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温州高新区:打造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区
2012-10-11 11:16:12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关键词:温州高新区 民营经济 示范区 物联网
 
高新区将重点按照“两园呼应、四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分层级推进,以高新区为龙头,带动龙湾乃至温州市的转型发展,形成了电工电气、装备制造、服装鞋革等优势传统产业,激光与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温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2年8月19日获国务院批准。开发区位于温州城市东部,西接温州行政中心区、南靠温州生态园、北临瓯江、东邻龙湾城市中心区,包括东西两个园区:东园为原温州工业园区,面积4.42平方公里;西园为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状蒲片和温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面积20.23平方公里。

  目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运行机构和温州“人才特区”已落户温州高新区。区内共有2000多家企业,拥有23家国家、省、市专利企业,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6家区级企业研发中心。已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首批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温州科技城核心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业创新平台,拥有科技孵化器面积20.5万平方米。形成了电工电气、装备制造、服装鞋革等优势传统产业,激光与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温州高新区管委会将紧紧抓住国家级高新区获批契机,坚持“高新致远”的人文精神和“创业创新乐园·幸福生活家园”的建区理念,以打造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长三角”、“海西区”协调发展助推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温州科技创新引领区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发展和环境改造提升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培育和发展激光与光电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高地·科技新城”。

  高新区将重点按照“两园呼应、四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分层级推进,以高新区为龙头,带动龙湾乃至温州市的转型发展。

  五大战略部署

  搭建激光产业平台

  温州高新区将利用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万平方米,建成国际激光与光电孵化器,新建中国光电创新大厦(总投资4.65亿元,占地面积13.3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科技金融创新园(总投资18.15亿元,占地面积123亩,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光电科技创新园(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重点引进国家级激光与光电检测中心、工业设计等创业服务平台。集聚国内外一流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机构,形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7家以上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5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区级以上科技型企业全部实现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交易转化平台建设,筹建温州知识产权维权中心高新区分中心。

  建设人才特区高地

  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研人才资金投入、创业注册登记、创业投融资、税收优惠、建设用地、人才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拔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引进力度,加快聚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依靠人才智力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区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3年要建成3.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1200平方米的人才俱乐部,要规划建设3个酒店式公寓、2个专家楼、4个白领社区,将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7个以上,国家“千人计划”1名、省级“千人计划”3名以上。至2015年,重点引进20名以上领军人才、30个以上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引进不少于500名硕士以上毕业生入驻高新区创业创新,其中有海外科研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0名。

  打造宜居宜商环境

  启动战略性规划“四带”环境建设,沿瓯江西接瓯江路、东延东园打造沿江滨水景观带;沿瓯海大道提升绿色走廊、完善绿道网打造自然绿色景观带;沿塘河水系打造“七纵六横”环水生态景观带;沿机场大道和温州大道在提升绿道网的基础上打造亮丽景观带,提升整体环境层次。重点建设石坦山37.5公顷的山地公园和高新区滨水公园等7个绿化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道路街景布置,加快东园、西园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用足用活优惠政策

  国家级高新区享受许多优惠政策,比如融资便利、科技项目申报单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贴息、“新三板”扩容等。各个国家级高新区,是科技部重点扶持发展的区域。温州高新区将以获批为新起点,全面出台支持高新区创业创新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包括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产业基地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等政策。

  加强科技金融结合

  依托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走科技金融创新结合的兴区之路,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化项目,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手段加大对高新区企业的科技贷款力度,推行知识产权质押和科技保险,推动科技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引进和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加大对企业创业创新的融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通过“新三板”上市融资。

  温州高新区概况

  2011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根据温州1650大都市总体格局,作出了建设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3月,温州高新区通过整合提升,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同时向国家科技部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6月通过科技部专家考核验收,并于2012年5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核,同年8月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定名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坚持申报和创建两轮驱动,温州高新区开始了以申促建的全新历程,逐步建立起以产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发展新方式。

  激光与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1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877.5亿元,工业总产值611.6亿元,财政收入23.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8.3亿元,占园区工业总量的39%。

  目前,高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1家,近3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14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64项。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人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2011年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

  温州高新区位于温州城市东拓的核心区域。在这里,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交通枢纽优势突显,甬台温高速、金丽温高速、诸永高速、绕城高速交汇于此,温州港、金温铁路海陆联运,温州机场咫尺之遥,机场大道、温州大道、瓯海大道、温州轨道交通S1号线贯穿全区。独特的海陆空无缝立体交通网络,为高新区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这里具有丰富、高端的科技创新资源,已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温州科技城核心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业创新平台,汇集中科院、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批大院名校设立的创新研发平台,是一方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运行管理机构、温州人才特区相继落户高新区,为温州高新区创造了重大的机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两园呼应”、“四区支撑”和“龙头带动”

  温州高新区建设分为3个层级。

  第一层级为“两园呼应”,即东园4.42平方公里和西园(状蒲园区)20.58平方公里,形成一东一西、遥相呼应的格局。东园承接龙湾区和瓯江口新区,通过改造环境、重塑功能、提升产业,重点打造三大组团:沿黄石山姿态雕塑公园打造人文居住、生态旅游组团;沿机场大道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组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枢纽商贸、科技咨询研发;沿瓯江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组团。西园对接城市中心区和生态园区,通过优化环境、强化功能、集聚产业,重点打造三大产业园:依托科技城,打造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核心园;依托蓝江软件园,打造电子商务与信息软件产业园;依托文化商品市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第二层级为“四区支撑”,强化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布局模式,打造高端商住休闲区、滨江金融商务区、现代商贸服务区、科技研发孵化区等四大空间区域,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载体,支撑高新区发展。

  第三层级为“龙头带动”,通过“一城两园四区”的开发建设,在实现高新区自身腾飞的同时,按照温州1650大都市战略格局,进一步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利用温州高新区位于城市东拓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国家级高新区政策、技术、人才等优势,发挥温州高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级的龙头作用,带动龙湾乃至整个温州城市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华为被指做虚假陈述 窃取思科商业..
下一篇2012中国云计算高峰论坛将在京举行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