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抢抓新工业革命机遇,以数实深度融合为主线全力推进
2023-12-13 17:51:26 来源:网络 作者:【
关键词:数实融合 新型工业化 数字经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定位,行业如何把握发展大势、推进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作为通信领域的权威媒体,通信世界全媒体特推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通过汇聚ICT和工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声音,深入探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2023年9月22至23日,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全国性大会召开,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全面部署。当前形势下,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我国亟须把握新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机遇,面向新形势新要求,以新的方法论、路径和政策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助推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

  以数实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必然选择

  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从工业化历史看,工业革命是改变产业体系、工业化进程和全球工业格局最大的时代变量。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无不是通过抢抓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机遇,积极塑造自身竞争优势,从而成长为工业强国的。当前,我国积极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性交汇,新工业革命为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由大到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大战略性因素。

  数实深度融合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开辟新路径,创造新优势。我国工业化进入深度追赶期,向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在更多核心环节、先进制造领域打造全球竞争优势是关键任务。这也是发达国家优势最大、壁垒最厚的领域,沿传统路径突破面临的难度和挑战极大。数实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发展范式,不断催生新的生产要素、塑造新的制造体系、创造新的组织形态、开创新的战略产业,为提升制造业整体效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提供了新方法论和新途径。从这个角度看,数实深度融合不仅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更贯穿在各项任务中,正为新型工业化开辟新道路,打造新优势。

  数实深度融合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一以贯之的战略主线。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七大将其概括为“两化融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将其升级为“两化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尽管表述不同,但本质都相同,即始终把推进数实深度融合作为重要发力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高质量发展。从我国发展战略演变历程看,数实深度融合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一贯的战略主线。

  以数实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多年来,在国家的战略部署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实融合成效显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全球领先,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应用不断拓展,工业企业、行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释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技术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也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化又是变革最为迅速的领域,以数实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数实深度融合提出新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效率追赶是关键。从底层经济逻辑看,制造业是开放度最高的产业,也是效率进步最快、效率竞争最激烈的产业,效率也因此成为决定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效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美国、德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提升效率恰好是数实融合赋能作用的核心机制。2021年数字化对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贡献超过21%,对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超过31%,较2002年分别提升了四倍和三倍,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必须着力改善数实深度融合的方式,提升广度和深度,加快效率追赶,以产生更多宏观可见的质变和绩效。

  数实深度融合已迈入规模扩张的加速发展新阶段。传统产业应用新技术的转型 过程是长期的,常常呈现S形曲线扩张轨迹——前期缓慢,中间快,成熟后又变慢。经济史研究表明,核心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渗透率达到20%~30%是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临界值。

  数实融合也会经历类似的扩张过程。2022年,我国数字化在工业中的渗透水平达到24%,处在加速发展的临界阶段内。这意味着我国数实深度融合已经迈过了以筑基补短、示范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初期阶段,正迈入规模扩张的加速新阶段。

  因此,未来5~10年,规模普及和智能升级将成为数实深度融合的逻辑主线和政策着力点,从而要求把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制造业,融入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全部企业、传统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及核心领域在内的各个价值环节,最大化释放数字技术的变革作用。

  人工智能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通用人工智能进步带来了一场新的“工具革命”,将推动人工智能融入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运营控制、营销服务、组织协同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设备、产线、工厂、企业中的“智能体”将无所不在,数据要素的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引发一场新的“效率革命”,加速制造业走向智能化,最终将深刻改变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因此,我国亟须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工业领域应用,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以数实深度融合规模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可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全面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企业数字化系统一体化贯通,发展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参与构建数字化生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中小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培育壮大一批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开发推广符合中小企业需求、高性价比的“小轻快准”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积极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统筹各类资源优化供给、降低成本,试成一批,推广一批,带起一片。

  二是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通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聚焦重点行业和产品,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专用模型,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明确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全面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行动。面向共性需求总结提炼一批行业智能制造的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编制细分行业智能制造实施指南和标准,为行业复制推广提供参考。结合重点产业链培育项目,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实现“链主”企业拉动的链式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三是全面开展区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进园区,建设产业级互联自治供应链生产网络,引导园区探索新模式、新应用,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水平。统筹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东西部网络、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

  四是全面提升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能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构建算力互联网,打造高速弹性、融合先进、安全绿色、泛在普惠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做好设备联网改造、全流程数据采集,提高数据供给整体水平,面向重点行业建设可信工业数据空间,促进数据共享流通,释放工业数据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抢先体验!5G增强通话怎么玩儿?
下一篇信通院郭亮谈算力:算存运全向发..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