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Kik类应用,引发电信运营商数据业务变格!
2011-11-17 13:39:06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Kik 移动互联网
 
国内电信运营商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趋势,相继推出电信的天翼Live、联通的沃友、移动的飞聊,这是运营商为了避免成为信息数据管道而作出的回应。

  随着3G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消费者无线上网的时间往往超过语音通话、短信、彩信的时间,这一机会使Kik类应用在国内日趋活跃,用户的手机只要安装,就可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送语音、文字、图片等,而无须支付运营商短信费,实现零障碍的自由沟通。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手段,Kik类应用将即时通讯、社交应用和语音聊天相结合,凭借跨平台、跨运营商的全新沟通体验,给移动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涌现了如腾讯微信、米聊、奇虎口信、盛大Youni、移动飞聊、联通沃友等一大批应用软件。

  兴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对传统电信运营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就如Kik类应用的发展,它直接分流了大量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用户,使运营商在这些数据业务上的收入明显下滑。Kik类应用之所以受到用户欢迎,更多是因其迎合了用户对基于移动互联网沟通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在感叹移动互联网企业巨大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无限商机和在数据业务方面下滑的巨大压力。

  国内电信运营商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趋势,相继推出电信的天翼Live、联通的沃友、移动的飞聊,这是运营商为了避免成为信息数据管道而作出的回应。虽然电信运营商在Kik类应用领域没能抢占到市场先机,但其已有的大量用户为其自有Kik类软件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就如移动的飞信用户很可能会直接转向飞聊而非其他Kik类软件。电信运营商的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转型融合,虽然对其传统数据业务收入造成不小影响,但其在数据增值业务收入方面却在不断增加。

  尽管使用Kik类软件可以节省短信费用,但其无法绕开运营商的流量费用,目前的各类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户无线上网的时间远超过了语音通话、文字短信的时间,数据流量成为运营商手中最重要的赢利王牌。而Kik类应用的出现进一步的丰富了3G业务内容,使用这种软件的用户越多,用户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就越长,将使运营商的数据流量成爆炸式的增长。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流量的加大,他们需要更大的GPRS流量包,电信运营商则可借机推出更为丰富的GPRS套餐服务,通过对流量的控制,带动其他增值业务发展。而电信运营商自己推出的Kik类软件也无疑将进一步增强用户对电信运营商的黏性,巨大规模的用户群也给电信运营商发展数据增值业务带来了便利,其自身软件也将带来不小的数据流量增长。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才是电信运营商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在语音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数据与信息业务的增长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Kik类软件的兴起对运营商的冲击也将因运营商对数据流量的需求变得没那么激烈。

  当前,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在全国筹建和部署无线城市,提出建设WiFi覆盖点计划。这一举动无疑是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WiFi来分流将来数据流量带来的压力,可见电信运营商已经预见到了Kik类等应用将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提前布局。

  目前Kik类应用对运营商可谓利弊兼有,尽管其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暴涨给运营商送去了一块大蛋糕,但若未来运营商不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合理布局,重新整合各类信息化资源并进行系统运营,就有可能沦为数据流量的管理者,更多的利益将被Kik类应用企业吞食。

  面对广阔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都不可能单独称霸。电信运营商需要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流量利润,移动互联网企业更需要电信运营商在流量渠道和价格上的支撑,合作才是发展的真正需求。两者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紧跟时代潮流,紧密协作,鼓励、尊重创新,相互借鉴学习,以用户体验和需求为出发点,创新产品体系、服务模式、营销模式,互相渗透,互联促进,联手打造具有更好用户体验的综合平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共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J2全球通信公司免费软件eVoice iO..
下一篇资料显示本土品牌网络电话仍是市..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