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关注两会: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未来的发展
2012-03-05 09:26:52 来源:慧聪安防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在民众的期待和注视下,2012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慧聪安防网将紧贴两会热点民生话题,借此机会与安防领域的专家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

  在民众的期待和注视下,2012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慧聪安防网将紧贴两会热点民生话题,借此机会与安防领域的专家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而物联网作为时下最热新兴产业之一,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五年规划史上第一个物联网规划。针对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热门话题,我们及时联系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陈龙教授,与我们共同探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发展。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院陈龙先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智慧城市要求是绿色和低碳。绿色一定是节能,节能不一定是绿色,以人为本的建筑才是真正绿色建筑的本意。数据显示,城市面积仅占地球面积的2%,但积蓄了70%的人口,产生了80%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之路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所谓“低碳”(lowcarbon)不仅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地球资源的消耗总量和利用效率,保证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智慧城市,云计算是构成智慧城市的资源池和综合平台基础。云计算是构建智慧城市的资源池和综合平台基础。云计算将驱动智慧城市发展,让城市飘起智慧云。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云计算基地可能是云集上百万台服务器的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云计算是用于描述平台以及应用程序类型的一个术语,该平台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提供、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提供服务器。“云”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机器,也可以是虚拟机器。高级的“云”通常包括其他计算资源,如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装置、防火墙及其他安全设备。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继个人计算机(PC)、互联网(Internet)应用之后的第三次技术变革,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由Google公司于2006年提出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不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整个城市的经济模式,也将给城市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动力,并深远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不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整个城市的经济模式,也将给城市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动力,并深远地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海尔公司就推出了“云社区”、“云家庭”。各个云计算领域的厂商为了云业务发展推出了不同的平台和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用户很难在纷繁复杂的市场条件下,将自身需求和现有解决方案和服务结合起来,容易造成盲目建设。中国的云计算经过3年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准备,也开始进入务实发展的轨道。但中国的云计算实践目前还面临很多问题,对中国云计算的现状被描述为“理念清晰,操作模糊,八仙过海,云里雾里。”

   “物联网安防云”是安防发展最新和最全面的提升。物联网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是实现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它们能通过云计算中心而进行交换和运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物联网的内涵包括二个方面:第一,物联网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使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沟通向人与物、物与物扩展延伸,它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管理、缓解资源能源约束提供了可能,拓宽了道路。物联网将世间万物接入互联网,通过网络来查询它们的数据,使得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形成互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联网既是一种技术和理念,更是一种应用和发展的模式。物联网就是由物体加上嵌入式系统终端再加互联网组成。但物联网不应是单个例而应该是一个行业系统,是一个从个体到全局的概念,群集特征和能远程控制是物联网系统最重要的标志。构成物联网的有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大主要层面。感知层有以RFID、WSN、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光敏器件、热敏器件等等关键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信息传感设备组成。从应用层来讲各个国家不同,美国前付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2008年IBM公司总裁提出了“智慧地球”,中国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国”,这些问题都是大原则,具体在应用上搞什么?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核心价值所在,重点是智能化。在推广物联网方面每个国家根据自身条件,其重点是不尽相同的,例如美国物联网的应用重点是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日本的优势则是环境监测及人体健康保障。我国很可能是搞家居智能化及智慧城市,因为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房地产是最大的热点,而且智能家居作为智能建筑和安防的结合点也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当然也不可能是一蹴而成的。截止到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47%,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同时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是在中国,在住房和家居智能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刚性需求。   

  我个人提出了“物联网安防”的概念,因为安防可以是管安全,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等等安全物物相连,我们就平安多了。物联网具有感知、准确定位等安防要素,物联网是为安防准备的,因此我提出了物联网安防这样一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联网由于具备实时感知、准确定位、有效控制等基本安防要素,可以说它天生就是为安防准备的,因此我将其称之为“物联网安防云”。物联网时代的安防行业具有从“集约安防”到“智慧安防” 之特征,从单一功能产品到多传感终端集成,从单一变量监测到周边环境全面感知,从被动防御到基于模型研判和态势分析的主动防御,安防行业将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管理的关键是预先感知,具有物联网的天然属性。因此“物联网安防”是物联网当前最重要和最现实的应用平台之一,一个物体通过传感器进入网络,就可以了解到相关情况,物联网在公共安全方面应用的核心是智能化。物联网将会对安防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将促使安防产业“互联网”化,安防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部分,视频监控联网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应用先锋。物联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可以让各种各样的传感技术,通过网络、通过云计算的支持,通过各种各样的预案将会使得社会更加平安,更加和谐。可以预见,物联网将会掀起安防行业高速发展的新商机,将迎来安防发展的“第二个春天”。物联网对安防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传统安防技术的提升,还将对整个安防行业的产业格局、业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今后新的安防应用及运营模式也将会因此而层出不穷,出现“安防云” 的普及浪潮。

  “物联网安防云”最受关注的发展焦点是图像的高清晰化。图像的清晰度。图像的高清晰度是视频监控永恒的追求目标,图像越清晰、细节越明显、观看体验越好,智能等应用业务的准确度也越高。高清监控将会带来震撼人心的效果。标准清晰度——是指视频的物理分辨率在720p以下的一种视频格式,其分辨率最高为D1,高清晰度——物理分辨率达到720p以上的则被称作为高清,简称HD。监控高清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但是还没有正式推出监控的高清标准HDcctv,这里主要还是借用广电的高清标准。当前高清视频监控一般以象素标识值来做为其指标,可从有入门级的百万象素、破冰之旅的130万象素、平民级的200万象素、到1600万象素的超高档机,但监控高清的帧速率可比电视要求的实时25帧低,满足3到15帧就可以了。高清相对于标清,无论是从分辨率、从显示效果还是从流畅度来比较都更有优势。从分辨率来看,720p的分辨率是CIF分辨率的9倍、1080p的分辨率是CIF分辨率的20倍,在同样的显示环境下,高清会清晰得多。从显示效果来看,高清既支持大屏显示,又支持16:9宽屏显示,这可以大大增强用户的观看体验。从流畅度来看,高清支持更高的帧率,比如720p和1080p都可以支持60帧/秒或60场/秒,因此图像流畅度比标清要高一倍。高清化应用的基础条件是前端网络化,只有网络化才能推动高清化。推动高清发展的因素除以CMOS 传感器的网络摄像机外,还有H.264高效压缩、智能化应用、宽动态功能、Onvif标准等诸多因素。高清监控将会面临包括压缩、传输、存储、网络、性价比、照度要求、可靠性、应用环境条件、与标清的可融合性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但与此同时,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也将会带动网络带宽、视频存储空间、图像解码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但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清监控,必需从视频源的采集、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视频浏览、录像文件的回放等各个方面要全面支持高清。高清只有在从前端的监控摄像机、中端的传输设备、到后端的存储显示设备等各个环节都高清才真正有意义。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高清图像采集、高清视频编码、高清视频传输、高清视频存储、高清视频接收、切换与显示、高清视频监控工程技术。高清摄像机代表性产品,首先有德国MOBOTIX公司产品M12 ,其外型很有特色,号称是有两只眼睛的摄像机。美国Avigilon公司的新一代高清视频摄像机,一台1600万象素的摄像机可在同一个显示器上同时显示监控的全景以及多个局部的细节。

  “物联网安防云” 最热切的应用盼点是智能视觉分析技术。智能化对视频监控而言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将能帮助实现视频监控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的变革,逐步改变只能是“事后诸葛”而缺乏预防特征的现状。它能让监控人员从繁琐的操作和海量的信息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更高效、更精确的管理监控目标。因此,智能化是未来视频监控领域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智能视觉分析技术具有自动学习、自动适应、自动调节能力,通过先进的算法和视觉逻辑,对目标物提供强大的威胁探测能力,具有视频图像智能化分析的监控系统称之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IVS。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系统会涉及到系统的反映速度、识别到何种程度以及所需投入的成本代价等诸多问题,智能视频监控系统IVS未来的进展可能会采用MPEG7标准来实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给智能监控带来积极的推动因素,使之既可以在IP前端处嵌入智能分析模块来集成智能,也可以在后端服务器平台上来集成智能,技术实现上有更加的灵活性。前端编码器可集成8种实时视频分析功能,分别有目标跟踪、偷盗探测、流量统计、虚拟隔离网、运动侦测、遗留物检测、拥挤检测、形状检测。从整体上看,IVS技术当前主要的功能依旧还是较多集中在如绊线、遗留物检测、徘徊、越界等行为识别、人流统计各个方面,还没有发生太多太新的变化。智能视觉功能之人数统计、实时视频分析---拥塞检测、智能视觉功能之视频诊断、智能视觉功能之超分辨率、车牌识别技术,包括号牌号码和号牌颜色的识别、人脸识别等等。从技术上已有公司推出了最新智能分析移动跟踪高速摄像机,索尼公司推出的DEPA Advanced智能监控技术则把实时分析处理等功能置入到摄像机中。VERINT公司的IVS产品目前应用在沃尔玛超市,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提取出超市中哪一块地区的人流量最大信息,并分析其原因,然后对该地区的商品进行相应的布置。智能化是代表了数字监控行业发展的方向,但是,只有IVS产品真正变成行业化的定制应用时,智能化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当智能化与IP化紧密集合在一起的时候,IP监控行业将会翻开新的一页。个性化的智能数字监控解决方案包含三个重要概念:一是如何从瀚如烟海的数据中挖掘出对各行业有用的新知,二是保证基础架构及设备与设备间的数据流动,三是降低数据对于来自于不同用户或者不同系统的访问障碍。PPT显示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应用。中国安防任重而道远,中国安防发展的形势我个人归结为安防形势大好,但是仍需给力。由于反恐和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安防现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经过奥运会、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这样一些活动的拉抬,现在安防应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虽然安防这个产业不是很大,但是安防的科技含量却是很高的,安防涉及的面又非常多,从物理、光学、电子、网络、通讯、生物等等都在里面,所以技术的吸引力和市场的诱惑力也吸引了全球很多各种各样的公司都加入到安防行业中来争食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国安防的形势应该说会越来越好,是一个朝阳行业。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冷静看一看还有很多的问题,居安思危。在2011年5月8日发生在故宫博物院,一个身高仅1.6米、体重100斤重的小毛贼,居然能够轻易突破故宫博物院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四道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的防线偷窃成功,这对安防界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在人防方面,故宫博物院的保卫部门号称是中国第一大保卫部,有240人,夜间还有巡查;从物防的角度来说,故宫博物院外围墙都是8米多,参观过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里面的房子很多,路线非常复杂,就像迷宫一样,你进去后很难出来。从技防上说故宫博物院投入了非常大的资金,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建设,是国内最早开展安防的单位,从2010年10月更开始兴建中控室至今,有400台摄像机、1600多台报警器;此外还从国外引进了警犬,是极少有犬防的单位。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既没有犯罪前科、也不会中国武功轻功和飞檐走壁这一套的窃贼,应该说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般的防线轻而易举地被突破,我们必须要深刻反思,我们的安防怎么了?我们的安防是不是切实做好了还是漏洞太多?根据事后的安保评估报告,大部分设备没有经过正规程序购买,存在严重缺陷,遇到雨雪天就失灵,技防不给力。还有挪用安保费发工资,人防亦失守等原因。故应该从规划、设计、建造、施工、维修、运营、管理、制度等各个环节来反思这样一起事故,这是安防界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安防不应该仅是摆设。

  我们不是安防的强国,在很多重大工程上,我们选用的是国外的一些技术。在安防技术的研发上,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国内一些重大项目里面可能选择更多的还是国外Honeywell、Bosch、Tyco三大品牌,安防设备则多为由索尼、松下、三星等公司提供。当然,现在一些国内企业都已经积极投身到这个攻克高端技术与产品的进程之中,这都是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必须要加快高端技术的消化、吸收、创造,才能使得我们国家的安防水平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马化腾:移动互联网流量未来将超P..
下一篇解读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