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透过“阿里组织架构调整”看“AI安防”发展本质
2018-11-28 21:47:32 来源:亿欧 作者:【
关键词:视频监控
 
11月26日上午,各大网站头条被阿里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占领,其中阿里CEO张勇(逍遥子)的一封内部信也公开发布了。在内部信的开端,张勇便提到阿里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

  11月26日上午,各大网站头条被阿里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占领,其中阿里CEO张勇(逍遥子)的一封内部信也公开发布了。在内部信的开端,张勇便提到阿里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
  信中提到,集团过去几年在实施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机器智能的计算平台、算法能力、数据库、基础技术架构平台、调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将全面和阿里云相结合,向全社会开放,为全社会服务。阿里云智能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中台战略的延伸和发展,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

  早在9月29日,腾讯便率先进行了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其中,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阿里此次对于组织架构调整的信息发布,同样也昭示着当前互联网头部公司对于数字经济时代的衍进——建立智慧城市,而采取的一系列顺应AI时代并助力AI时代飞跃发展的安排决策。

  欲构建智慧城市大脑,首要攻占的领域市场当属安防产业。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到2018年底,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3%的地级城市,在规划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对监控设备而言,一个中型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投入将达几百亿,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所占比例为28%,相对于智慧安防的市场占有率现已近30%。因此,阿里正发出全力构建“智慧城市大脑”的信号。引入新技术、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并加速发展,已成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安防领域可开拓的疆域还有多少?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安防的发展历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安防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通俗来看,最初的安防,只是单纯的用来“防”。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迭起与算法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二字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摄像头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发挥简单的记录功能,由基础的模式识别理论到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信息处理等算法的转策,更多的讲求主动识别、人脸抓取以及提前预警等功能。

  当视频监控经过纯模拟、模数混合、纯数字之后,2006年因平安城市、3111工程等大型项目的出现,智能监控被安防行业提出并开始有企业投入研发。2006-2016,高清与智能是安防行业的发展主流,而这也是AI+安防发展落地最迅猛的途径。

  基于AI的视频智能分析是利用计算机图像视觉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算法,分析和识别运动目标信息。结合应用场景,对监控画面中感兴趣的目标视频进行智能分析,提取可疑的人、车、物等目标信息,生成结构化的语义描述,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快速定位、查找和检索。

  而人工智能帮助安防产业赋能“智慧”,就可在以下应用场景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例如前端摄像机内置的AI芯片,可实时分析视频内容,检测运动对象,识别人、车属性信息,并通过网络传递到后端人工智能的中心数据库进行存储。汇总的海量城市级信息,再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及智能分析能力,人工智能便可对嫌疑人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给出最可能的线索建议,将犯罪嫌疑人的轨迹由原来的几天,缩短到几分钟推演出来。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公开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 56 亿美元左右,预计 2020 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 220 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 65%。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结果,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主要由五个领域构成,按照市场规模从高到低分别为:机器视觉占比 37%,语音识别占比 22%,自然语言处理占比 16%,基础算法及平台占比 14%,芯片占比 11%。

  由此可见,机器视觉是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份额占比最多的方面,而身份验证是安防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是人工智能落地安防领域最快、最泛的AI技术,也是智慧安防可实现场景应用的有力武器。相关资料表明,计算机视觉的目的是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维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应用,侧重于感知智能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技术已经逐步实现商用价值。

  在人脸识别全面“泛滥”的时候,下一个可开拓疆域就是业务云边结合、万物智联AIoT。根据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AI科创企业势必要将智慧赋能到各行各业,智慧生态的建设必不可少。

  攻占智慧安防制高点,AI科创企业需要做哪些准备?

  AI科创企业没有传统安防企业那么长的资历积累,也没有现有市场的高额占有率,资源获取和市场渠道都是AI科创企业需要思虑的问题。但是他们拥有国内最前沿的AI技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冗长的架构层层上报,再经层层审批去落地实施,AI科创企业可以迅速把握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并能快速抓捕科技导向与客户流向,将技术赋能垂直到安防行业,使其快速高效响应用户需求,这些都是AI科创企业独有的特色与实力。

  据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bhts统计,全球AI初创企业的2017年融资额达到152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企业占到48%,超过美国的38%,首次跃居全球首位。而在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AI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AI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融资总额的70%。

  当前AI科创企业在智慧安防领域所运用的发展战略是“以技术算法为砝码,加持行业解决的方案,从边疆向城市发力,不断加大安防资源合作力度”。

  将“概念”落地“实际”是当前AI安防企业真正应该落到实处的手段。当前安防AI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画饼充饥”,未来的智慧蓝图一片美好,然而已实现的场景应用并不成熟。因此,诸如商汤、旷世、比特大陆、云天励飞、云从、格灵深瞳、依图等AI科创企业都在全力搏击安防市场,并深耕其中不断落地将“智慧”全面铺开。

  例如总融资额超16亿美元,估值超45亿美元的商汤作为AI算法提供商,便依靠其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以及研发的一系列AI技术: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等,建立了人工智能综合赋能平台。从而对于人像物像信息的主数据管理、视频图像布控的规则引擎、视频图像告警的事件及消息管理、视频图像检索的统一检索服务、数据挖掘接口的历史数据管理进行全面管理和把控。

  而云天励飞所特有的多场景识别算法,即动态人脸精准识别的私有定制化框架、多平台推理支持、各种应用场景的大规模私有训练数据以及应用在多人多点实时识别、多目标物体检测、图片补齐、图片增强方面的多场景精准识别。以及其自创的“云+端”视觉智能,可实现将采集识别与搜索挖掘二合一,通过数据来驱动算法提升,有效实现AI系统在安全智慧生活的场景应用,立足深圳、佛山,并在昌吉、乌鲁木齐、贵州、河南等地实现落地。

  具体来看,上半年面对的算法的攻克、布点的把控、视频云的存储管理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而智能物联,城市智能大脑的扩建发展正是AI科创企业占领智慧安防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百舸争流万箭齐发,智慧安防变局之革最终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日照移动和对讲——推动对讲机进..
下一篇轻量级智能前端将成AI落地安防一..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