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巴西博物馆火灾:安防建设莫忘记
2018-09-07 18:07:03 来源:CPS中安网 作者:【
关键词:安防系统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位于里约热内卢、有着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尽管经过了消防人员6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后终将火势扑灭,但此次火灾仍使得数千万件见证巴西及南美本土历史的文物严重损毁。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位于里约热内卢、有着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尽管经过了消防人员6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后终将火势扑灭,但此次火灾仍使得数千万件见证巴西及南美本土历史的文物严重损毁。事件发生后,在引发了全世界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为各地的博物馆消防及安防系统建设敲响了警钟。
  虽然此次起火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但博物馆缺乏维护及必要的消防设备却已是确认无疑。据了解,大火发生后,由于建筑物多为木质结构且藏品易燃,待到消防员到达现场后,才发现附近的两个消防栓水压都不足,无法取水灭火,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从而酿成惨祸。

  博物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空间。其展示的文物更是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为博物馆及各大文物保护建设配置视频监控、火灾/入侵探测、应急报警系统等一系列安防方案,也日益成为了现阶段各大博物馆智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红外热成像系统大显身手

  去年三月份,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消防局在北京首次联合召开了全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坦言,在众多威胁文物安全的因素中,火灾一直是古城镇、古村寨、古文物建筑的最大安全威胁。而伴随着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安防产品应用中的逐渐成熟,文物安全防护领域也引来了一位得力能手。

  在博物馆内建立一套基于热成像应用的高精度防火系统,可实现对博物馆火灾的预防。在火灾初期,红外热成像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发现起火点,将火情扼杀在萌芽阶段。通过部署热成像系统,可全面监测到防火区域的正常工作温度以及起火点温度,在两者之间取一个值做报警阈值,一旦发现监测区域内温度超标,热成像系统便会发送报警信号给软件平台,同时同步到值班人员手中,以便管理人员尽早处理火情隐患。

  博物馆向智慧化管理发展

  一直以来,除了火灾防范之外,馆藏文物的保管及防盗也是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的要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人脸识别、RFID为主的安检及文物识别技术也开始在博物馆日常管理工作中崭露头角。

  以南京博物院为例,现阶段,南京博物院已将RFID技术应用于文物管理和库房管理。在文物入库前预先录入电子标签,此后文物进出库房,系统会进行自动扫描,并将扫描信息录入计算机,为文物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和手段。

  博物馆建设带来安防需求

  2016年3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而正如国家文物局督查司叶春司长此前所言,对任何一家博物馆的馆长来说,最担心的都是文物的安全。现阶段无论是博物馆原有安防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还是新建博物馆的系统建设需求,对于安防企业来说,都是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诸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达等安防企业也早已推出了博物馆安防解决方案。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云平台等诸多高新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安防产品及技术被应用到博物馆的智能升级中去。尽管现阶段我国的博物馆安防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地区间的发展水平仍不平均。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安防产品守卫着博物馆的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机器视觉开启智慧安防新时代 成企..
下一篇安防行业划开人工智能时代帷幕 生..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