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浅析移动监控是如何改变安防产业格局?
2012-12-27 14:40:33 来源:CPS中安网 作者:【
关键词:视频监控 移动监控
 
移动监控对安防行业来说已经不是新鲜词了,从问世到现在,其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成为视频监控“大家庭”的一个重要分支。

  移动监控对安防行业来说已经不是新鲜词了,从问世到现在,其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成为视频监控“大家庭”的一个重要分支。

    何谓移动监控?

    移动监控是指通过动态形式进行前端视频图像采集,通过无线或网络传输的专业级视频监控产品,可通过移动方式进行接收和查看,如通过手机或电脑能实现监看远程实时动态画面,是移动发射、移动接收的更简单、更便利、更及时的监控解决方案。移动监控可以说是无线网络技术与传统安防监控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移动监控产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无线传输的移动监控设备,对固定或非固定场所进行监控,如执法车通过安装在车顶的监控摄像机或通过执法人员携带手持式监控摄像机,对执法现场进行实时图像采集;二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获取固定监控摄像机对固定地点和场所采集的图像,如3G手机监控等。目前,移动监控产品形态主要有:手机(或移动终端)监控、公交车移动监控、车载移动监控(主要为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移动单兵设备等。

    自移动监控技术问世以来,由于受成本和网络带宽等因素的制约,市场应用一直不温不火,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理想和市场预期。

    3G、4G技术,无疑为移动监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们是时候应该关注移动监控市场了。

    移动监控分类及特点

    任何监控图像的传输,都需要传输介质。移动监控像固定监控系统一样,也需要图像传输,只不过固定监控的图像传输是通过布线和线缆传输,而移动监控的图像传输是通过或者借助网络进行传输。网络传输也需要线缆(或光纤),只不过这些工作是由电信运营商来完成的。在无线监控系统中,无线监控中心需要实时得到被监控点的视频信息,并且该视频信息必须是连续、清晰的。在无线监控点,通常使用摄像头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采集,摄像头通过与视频无线传输设备相连,由无线电波将数据信号发送到监控中心。

    纵观无线移动监控传输,可以说是多种传输方式并存。主要传输方式有:无线移动网络(3G/GPRS)、无线宽带(WIFI/WIMAX)微波系统、卫星等。

    从专业角度讲,目前移动监控摄像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WIFI无线网络摄像机。WIFI无线网络摄像机需要和无线路由器配合工作,无线路由器要求能够上互联网。采用WIFI无线网络摄像机的优点是不需要布线,安装和增加摄像机数量都比较方便,上网成本比较低;缺点是安装时需按说明书做些简单的网络配置后才能正常使用。网络摄像机到无线路由器的距离一般要求在30-100米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要采用专用天线或就近安装无线路由器。在无线路由器使用较密集的地方,要设置无线路由器的工作频段。二、有线网络摄像机。有线网络摄像机直接插在可以上网的网口或路由器上就能够正常工作。采用有线网络摄像机的优点是使用简单,不需要任何配置即可使用,不怕信号干扰,稳定可靠,上网成本比较低;缺点是需要布网线。三、3G无线网络摄像机。3G网络摄像机有移动TD-SCDMA型、联通WCDMA型和电信CDMA2000型,需要在摄像机中插入对应的手机卡。采用3G网络摄像机的优点是使用简单,不需要任何配置即可使用,不需要布线,不需要用户自行搭设任何网络,只要在有手机网络和电源的地方就可以使用。

    移动视频监控的优势

    众所周知,城市的人、车、物是不断运动的,因此城市治安监控系统仅有固定点位的布控是不够的,难以做到全方位覆盖,必须通过移动点位的灵活布控方式来满足全方位立体治安监控需要。移动点位是对固定点位的有效补充。与传统的有线监控方案相比,无线监控具有可摆脱线缆束缚、组网灵活、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即插即用、易维护、扩容能力强、综合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市场上无线移动监控产品的应用主要有两大块,一是以WiFi局域网为传输的家庭应用。一般以带WiFi功能的IPC为主,适合家庭或者小型场所应用。这种应用刚刚起步,但是代表了未来民用监控市场的趋势;二是以3G为传输网络的行业应用。随着3G网络的逐步普及,以移动性、应急性为主要应用的3G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对于移动性的或者紧急临时部署的视频监控应用,传统有线监控根本无法满足,用户只能采用无线监控来实现这些应用,这类应用主要有以车载、单兵监控系统为代表的移动性应用场景,以便携式无线监控设备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紧急部署的阶段性应急监控应用场景为主。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构建一个大型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除非可以利用现有的运营商的电信基础设施。否则,重新投入设备的成本非常高,并且需要组织统一规划和建设。

  在通常情况下,被监控点和中央控制中心相距较远且位置较分散,利用传统布线的方式不但成本非常高,而且一旦遇到河流山脉等障碍时,有线网络更是束手无策。此时,无线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目前,移动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客运、航运、治安、城管、消防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移动监控技术发展的“瓶颈”

    移动监控问世已经多年,也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普及和应用,许多安防工程商和系统集成商为什么不愿意采用无线技术来构建视频监控系统,原因有很多,有需求原因,有技术原因,有成本原因,但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带宽问题。

    相比之下,传统的移动通信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数据传输速率低。即使采用当前最先进的H.264视频编码技术,一路清晰、全帧率的网络视频监控信号也至少需要占用200Kbps以上的带宽,传统的移动通信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传输需求。

    无线移动监控应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网络部署问题、移动环境下取电问题、录像存储问题等,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两点:首先,传输图像占用带宽大,而且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带内不能重复使用此带宽,所以资源占用比较多;其次,目前的传输模式基本是一对一的,实用性大大降低。由于这些原因,目前无线监控目前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始终不能成为监控市场的主角。

    根据全球最大的CDN服务商美国Akamai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世界平均网速为2.7Mbps,平均网速最快的国家或地区是韩国,平均网速达16.7Mbps。中国香港以10.5Mbps排名第二位,日本以8.9Mbps排名第三位,美国以6.1Mbps排名第13位。中国大陆排全球第90名,平均网速为1.4Mbps,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尽管中国的网速不高,但收费却不低。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固定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由于缺乏竞争,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宽带存在质劣价高的问题,被称为“蜗牛级”网速,“犀牛级”收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难免会制约相关行业也包括移动监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此外,系统稳定性也是用户担心比较多的问题。只有全方位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移动视频监控才有可能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才能成为视频监控市场的主力军。

    3G,开启移动监控发展新纪元

    2009年1月,工信部为三大运营商发放3G运营牌照,标志着我国通讯市场开始进入3G时代。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了3G无线视频监控业务,依托自己的3G无线网络,将视频监控与防盗报警等功能完美融合,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无线网络视频监控体验。

    3G的出现,无疑为移动视频监控的发展带来了契机,3G的高带宽真正满足了视频监控的无线传输需求。3G无线移动视频监控融合了3G传输与视频服务功能,成为远距离、大范围视频监控的新亮点。

    3G技术的高带宽、可移动性,无疑将促使安防监控和移动通信的深度融合,安防监控也将会实现一个从模拟监控、数字监控、有线网络监控向无线视频监控的过渡。3G网络带宽的提升,将大大拓宽无线移动监控的应用领域,使那些原本没有无线移动监控需求的领域和用户,也能轻松应用移动监控了。可以预见,未来,基于3G的无线视频应用起来越广泛。

    更为可喜的是,此后不久,4G又问世,并开始在广州和杭州等城市试点应用,从而为移动监控带宽传输又打开了一扇全新大门。

    像固定监控系统一样,无线移动监控技术今后也将朝高清化方向发展,编码技术上将越来越多地采用H.264HighProfile编码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带宽的消耗,提高对于无线网络的适应性。

    需要看到的是,即便是有了3G、4G的支撑,也不是说无线移动监控的发展就没有障碍、畅通无阻了。因为3G也好、4G也罢,目前都还处在试点应用阶段。

    目前的3G视频移动终端还不能完全适用于3G视频监控,比如在前端存储上,普通硬盘体积过大,导致整机不利于安装等,这些问题仍需要解决,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制约3G无线监控应用领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3G在无线视频监控领域应用才刚刚起步,没有一个开放统一的行业标准,私有标准不具备兼容性,大规模推广困难重重;二、3G网络稳定性、覆盖率是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3G网络虽然在一些城市热点地区已经覆盖了,但3G基站的数量还不够,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网络不稳定;三、在二三线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广大农村还没有3G网络的覆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无线移动监控市场发展的制约。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坦言,目前国内宽带技术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光纤入网已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宽带有望大大提速,资费标准也会相应降低。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2012年将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快信息化步伐,包括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开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试点、扩大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等。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在2013年底前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在2014年-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这些对无线移动监控的发展都是利好因素。

    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相信无线移动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移动监控应用市场前景诱人

    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灵活机动,可以随走随监控的特点。因此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如山区、森林、江河流域等根本无法铺设导线的应用场所,或者是临时的监控地点,来不及也没有必要铺设导线的,传统的有线监控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只有移动视频监控才能满足需求。无线移动监控是真正的“千里眼”、“顺风耳”,因此有着传统监控无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在公交车、地铁、应急指挥、现场维稳、现场执法等应用领域,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我们可喜地看到,在网络传输向着有利于移动监控技术普及发展的同时,移动监控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提升。现在公交车移动监控摄像机、车载移动监控摄像机、单兵移动无线监控摄像机大多都具有夜视功能,而且监控距离越来越远,如最近深圳保千里推出的红外激光夜视警用车载云台,监控距离达到了400米。

    就应用来看,手机(或移动终端)监控多用于企业用户、行业用户和家庭用户,民用市场市场潜力巨大;公交车移动监控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也包括长途客车、危险品运输车等,市场空间非常大;车载移动监控,主要应用在执法车辆上,包括警车、应急指挥车、城管执法车、消防车等;执法记录仪和移动单兵设备,相对应用领域更加专业,但也有着不小的市场潜力。随着移动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网络和部署成本的不断下降,无线移动监控发展的春天必将到来。

    那么移动监控市场究竟有多大?下面我们仅以公交车移动监控为例来进行分析。

    近年,公交车移动监控应用可以说如火如荼,公交车安装移动监控摄像头已蔚然成风。截至目前,深圳公交车安装移动监控摄像头已超过2万个,每辆公交车安装3只,并与公安110联网,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以同步传输至公安指挥中心。广州市于2007年年底为全市8000多公交车全部安装摄像头,安装摄像头总数将超过2.6万个。同处珠三角的东莞、佛山等市,也都普及性地为全市公交车安装了移动监控摄像头,多数公交车安装3只,也有些安装4只和2只。东莞在全市6000辆公交车上安装移动监控摄像头,总投资超过1亿元。全国共有多少辆公交车?无法统计,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成都、武汉、西安、重庆九个城市,公交车总量就超过10万辆,公交车移动监控市场之大可想而知。此外还有出租车移动监控市场,不亚于公交车移动视频监控。

    近年,执法车移动视频监控也悄然兴起,出于现场执法需要,许多公安、司法、交警、城管等政府执法部门都给执法车辆安装了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我们以广东为例,按照《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2012-2014年)》,广东全省70%以上的执勤警车都要安装车载移动图像监控系统,从而实现现场执法动态监控。今后这种需求会扩展和延伸到更多的省市和更多的执法单位,因此这一市场也不容忽视。

    那么,未来几年内,移动监控能否与固定监控和IP监控平分秋色?移动监控能否成为监控市场的主角?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借助“宽带中国”风 光纤大数据发..
下一篇济宁开通电子监察系统 设69处视频..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