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新风来袭 引领智慧发展新跨越
2012-04-09 09:19:02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当下,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浪潮,杭州正紧抓机遇、趁势发展,争做“弄潮儿”。作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毅然扛起了“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区”、“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大旗——着力打造成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重要中心和浙江物联网产业核心区。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凡事,只有快人一拍,方能胜人一筹。

    当下,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浪潮,杭州正紧抓机遇、趁势发展,争做“弄潮儿”。作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毅然扛起了“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区”、“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大旗——着力打造成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重要中心和浙江物联网产业核心区。

    高端定位铸就产业力量

    杭州高新区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区域规划面积为85.64平方公里。经过二十年多年发展,开发区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业、集成电路业、数字电视业、电子商务业、动漫网游业六大主导产业。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1.7亿元,财政总收入84.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02亿元,在全国80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八。已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总在寻找更好的方向和更广阔空间。当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前沿,赢得未来科技经济发展先机成为了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后,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重任的国家高新区已率先在行动。

    事实上,打造“物联网产业园区”高新区已默默行动很多年。在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的国家物联网战略背景下,杭州高新区(滨江)作为浙江省内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区块和主要发源地,抢抓机遇,编制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凭借产业基础,杭州高新(滨江)区已相继被国家各部位确认为国家通信产业、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10个与物联网相关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

    为更好地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高新区(滨江)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引领,全力打造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核心区”的目标。2010年底,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

    园区规划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已拥有100多家从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开发的企业,并已在各细分行业内形成一定的领先优势。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渡路犹长。今后是高新区(滨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园区将积极招引物联网科技研发、网络信息服务及系统集成、先进传感设备及核心元器件制造项目入驻园区,把园区打造成“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重要中心、浙江物联网产业核心区”。

    集聚优势凝练品牌效应物联网特色品牌园区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内。区内地势平坦,内外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钱江一桥、三桥和钱江四桥把高新区(滨江)与杭州老城区、西湖紧密相连;江南大道直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沪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擦境而过;浙赣铁路、杭甬铁路贯穿境内。近年来,随着市区规划调整,尤其是随着市行政中心的东移和跨江发展,高新区(滨江)成为杭州市实现钱塘江两岸共同繁荣的战略要地,也是杭州市最先启动的“浦东区块”。

    较之早就拥有盛名的高新产业来说,滨江物联网产业是后起之秀。

    2010年12月,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启动建设,首批海康威视、正泰量测、聚光科技、芯图科技、和仁科技、感知中心等6家企业正式入园,标志着高新区物联网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6个项目占地183亩,规划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产业初具规模

    随着,联网领域新企业、新项目不断涌现,物联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业务的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已拥有物联网相关企业100余家,201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69.2亿元,产业规模约占中国11%。其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两家企业跻身世界第十大安防企业,占据了中国安防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杭州高新区(滨江)在软件、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商务、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也为物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物联网上市企业集聚

    产业的集聚壮大离不开大企业的引领带动,杭州市目前共有五家物联网领域上市企业,而这五家企业全部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杭州高新区肥沃的创新“土壤”培育了这些企业,促使他们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他们也用各自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为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企业发展潜力无限

    在高新区(滨江),不仅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有100多家极具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共同撑起了杭州物联网产业的一片天空。这里有传感器关键控制芯片研发企业中科微电子、讯能科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中电科52所、家和智能,有RFID技术方面的琅木达、中图射频、紫钺科技,有物联网系统集成和应用方面的聚光科技、新世纪、红相科技、星软集团、哲达科技、中正生物、维尔识别、蒙特信息、妙影微电子、普维光电、宏睿通信,有网络设备研发和制造商华三通信、三维通信,有物联网网络运营和服务商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企业创新硕果累累

    技术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杭州高新区(滨江)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培养,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区内多家企业较早涉足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关键控制芯片、射频识别、大容量数据存储与交换等技术领域已形成一定先发优势,在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也形成了一定行业影响力。

    作为园区内的物联网领头企业,海康威创造了众多的行业和世界第一,并始终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海康威的数码监控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连年稳居前列(占50%以上),作为安防应用的首选品牌服务于众多高端项目,如德国世界杯,国家体育场“鸟巢”及30多个北京奥运场馆和奥运村,青藏铁路全线,电信全球眼,网通宽视界等。连年入选“中国安防十大品牌”、中国安防百强(位列榜首);连续三年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2010年总收入21.23亿元,净利润7.08亿元,自营出口9336万美元,同比增长45.79%。

    聚光科技的“原位抽取热湿法在线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家和智能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体系——UNIT;中电科52所解决了传感器节点、网关设备等硬件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自主设计了cetcStack协议,是国内从事无线传感网络相关技术及应用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中科微电子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基于民用波段的全球卫星导航多模式射频接受芯片,在行业内取得领先优势。

    ——创新政策夯实转型之路

    随产业集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技术、资金洼地逐渐成形,园区更像是保温箱,入园企业开始迅速壮大,高新区通过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打造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培育引进物联网产业专业人才等一系列有力举措。

    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表示,将积极争取转省、市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落实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做好配套补助并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政”,进一步优化龙头+集群的产业生态。

    在物联网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于高新区(滨江)内企业来说,含金量最高的政策还是《关于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人才特区若干政策》出台“1+X”一揽子新政。鼓励做强做大扶持领军企业、鼓励企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鼓励自主创新促进转型升级、鼓励人才创业打造人才特区,从而为该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添加了更沉甸甸的黄金“砝码”。

    下一步,管委会将为物联网产业营造更优势的平台,力争从产业链和产业化应用两方面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将通过3~5年的努力,即到2015年末,全区物联网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800亿元。建成总体规模超过2000亩的物联网产业园区,集聚100家以上优势骨干企业,累计拥有100项以上物联网领域自主知识产权。

    创智天地宜享品质生活

    一座城因生态而优,因山水而美,因文化而秀,因科技而卓绝。而一座新城的发展与产业相辅相成,城市功能的完善吸引更多产业的集聚,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杭州高新区(滨江)有着全杭州最令人艳羡的领先规划——坚持“天堂创智港”这一全新的理念巧妙解决了原有规划预留发展空间不足,城市服务功能配套不尽完善,对产业发展和人居生活支撑不足等瓶颈问题。

    管委会相关领导表示,滨江新城牢牢把握在杭州市承载的特有功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经济、互联网、国际化等时代特征;把握以人为本、生态、节约、可亲、可视、可进入等新理念。从“造区”向“造城转变,并把高新区(滨江)与杭州的西湖、中央商务区等有机联系起来。结合地铁和新公交系统的优势,增加了生活服务和商业配套设施,发展以天堂硅谷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涵盖酒店、写字楼、停车场、景观花园、商业、会议中心、公寓城市细胞,复合集居住、商业、产业、教育、娱乐功能等于一体,形成高科技、多功能、生态性、国际化的复合型高新生活新城。

    历经几年发展,杭州高新区俨然以一座生态型、花园式、多功能、现代化的科技新城拔地而起,展现出无限风姿,成为杭州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

    住在滨江,宜居、宜业、宜享品质生活。

    在滨江区置业的很多人,往往都有浓郁的“滨江情结”,而这种“情结”的确有着理性与事实作为坚实的基础。采访中,大华股份相关领导向记者立体描绘了“滨江品质生活”。

    1993年开始创业、45岁的中国物联网企业领军人物——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曾说过,“滨江是个适合创业地方。”而吸引大华股份扎根于此,除领导自身的“滨江情节”外,开发区本身的产业及形成的产业链优势,更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相比于杭州的其他新城,滨江区并重培育了高新产业、现代商贸服务、品质化居住环境的城市功能,体现到个人则是“宜居、宜业、宜享品质生活”。而今,大华股份已经是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的成功典范之一。

    随着滨江区高新产业集聚以及建设高投入、环境高质量、服务高效率让它成为炙手可热的创业乐土和投资宝地,近500家和大华股份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扎根于此,为物联网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结束语: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灵魂,那么钱塘江则是杭州的气魄;如果说西湖代表着杭州的现在,那么,钱塘江则更意味着杭州的未来。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在杭州向钱塘江时代跨进这一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已显露峥嵘——如今,一座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一座蓬勃发展的科技新城,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用敢做敢想的精神,创造着高新区(滨江)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报告称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
下一篇Vmware称中国云计算发展拥有最快..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