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中国网(voipchina.cn)10月15日消息
前言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影响社会发展的突发事故因素不断增多,重大事故(如矿难、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故(如“非典”、禽流感等)、社会安全事故(如恐怖袭击等)等突发事故与日俱增。此外,随着地球坏境的日益恶劣,地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防灾救灾任务日益繁重。
比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人民币,给四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要问为何损失如此惨重,原因之一就在于应急管理体系的不尽完善。
尽管如此,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预先制定的应急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一旦突发事故发生,可以做到临危不乱,高效、迅速作出应急反应,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减小事故后果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2006年3月25日,重庆市开县罗家2号井发生井漏事故,高压硫化氢有毒气体危及周边上万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事故发生后,四川油气田公司与开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控制井漏并及时点燃火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庆市以及中石油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同志赶赴现场,协调指挥救援工作。开县政府及时组织疏散距井漏地点1公里范围内的居民13860人,设立三级警戒区,对渗漏区域大气和水体环境质量进行连续监测。救援人员连续奋战13个昼夜,在西南石油学院等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先后7次采取有针对性的堵漏措施,最后采用最新研制的材料成功控制了井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吸取了2003年“12.23”井喷事故的深刻教训,制定了科学的应急预案体系,事故发生后及时点火,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密切配合,依靠先进技术手段,保证了救援行动的成功。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发生伤亡事故2.5亿起,大致造成110万人死亡,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在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相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2006年,在受灾人次比1998年增长23.4%的情况下,死亡人数下降42.4%,农作物绝收面积下降29%,倒塌房屋数量下降76.5%,经济损失下降15.9%。同年,全国事故总量较大幅度下降,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1.2%。
事实告诉我们,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必然的,其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应急工作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情况严峻。为建立健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处置特殊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导致的损失最小化,现对中国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本文是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而来,仅供参考,同时感谢北京讯美时代信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研究目的:
1、剖析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应急产业链,指明未来趋势 。
2、与外国比较,结合本国特色,建立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
3、针对不同地区的应急政策规划,分析其重点建设项目,并提出未来发展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结合各项相关数据,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
2、比较研究:通过我国与外国的横向比较,我国各历史阶段的纵向比较,提出合理化建议。
3、举例研究:通过对几个其他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吸取其有利经验。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 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第一节 应急管理体系
一、应急管理体系的含义……………………………………………………………………………6二、应急管理体系 的结构……………………………………………………………………………6
三、应急管理体系的目标……………………………………………………………………………7
第二节 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历程
一、抗击”非典” ……………………………………………………………………………………8
二、“一案三制” ……………………………………………………………………………………8
三、全面整合…………………………………………………………………………………………10
四、结语………………………………………………………………………………………………12
第三节 外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日本………………………………………………………………………………………………13
二、俄罗斯……………………………………………………………………………………………19
三、美国………………………………………………………………………………………………20
第二章 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分析
第一部分 制度体系
第一节 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内涵和特点…………………………………………………………………………23
二、应急预案的类别…………………………………………………………………………………23
三、应急预案的意义和作用…………………………………………………………………………23
四、应急预案编制……………………………………………………………………………………24
五、应急预案体系……………………………………………………………………………………31
六、应急预案管理……………………………………………………………………………………35
七、标准化运作流程…………………………………………………………………………………36
八、我国应急预案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37
第二节 应急管理体制
一、简介………………………………………………………………………………………………41
二、特点………………………………………………………………………………………………41
三、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划分………………………………………………………………41
四、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不足与改进措施…………………………………………………………43
第三节 应急管理机制
一、简介………………………………………………………………………………………………47
二、特点………………………………………………………………………………………………47
三、内容………………………………………………………………………………………………47
四、应急管理体系流程………………………………………………………………………………49
五、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的不足与改进………………………………………………………………50
第四节 应急管理法制
一、简介………………………………………………………………………………………………52
二、特点………………………………………………………………………………………………52
三、法律体系…………………………………………………………………………………………52
四、我国应急管理法制的缺陷与完善………………………………………………………………53
第五节 总结
一、“一案”与“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55
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之间的关系…………………………………………………………55
第二部分 支撑体系
第一节 信息指挥
一、监测预警…………………………………………………………………………………………57
二、决策指挥…………………………………………………………………………………………65
第二节 资源支撑
一、社会动员…………………………………………………………………………………………70
二、保障资源…………………………………………………………………………………………77
三、应急平台…………………………………………………………………………………………89
第三节 科技支撑
一、宣传培训…………………………………………………………………………………………96
二、应急演练………………………………………………………………………………………102
第三章 我国应急体系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发展趋势………………………………………………………………………………………112
第二节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路径展望……………………………………………………………114
图表目录
图1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结构图…………………………………………………………………………………6
图2日本应急组织体系图…………………………………………………………………………………… 14
图3“一案三制”结构图………………………………………………………………………………………23
图4中国应急预案体系图…………………………………………………………………………………… 24
图5中国应急预案结构图…………………………………………………………………………………… 28
图6中国应急预案动态运行图……………………………………………………………………………… 37
图7中国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图……………………………………………………………………………… 42
图8北京市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图…………………………………………………………………………… 43
图9中国应急管理机制关系图……………………………………………………………………………… 47
图10中国平战工作流程图……………………………………………………………………………………48
图11中国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49
图12中国应急管理流程示意图………………………………………………………………………………50
图13中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图………………………………………………………………………………53
图14“三制”比较表………………………………………………………………………………………… 55
图15中国监测预警示意图……………………………………………………………………………………65
图16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图……………………………………………………………………………………69
图17应急指挥中心结构图……………………………………………………………………………………69
图18美国某市政府应急计划目录………………………………………………………………………… 115
附录 中国及各省应急管理体系“十二五”规划(港澳台除外)
第一部分 国家级应急管理体系“十二五”规划…………………………………………………………118
第二部分 各省级应急管理体系“十二五”规划
一、北京“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119
二、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132
三、福建省“十二五”防灾减灾专项规划……………………………………………………………138
四、甘肃省“十二五”应急体系规划…………………………………………………………………149
五、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165
六、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172
七、贵州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184
八、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189
九、河北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197
十、河南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207
十一、黑龙江省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214
十二、湖北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20
十三、湖南省“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22
十四、吉林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32
十五、江苏省“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37
十六、江西省“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42
十七、辽宁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62
十八、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271
十九、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281
二十、青海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289
二十一、山东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98
二十二、山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305
二十三、“十一五”期间上海应急体系发展规划………………………………………………………314
二十四、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318
二十五、四川省“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330
二十六、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344
二十七、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349
二十八、新疆自治区自治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350
二十九、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意见…………………………355
三十、浙江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358
三十一、“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365
(本站原创,厂商供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敬请注明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