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万物互联”为标志的物联网(IoT)已经掀起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日渐成熟的创新技术和规模效应给ICT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华为预测,2025年,全球将产生1000亿的联接,其中垂直行业的应用将会达到亿万级别,面对如此绝大的规模,华为聚焦管道战略,与众多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广泛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和谐的生态系统。
NB-IoT开启万物互联
低功耗广覆盖网络(LPWA)市场是新兴的物联网空白市场,根据业界预测,到2020年,运营商网络承载的70%连接是面向LPWA的,包括工业、个人应用、智慧家庭、公共事业等。基于这些巨大的连接,将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包括联接的价值,数据的价值和利益分享的价值。
华为很早就开始关注LPWA场景及其解决方案的研究,早在2014年5月,华为与沃达丰一起在3GPP标准中提出了基于窄带的NB-M2M技术草案,经过后期的融合,最终形成了3GPP R13 NB-IoT标准,这也是业界公认最具影响力的、未来最有可能广泛应用于LPWA场景的、基于运营商蜂窝网络部署的窄带物联网技术标准。在2015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包括华为在内共14家领先企业和机构成立了NB-IoT联盟,共同推进NB-IoT产业发展。
在NB-IoT领域,华为已经具备丰富的垂直行业实践。早在2015年,华为已经与沃达丰、德国电信、中国联通、阿联酋Etisalat多家顶级运营商展开基于智能水表、智能停车等项目的业务演示与测试。其中,华为与上海联通开通了全球首个基于4.5G NB-IoT的蜂窝物联网技术试点,并且在上海试点了智能泊车业务,可实现停车位的智能化管理,车主可远程查询、预定车位等功能。2016年,华为分别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针对石油、水务、路灯、跟踪等多个不同垂直行业的NB-IoT技术试验,继续孵化NB-IoT的商业应用。
随着标准的冻结和产业链的成熟,华为预测NB-IoT会在1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规模测试,预计17年规模商用部署。NB-IoT是4G网络的价值延伸,也是物联网规模发展的开端。可以预见,高度智能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LTE-V助力安全驾驶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主要突破口和未来汽车产业和交通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近年来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且潜力巨大。长期以来,汽车行业和ICT行业采用的还是松耦合的技术合作模式。通信基础设施并没有为汽车的需求做过定制,没有考虑汽车在可靠性、带宽和时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这个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必须得到改善,从近期来说,我们需要对4G,也就是LTE技术进行升级,以满足近期车联网诉求,比如辅助驾驶;长远来看,在5G网络标准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车联网的诉求。
华为长期以来积极推动通信网针对车联网的技术升级,与中国移动、大唐、高通等伙伴提出了LTE-V综合通信解决方案,目前正在3GPP进行标准化工作,2017年上半年将发布第一个LTE-V技术规范,预计2019年前后启动商用。这项技术融合了LTE技术的精髓和针对汽车的LTE-VDC(车辆直接通信)技术,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Telematics(信息娱乐)服务,另一方面为车辆提供低时延和高可靠的V2X(车到车、车到路侧设施、车到人)短程通信服务,能够满足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主动安全、效率行车、安全防盗等多种场景需求。
华为积极参与国内“东西南北中”车联网示范区的讨论与建设。今年8月,华为携手浙江移动、上汽、西湖电子集团等重量级企业联手在杭州建成了目前规模最大、演示场景最丰富的LTE-V应用示范区,人们可以真车实地互动体验红绿灯车速引导、行人冲突预警、前车紧急制动提醒、超车变道提醒、交叉路口预警等多种V2X业务演示。经验证,LTE-V网络已经显示出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技术特性。目前为止,杭州LTE-V示范区已经吸引了政府、工信部、公安部、国内外运营商、车企、高校及研究机构、媒体记者等各领域共计超过20批、接近200人参观调研。LTE-V的价值和前景逐步得到更多认识的认可,在统一的标准、强有力的政策、通信产业链以及谋求创新的汽车产业链的推动下,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面对充满变化的科技世界,华为将和全球勇于进取的合作伙伴广泛合作,夯实生态系统,并与不断突破的客户并肩作战、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携手使能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共同塑造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