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无线监控应用规模加大 显示储存问题凸显
2013-07-09 10:42:32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
关键词:高清视频 CMOS传感器 水平解析度
 
无线视频监控,不同于传统的模拟监控,目前业内在监控视频流的传输方面,基本都采用"以TCP/IP协议为基础,加上各厂商独有的协议来传输视频信号,这种模式的处理,可以大大地提高视频信息的安全。

  无线视频监控,不同于传统的模拟监控,目前业内在监控视频流的传输方面,基本都采用"以TCP/IP协议为基础,加上各厂商独有的协议来传输视频信号,这种模式的处理,可以大大地提高视频信息的安全。已无线监控为主流,高清应用正走向规模化应用,然而,规模化过程中,高清应用仍带来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无线视频监控正走向规模化应用
  
  无线视频监控可简单理解为采用无线波传输视频及其它数据的另一方式,实现方式基本可区分为全向、定向,目前比较热的技术有WIFI、3G、WIMAX、GPRS、北斗等,有甚于民用方案中使用的低功率无线技术:ZIGBEE、433/315MH等。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相较于有线监控系统,弥补了布线难的问题,且具有更加灵活的特性,在较多的应用中,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实施的费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通过3G、4G以及WIFI等无线通讯技术来进行联网,结合传统的视频监控,形成了一种新的应用模式。

  在3G技术已经普及的背景下,目前主要有车载监控、执法取证、远程指挥这几类应用,涵盖了公交、长运、校车、公安、电力等行业。正因为有了无线监控,才使得在移动场景下车辆和人员可以得到监控和跟踪,形成了一种新的监管模式。但是这种新的监控系统,需要经过与网络、终端以及被监管对象、管理者的磨合,才能成为一整套体系。

  目前,业界主流生产厂商,对无线视频监控已经进入到市场精细化应用的层次,既有针对常规业务的通用版本,即在传统固网监控的基础上,进行无线视频监控业务的简单叠加,新增业务及功能主要以无线视音频上传、实时移动视频浏览和控制为主,也有针对特定业务的定制化版本,即在分析行业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与既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在融合性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融入更多的移动信息处理及智能控制等功能。

  由于目前3G带宽有限、资费较高,WiFi传输距离有限、可移动性较差,无线视频监控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根据厂商不同的角色定位,无线视频监控业务在其日常运营中所占据的投入与回报比例也不尽相同,对业界主流生产厂商而言,一般不会超过10%。

  此外,由于各大品牌及厂家的设备之间,几乎无法相互兼容。也给无线视频监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高清监控同样带来系列问题
  
  高清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是安防行业推出的应用于监控领域的专业视频监控摄像机。在如今这个高清时代,网络摄像机的高清技术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高清网络摄像机使图像清晰度有了质的飞跃,但也给高清监控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问题。

  1、带宽问题
  
  由于目前网络带宽有限,高清视频带来的高码率成为其最大的推广瓶颈。如何用尽可能低的码率传输尽可能高质量的视频是高清监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网络的异构性,不同的网络具有不同的信道特性,不同的用户享受到的网络带宽也不相同,甚至同一用户的带宽也可能是随时变化的。随着监控领域的发展,各种用户终端都有连接监控视频的需要,如局域网监控网络带宽较为理想,用户希望浏览高质量的视频;而手机监控领域由于带宽有限,用户更看重的是低码率下的视频流畅性。如何适应这些不同的带宽环境也是高清监控设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显示问题
  
  相对于标清视频,高清视频的信息量大为丰富,相应的对解码显示性能要求也大大提高,如目前主流的PC机可以轻松实现8路D1标清视频的解码显示,但若前端是1080P高清视频,只能勉强解码显示1路。对于大型视频监控平台,若全部使用高清视频,服务器解码压力会很大。

  3、存储问题
  
  图像分辨率的提升,必然会消耗更大的存储空间。以1920×1080@30帧视频为例,利用H264的编码算法,为保证清晰度,码流需保持在6Mbps以上,约为标清视频的4-8倍。在标清视频条件下,一台16路DVR内置8快2T硬盘即可满足长时间视频存储需求,而在高清监控中,这一时间将被大大缩短,即会带来存储成本的增加。

  高清监控规模化应用,技术瓶颈待突破
  
  1、视频监控领域高清的标准界定和定义
  
  视频监控领域沿用的是广电的标准。按照SMPTE等权威机构制定的相关标准,FullD1或4CIF不是高清。视频高清有720P(1280P×720,逐行)、1080i(1920×1080,隔行)与1080P(1920×1080,逐行)三种形式,真正的高清视频是指720P,1080i,1080P以上的分辨率;将DVR以多路D1画面合成高清视频的输出信号不是高清。真正的高清是从前端开始的,每一路图像都达到高清分辨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视频采集、编码、传输、浏览、录像、回放等全面高清;高清不应以静态图像像素或不实时的视频图像来衡量,而应该以动态视频分辨率和一定的帧率作为评判标准;通过图像处理如视频拉伸等手段,使得输出分辨率达到720P格式,但由于摄像机参数不够,视频输出实际上达不到高清水平解析度(如700线以上)指标要求,这种摄像机并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清摄像机。

  高清视频监控涉及到监控系统的诸多环节,从前端摄像机信号采集到输出,再到记录存储和现实设备,只要有一个环节满足不了要求,就达不到系统的高清要求。所以,只能拍摄高清的图像是不够的,这些图像只有通过传输设备到达存储设备及显示设备才有意义。对客户而言,高清只有在包含了高清摄像机、高清球机、配套的高清云台、高清视频编解码设备或管理平台、存储系统、浏览、显示等各个环节时才有意义,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高清网络摄像机。

  除了市场上存在的对高清监控概念和标准认识的误区,影响高清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首先是技术问题,高清的推广从技术上角度看存在障碍。例如,CCD传感器的功耗、CMOS传感器的宽动态问题;其次是产品价格还偏高;再次是用户的认识和接受有个过程。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高清监控设备是高清摄像机。在成本,低照度和灵敏度等关键问题上,大部分高清摄像机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目前IP高清摄像机用到的芯片有两种,一种是CCD的,这种芯片的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成本较高;而另一种CMOS芯片则较为便宜,但是它的缺点是在低照度的情况下噪点较多。由于大部分的高清摄像机都采用CMOS传感器,其对光线的灵敏度较低;即使是采用百万像素CCD的传感器,也要比普通的低照度CCD灵敏度也要低许多。到了夜间就是漆黑一片,而监控大部分所要防范的时间段恰恰又是在夜间,这样就使得期望值很高的视频高清系统成了一个摆设。

  也正是高清监控摄像机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未能得到解决,就高清监控的生产来说,虽然70%以上的厂商都声称推出了高清监控产品,但实际上,有能力推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监控产品的厂商还是少数。要做百万高清,并非简简单单买套方案就OK了,百万高清比目前的传统监控门槛高得多,需要更强大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储备大量的研发力量。传统模拟摄像机厂家在加工生产上具备一定的经验与基础,但是在数字高清摄像机的网络视频标准未形成与推广开来时,厂家既要做前端摄像机,还要开发生产后端录像机及监控软件,这是以加工为主的模拟摄像机厂家们之前普遍缺乏积累的。

  2、高清感光与图像处理技术有待提升
    
  数字高清摄像机内感光器的光学与图像处理等据说,比如色彩校正,电子快慢门,宽动态等等,虽然与模拟摄像机有相似性,但是模拟摄像机的这部分技术之前主要是由半导体公司所为,这些厂家们大多没有这方面的开发积累。传统普通网络摄像机与视频服务器的厂家,会在后台软件方面积累一定经验,但是同样会遇到模拟摄像机厂家们一样的阻力。半导体公司则希望做出完整的技术方案,希望任何公司都能生产,但是也同样受限网络视频标准的形式与推广,半导体公司必须提供各种感光器的低照度、红外、宽动态等全系列摄像机与丰富的后端录像设备及核心软件,从而吸引大量美元研发的加工厂家变成百万高清产品厂商。这比之前模拟时代半导体免费提供摄像机方案还要复杂。

  从目前国内安防高清现状来看,除了技术上的障碍外,高清监控实施许多关键环节的问题尚待解决。如网络宽带的制约、存储产品的价格高昂、控制管理软硬件方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高清系统的高成本也是让市场发展受限的阻力之一。

  高清应用的投入相对偏高,这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投入和系统本身的投入上。高清系统的部署对于存储、网络宽带等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要比标清系统更高,而高清设备本身的成本也会高于标清产品不少。从用户考虑,目前市场并不成熟,高清监控的昂贵成本并不符合一般安防市场的要求,人们更倾向于采用网络视频监控、甚至数模混合系统,毕竟,整个安防工程的成本对于中国安防市场来说,还是相当高昂的。对于众多的普通用户而言,投入成本是影响他们进一步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机场的士站启用高清视频监控
下一篇智能备战:家庭安防系统原理与设..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