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信并不是市面上唯一的即时通信工具。中国联通推出了“沃友”;中国电信计划推出“翼聊”;中国移动推出了“飞聊”;小米公司推出“米聊”;360设计出“口信”产品。这些软件,基本上都是同类的即时通信语音产品,都是只计算流量不算话费的计费方式。
在如此背景下,“微信生,传统短信死”或“2015年传统短信或许退出市场”这样的论断,是否会成为现实?
业内人士认为,一款产品是否有生命力,关键看用户是否有需求。参照金华市区的情况,目前的微信玩家基本集中在年轻人这一层面,而且传播的对象范围也有限。“我们总不可能有要紧事跟领导或长辈交流,还用微信发个语音过去让他听,他们会不会用不说,这本身就不是一种严肃的方式,还是用短信好。”一个微信玩家说。
知名电信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认为,微信这类即时通信工具未必会取代传统短信。原因在于,目前手机用户对传统短信的依赖和关注程度依然很高。“很多用户都已经养成了听到铃声就查看短信的习惯,对传统短信的依赖性很高。而微信这类工具现在唯一的优势是免费,在短信收费标准还在用户的承受和接受范围之内时,价格并不会成为在传统短信用户心中形成一个可以让其他产品替代的撒手锏。”他表示,微信完全替代传统短信,最近2~3年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至于再往后,要看市场是否产生新的变化,是否有新的手机业务产生,才能判断这种替代的可能性是否存在。
许多网友的观点和专家趋于一致。网友“三皮小仙”从事的就是通信行业,他指出微信走的也是运营商的数据流量,用户使用流量越大,他们的利润就越高,自然乐享其成。“都是一家的,哪个取代哪个意义都不大,而且也不可能随便丢掉任何一方。”不过他担心的是,如果运营商借机调高流量使用费,那吃亏的还是用户群体。“最好采用差异收费模式,把短信费也调低,让两者竞争起来消费者才会受益。”
网友“小麦兜兜”说,上大学的时候还喜欢和朋友发短信聊天,工作了一个月难得发几条短信,嫌烦。“微信好是好,但就是有延时性,讲一句要按下屏幕,听一句也要按下屏幕,总觉得不如直接讲电话方便。”
网友“趴趴”则觉得现在人玩微信不过图一时新鲜,长期来看对传统短信不会造成冲击。“就好比博客,兴起来没过两年就被微博取代了,微信说不定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