的直接应用。自2012年底,开始出现400G直接应用的需求,主要是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和大型数据中心。但是,目前的400G技术存在技术方案多样化(单载波、双载波、四载波),标准和产业链尚未成熟,频谱效率和传输距离难以两全,设备集成度、功耗和成本尚未优化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100G系统而言,正如第三方咨询报道Dell‘Oro所说,未来五年正是100G的黄金窗口,会大规模部署100G,预计2018年80%的WDM为100G系统。而400G芯片可以很好的反补100G,强化后的100G平台(100G平台+)毫无疑问会大幅度提升100G网络的整体性能。从上海贝尔的观点来看,2016年以后,400G的标准和产业链将趋于成熟,400G的技术方案也将比较统一,逐步开始进入商业部署。
问题4:在100G相关技术的发展方面,上海贝尔有何最新的进展?
进入云时代,传送网不能再是一张默默无闻的基础网络,除了不断满足快速增长的带宽需求,它还需要满足动态变化的云业务的需求。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新机会,这个机会可以将传送网从被动的手工配置型网络转变为主动适配的服务型网络,从传统的成本消耗中心转型为新的利润增长来源。这个机会就蕴藏在T-SDN技术之中。
今年4月,在第12届“Smart Networking Seminar睿智光网络新业务论坛”期间,上海贝尔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个T-SDN业务的演示, 首次在中国实现了从云服务器经过7750路由器的IP承载,再到1830 PSS光子业务交换机的OTN智能传送的多层SDN业务应用。在此过程中,上层业务的带宽需求的动态变化驱动了传送网的动态适配,真正实现了将传送网的“硬”管道变“软”,这正是未来传送网真实地应用场景,也是传送网在云时代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