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上海安博会昨开幕

对于安防行业来说,上海此次由模拟向数字时代全面转型,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新挑战。费沪生/摄影
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也逐步走向成熟。
昨天,第十三届上海公共安全产品国际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展会将持续至明天,预计吸引5万人次观众。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起随着上海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全面采用数字化标准,给不少本土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250余家中外厂商参加
今年的上海安博会展出面积2.5万平方米,共约1200多个展位,吸引了包括博世、三星、海康威视、松下等250余家中外安防厂商参加,展出面积、展商数皆创历史新高。
主办方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介绍,近年来兴起的,以物联网、云计算、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平台软件技术、中间件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流趋势的高科技安防产品均有所展示。如远哲公司推出全交换高清数字混合矩阵,首创了数字信号高清全交换,解决了当前数字视频延时问题,大华公司推出多款新一代芯片及编码技术的智能分析产品及嵌入式综合管理平台。
与前几年相比,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也逐步走向成熟。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传统的模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相比,具有施工简单、扩展便捷、图像更清晰、系统功能更强大等优点。同时,随着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IP摄像机、SDI摄像机等前端产品的生产应用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应用成本不断下降、范围逐步扩大。
为此,去年12月份,上海市公安局市局技防办出台了《关于印发〈本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上海新申报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方案视频监控系统均应采用数字系统,并应符合《数字监控技术要求》的要求。这一通知,引发了安防行业强烈振动。
上海安防技术领先全国
一直以来,上海在安防行业上应用新技术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此次又将数字监控要求纳入技术要求,依旧是全国首次。对于安防行业来说,上海此次由模拟向数字时代全面转型,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新挑战。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安防从业单位约1300家,从业人员4.5万余人;行业总资产132亿多元,行业总产值76亿多元,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26亿多元,安防工程产值约为50多亿元。面对这么大的市场蛋糕,全面数字化监控后,谁能早一步转型,意味着谁就能先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本届展会上,上海皓维公司的展台与大华、海康威视等知名安防厂商安排在了最前面。对于这家本土上海企业来说,他们已率先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甜头。
上海皓维副总经理康健红告诉商报记者,他们在2008年已看到了安防产品高清数字化趋势,开始研发相关产品。2009年起,公司亦开始慢慢销售数字安防产品,但数字产品在公司整个营业额占比并不大。“一些暂时不需要技防验收的工厂、学校容易尝鲜数字监控,但其他工程项目推广力度并不大,主要是数字安防系统还是个新生的先进事务,并无相关的地方标准。工程施工商也只愿意使用模拟系统。”
但随着上海将数字监控纳入技术标准要求,包括产品生产商,安防施工商都必需有所改变。康健红对此深有感触,“幸好我们提前改变,虽然前几年研发花了大量精力,现在看下来非常值得。”她透露,皓维去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八九千万元,而随着今年上海数字时代的来临,公司的业绩将有新的突破。
“过去2年是我们追着工程商培训,今年就换他们主动找我们培训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已经组织了100多场培训。”康健红说。
工程数字化监控有难度
就在昨日的展会上,主办方也特定举行了一场数字监控施工的业务培训。上海安防报警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从最近几个月新规实施的反馈来看,工程商不光是方案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遇到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监控系统的优越性发挥。
“有些工程商直接表态不肯用数字监控,为什么呢?因为不会用。为此协会特别组织专家对不同类型的数字系统工程做一些典型案例解析,这样让施工方更容易上手。”协会负责人透露,模拟监控时代的工程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技术水平较差,遇到数字监控系统一下子就“懵”了,“有家企业接好系统后,发现摄像头出来的画面始终模糊,检查才发现最基本的网络的水晶接头都没做好。”
除了上海的安防工程施工方面临新规挑战,产品生产商也面临转型难题。行业人士透露,上海就有一家安防企业因数字转型研判失误吃了大亏。这家企业的上海市场份额曾一度占据四分之一,前几年还留恋在“模拟时代”,加大对模拟产品的投入,产品和资金均被套牢。加上人才流失,虽然这家企业正努力转型做数字产品,但经营困境不小。
据悉,目前全国其他省市亦有推广数字监控的想法,不过仍在等待上海先行的情况。若数字化在全国得到普及,全面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无疑会对安防市场进行一次大洗牌,模拟监控时代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