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华三事件或引发企业网市场变革 华为思科争抢老大地位
2015-02-05 13:48:10 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作者:【
关键词:华三 华为 思科
 
华三事件已过去多日,然而业界对华三的关注依旧不减。之所以华三的变动能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华三是唯一能在中国这个区域市场上“打败”思科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网的市场份额上,华三已经超过了思科。

  华三事件已过去多日,然而业界对华三的关注依旧不减。

  之所以华三的变动能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华三是唯一能在中国这个区域市场上“打败”思科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网的市场份额上,华三已经超过了思科。

  当下早已经是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整个产业界都在关注ICT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大规模推进。

  事实上,中国的ICT市场未来空间巨大,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全球企业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0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者业务2700亿美元,运营商业务1500亿美元。

  华为:进军企业网业务赶超思科

  华为2008年决定进军企业业务,任正非2010年曾要求:“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我们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随后,华为围绕企业业务重点进行了多方位布局。

  2014年1月13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披露,其2014年销售收入预计为2870亿-2890亿元,同比增长20%;主营业务利润约为339亿-34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与上一年持平,均为12%。

  2014年华为三大业务均保持增长。受益于全球移动宽带(MBB)基础网建设起步、3G投资持续稳步上升和4G投资快速发展,华为企业业务收入较上一年增长约27%,服务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并与SAP、Accenture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进行联合创新。该公司在全球已为客户建设了480多个数据中心,包括160多个云数据中心;其敏捷网络及敏捷交换机S12700自发布以来,在数百家高端行业客户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报道,华为在2014年进入了莫斯科、里约热内卢、班加罗尔等9个海外大数据流量市场,其4G设备成功进入所有中国省会城市。华为400G路由器也获得了超过160家客户的认可,与全球20家领先运营商开展NFV/SDN集成服务的联合创新,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视为转型期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

  惠普:华三企业业务是利润主要来源

  先来看一段惠普-华三企业网业务发展史

  2003年,为了联手对抗思科在数据通信业务上的优势,华为与美国3Com成立合资公司华三(H3C)。是时,华为持股51%,3Com持股49%。

之  所以华为控股,是因为华为怀揣着更大的战略意图。一方面,华为可以借此缓和与思科久缠不下的知识产权争端;另一方面,华为可借助3Com进入美国企业业务市场,成就华为在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敲门砖”。

  华三成立后,华为不断向其倾注企业网业务,华三也因此成长较快。但在2005年底,3Com突然宣布以2800万美元收购华三2%的股份,以此达到3Com对华三51%的控股权。业内认为,这项交易是双方合作后不断的摩擦所致,而官方言论称,这是当初协议的结果。

  2006年,3Com又增资8.82亿美元全资收购华三。此举动作被业内解读为3Com在与思科的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为其今后的出售增加筹码。在此期间,3Com将交换机、路由器等业务交予华三,帮助华三打造全球化的数据通讯品牌。

  而与此同时,华为也正处于剥离低企业网向电信市场迈进的转型期,通过此项交易,华为获得近10亿美元的回报。

  2008年,3Com频频发出求助信号,已完全售出华三的华为谋求与贝恩资本联手,对3Com进行整体收购。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是华为出于对美国市场的重视,但该笔收购案最终因政策问题未获得美国政府批准。

  2010年,华为在对3Com的收购案中落败于比自己出价更低的惠普。而华三公司,也因此成为惠普众多个被收购公司之一。

  收购3Com,使得惠普“一夜间”成为数据通讯市场上更主流的玩家之一。但这对于华三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惠普的收购也存在争议,比如一名华三前员工就认为,惠普对收购企业的整合能力较弱,且惠普的管理层对惠普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一头雾水。

  惠普-华三企业网业务现状

  收购H3C之后,惠普全力包装H3C,为其倾注海外销售渠道,并将自身服务器、存储、安全等产品打包融入H3C的网络产品体系,进而推出一系列“云网融合”等产品。其后,H3C确实借助惠普的国际渠道迅速拓展海外市场,成长为仅次于思科的网络设备商。据Gartner统计,惠普连续多个季度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排名第二,以收入统计,其市场份额超过8%,接近第三名Juniper的三倍。

  H3C承载的网络产品也是惠普所有企业业务中唯一保持收入增长的产品线,惠普其它三大产品线--服务器、存储、关键业务系统已连续4年下滑。根据惠普历年财报统计,2014年,惠普网络产品相比于2011年增长9%,但服务器、存储、关键业务系统的收入分别缩水8%、18%、56%。

  然而在资本层面,华三从未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6年的时间,华三深陷困局。却也是用6年时间,华三创造了奇迹,将销售规模从6亿元扩大到100亿元。更有戏剧性的是,如今的竞争格局中,华三不仅要挑战思科,抵抗日益壮大的锐捷,昔日母公司华为也成为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华三腹背受敌。

  “华三都是自己打天下,惠普进来之后在中国市场并没有给华三带来什么优势,近一年反而成为华三在国内市场发展的障碍。”

  至“去IOE”、“信息安全”成为中国信息化的主流声音之后,外资背景逐渐让H3C步履维艰。201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启动路由器、交换机设备集采,H3C几乎颗粒无收。而此前,“中电信、中移动的历年集采的最大份额都是H3C的,H3C一直占据交换机70%的市场。”一位H3C的竞争对手称:“但现在,几乎主要是千万以上的项目,H3C都很被动。”除运营商市场之外,政府、金融,这两个H3C的利润源也收到了很大影响。

  根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全球服务器市场报告,2014年Q3,全球市场中仅中国的服务器市场保持增长,但是,在中国,惠普服务器出货量该季度同比下滑17.06%,从去年的第二名下滑至第五。而华为、联想、浪潮等企业的增长服务都均超过25%,并且出货量已经超越惠普。

  其实,H3C的人才、税收、知识产权、产品,全部在中国,只要有一个中资控股的身份,H3C的尴尬即可迎刃而解。半年前,坊间传言“CEC将出资收购H3C惠普要价50亿美元”,虽然CEC、惠普官方均守口如瓶,但多位CEC、H3C内部人士均证实了这一传言。

  对惠普而言,为H3C寻找一个中资买家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如何让自己在这次资本运作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却充满了运作空间。

  惠普分拆企业网业务

  2014年10月6日,“分拆”终于从惠普总裁兼CEO梅格·惠特曼口中说出。已有76年历史的老牌科技巨头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提供企业级IT服务,称为“惠普企业”(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另一家主营PC和打印业务,沿用“惠普公司”(HP Inc)。

  与此前声称“只有一个惠普”的态度形成对比,惠特曼表示,此次拆分会让惠普“更加敏捷、更加专注”,将有助于快速适应市场和客户动态,其核心的关键词是“实现复兴计划”。“惠普企业”将提供更多资源,降低公司运营债务,从而支持对关键产品组合的投资,并将为完成企业服务业务的五年复兴计划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惠普公司”将在传统市场中继续创新,支持对3D打印和新计算体验等快速增长市场的投资,并拓展在这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

  这还不是结局,紧接着惠普计划出售在中国的网络业务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控股股权,H3C是一家专门销售网络设备和软件产品(路由器等)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最初由华为与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共同拥有。2007年初3Com收购了华为持有的该业务全部股权。2010年,惠普收购了3Com,从而获得该笔资产。

  一系列举动证实了惠普正在逐步剥离大众消费级业务,PC、打印机、网络设备……一个更明显的信号是,惠特曼将直接领导惠普企业,却只担任PC业务公司的董事长,孰重孰轻一眼便知。

  从惠普的收购步伐也能佐证,过去几年,惠普收购了3PAR(存储公司)、Eucalyptus(私有云和混合云公司)、ArcSight和Fortify(安全公司),以及Vertica系统(数据库分析)。覆盖了大数据、软件定义网络、大规模存储阵列、电子商务安全以及大量咨询服务,并在最近与EMC“眉来眼去”,希望通过并购扩展存储和云计算业务。

  曾几何时,惠普斥资240亿美元收购康柏(Compaq)电脑公司。通过这桩交易,使惠普最终成为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但随着PC势头减弱,惠普对这部分消费业务左右摇摆。如果不是股东的反对,2011年惠普就有望将PC等业务扫地出门。

  惠普2014年11月26日发布了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财年截止10月31日)。报告显示,惠普第四季度净营收为2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91亿美元下滑2%;净利润为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下滑6%。

  2014财年第四财季各部门业绩

  ·个人系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运营利润率为4.0%。商业客户的营收同比增长7%,消费者客户的营收同比下滑2%。总出货量同比增长5%,其中桌面电脑同比下滑2%,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8%。

  ·打印业务营收同比下滑5%,运营利润率为18.1%。总硬件设备出货量同比下滑1%,其中企业硬件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5%,消费者硬件设备出货量同比下滑4%。供应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

  ·企业部门业务营收同比下滑4%,运营利润率为14.8%。行业标准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储存业务营收同比下滑8%,企业关键系统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9%,网络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技术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

  ·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运营利润率为6.8%。应用和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6%,基础设施技术外包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

  ·软件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运营利润率为31.1%。授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技术支持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专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5%,软件服务(SaaS)业务营收同比持平。

  ·惠普金融服务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净投资组合资产同比减少1%,金融交易额同比增加15%。该部门运营利润率为12.1%。

  从财报来看,这一命运似乎已经注定。据悉,惠普PC业务营收占比依旧最多,但是几年来一直没有增长;而服务部门增长迅速,这也是惠普想要发力的领域;与PC业务同属一个子公司的图像及打印业务也增长乏力;而企业存储及服务器业务增长加速,这也是最容易与企业软件和IT服务整合的业务部门;H3C代表的企业软件业务增长较快但总量较小,这或许是惠普将其出售的重要原因。

  思科:企业网业务面临多重挑战

  德国某运营商电信分析师认为,比起运营商市场的高度集中情况来说,企业网业务对手较多,开展又较之容易,因为企业网所涉及到研发、制造与传统业务更具接近性,且研发、产品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与传统业务类似,竞争对手如华为等又对此较为熟悉,议价能力又强。思科企业网业务的未来不容乐观。

  需要指出的是,钱伯斯从2011年开始的"瘦身运动"并非良药。虽然对于思科降低成本支付,改善盈利状况会起到作用,但对于重塑辉煌却远远不够。思科的裁员等举措在短期内可节省开支、提高赢利,但并非长久之计。相同的产品,如果除思科外其它企业无法提供,用户才愿意购买使用,但华为等企业近年来在新技术研发、专利获取上已大大提高,思科在技术上已不占明显优势。而且在成本上,思科工程师的待遇要比华为等企业高出很多。

  如果说华为的后发之力尚不能动摇思科的根基,那么H3C已然让思科的神经紧绷。在国内企业网市场,H3C的市场份额已超越了思科。据H3C方面称,2011年H3C的销售收入为14.6亿美元,增长率32.7%,,目前在中国市场H3C的交换机市场份额达到40%,企业级路由器市场份额达到30%,无线WLAN市场份额第一。

  调查结果显示,数据中心和园区网中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通常的更新周期为5年,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流量的高速增长,为保证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太网交换机的更新频率在加快,设备提供商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点评:在国内企业网市场,华三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新的任命虽然承诺给与员工长期激励措施,但金融奖励措施的相关细节目前未出。伴随着毛渝南的入驻,华三或迎来新一轮裁员重组,届时国内企业网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变革。究竟华三未来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甲骨文入局 国内云计算大战升温
下一篇施耐德电气向中信百年职校(安哥..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