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和英特尔,一对桌面PC时代的“黑白双煞”,如今在竞争形势的逼迫下,也在努力谋变图存。
Intel inside 和Windows,作为电脑的“芯”和“神经系统”,多年来就是英特尔和微软的通行证,畅行于全球电脑市场,所向披靡。然而,随着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随着以谷歌为代表的操作系统的强势崛起,英特尔和微软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最可怕的是,这是一种替代性竞争,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传统PC机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超越了人们的预料。而微软和英特尔的“印钞机”在太平盛世中运转得太久了,快要停摆了。
在移动设备市场,现在的英特尔和微软几乎成了旁观者。芯片领域,全球很多大的芯片公司,例如德州仪器、三星等,都在采用ARM公司的设计技术。ARM公司所设计的芯片,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更重要的是,ARM公司只提供芯片设计方案,不生产芯片,因此全球芯片公司都愿意采用他们的设计方案。采用ARM微处理器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这对英特尔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微软的情况也非常糟糕。且不说苹果的iOS自成体系,单就安卓(Android) 系统来看,目前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大操作系统,并不断向平板电脑领域渗透。而微软的WP系统在移动市场的表现非常差,市场占有率远远落后于iOS和安卓。就增长潜力来看,移动设备市场未来的前景远远高于桌面电脑市场,微软如果在移动领域无所作为,其地位将岌岌可危。
就在9月13日,微软和英特尔分别举行了盛大的会议,从这次会议上可看到两大传统巨头的谋变之举。微软发布了业界期待已久的Windows8系统。与以往的操作系统相比,新系统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正如微软高管史蒂文·辛诺夫斯基所说:“我们重新构想了Windows。”例如,新操作系统设计了“触摸优先”的用户界面,这个界面同时支持鼠标和键盘。设立了Windows Store,允许开发者在全球任何销售Windows系统的地区出售其应用,无论他们开发的是新游戏还是类似的应用程序。同时支持ARM芯片组、x86(以及x32和x64)设备、触摸和传感器,这意味着Windows 8能在多种设备之间运行,无论是10英寸的平板电脑、笔记本,还是27英寸的高清显示器。
英特尔的举动更加出人意料,正式宣布与谷歌结为开发合作伙伴。两家公司表示,将针对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对谷歌Android系统的未来版本进行优化,这将加快采用英特尔处理器智能手机的开发和面市速度。这是英特尔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一步。作为合作的成果之一,两公司宣布首款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Android手机将于2012年下半年推出。英特尔CEO欧德宁在会上表示,智能手机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他表示:“智能手机行业尚未定型,目前很难说谁将获胜谁将失败。你可以看见,Android手机正在抢夺苹果产品的市场份额,因此,优秀平台上的好产品能够给行业带来很大不同。”
尽管从技术上来说Android系统已可以支持英特尔处理器,但通过英特尔和谷歌的合作,手机厂商将可以更容易地推出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Android手机。英特尔与谷歌的结盟,相当于谷歌确认英特尔是 Android生态系统中的一级公民。但英特尔如果希望在智能手机市场取得成功,还需要获得更多硬件厂商的支持。
俗话说,“以不变应万变”。但在信息通信领域,这句话并不适用。不变是相对的,变是一种常态。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商业模式、生态系统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以变应变,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