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中兴贝劲松:电信运营商是当前FTTH建设的主导力量
2011-05-24 11:10:16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张月红 【
关键词:中兴 贝劲松 电信 运营商 FTTH
 
北京时间5月24日凌晨消息,宽带接入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智能家庭、三网融合乃至四网融合等应用的必备条件。

  北京时间5月24日凌晨消息,宽带接入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智能家庭、三网融合乃至四网融合等应用的必备条件。在政府鼓励三网融合、四网融合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广电以及电力都对FTTH进行了投资,对于产业链上的供应商而言,谁是国内FTTH建设的主导力量,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关注点。

  中兴通讯固网产品线总工程师贝劲松在2011年上海通信发展年会上接受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FTTH建设目前仍然由电信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

  首先从目前的主营业务方面来说,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宽带与语音业务,故宽带提速是其首要目标,电信运营商将根据其自身的网络与线路资源、客户需求、网络规划等因素来因地制宜地选择FTTH或FTTB/C建设模式。

  广电的营收主要为视频以及增值、交互服务,宽带相对处于辅助地位,并且由于广电的Cable带宽潜力较大,所以在投资建设方面更倾向于FTTB/FTTC,如EPON+EOC的模式。

  对于没有宽带业务运营经验的电力来讲,目前主要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主营的电力系统类业务进行拓展,例如基于FTTx建设模式,改造优化用电、配电网络等。电力光纤到户,主要以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作为馈线、配线段,楼道一般采用皮线光缆沿着竖井入户。在业务运营上,预计将采取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模式,以求“资源互补 合作共赢”。

  FTTH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光纤网络投资巨大。从整个社会信息化以及降低整个三网融合实施成本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运营商来主导,也需要政府层面给予支持,FTTH才能有更好的前景。目前,已出现一些动态,例如目前上海市政府即将出台建筑强制标准,要求所有新建楼宇必须做好FTTH接入的线路准备。而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等也将陆续出台相关建筑标准,减轻运营商部署FTTH的压力。

  另据有关报道,广电也认识到了与电信的差距所在,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傅峰春曾在4月份表示,与竞争对手电信行业相比,广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存在一定差距。他说,电信行业现在每个月的宽带用户增长就相当于广电5年到8年发展的用户总量,电信运营商的1亿宽带用户中的80%都实现了2M以上,大约有7200万都是可以承载IPTV的,广电多年总共积累了6000多万的数字电视用户,但其中能够实现双向交互的只有300多万。

  以今年4月份的宽带用户数为例,中国电信的宽带用户总数达到6782万户,中国联通的宽带用户总数为5043万户,而广电的宽带用户仅为700多万户。在上海,上海电信的的宽带用户已经超过了400万,其中FTTH用户已经超过80万,2011年计划新增100万FTTH用户;上海东方有线宽带用户数约15万。

  贝劲松认为,三网融合、智能家庭网络、智慧城市等概念的兴起,将大大激发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求量;云计算、云存储等带来的海量信息传送,超宽带接入能力将成为保障客户体验的关键要素。

  贝劲松认为,最终人们将像离不开水、电等生活必须的基础服务一样离不开宽带接入。宽带接入每5年10倍带宽增加“摩尔定律”会呈现加速趋势,每用户50~100兆以及百兆以上需求,将使得 FTTH网络加速向10G PON发展演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兴通讯:10G EPON产业链领先10G..
下一篇华为副总裁李三琦:与运营商一起..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