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从安防双雄2018年度业绩快报 看安防市场走势
2019-03-05 15:43:29 来源:安防知识网 作者:【
关键词:安防市场
 
继海康威视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后,大华股份也于26日晚发布了2018年业绩快报,根据两家公司快报信息显示,2018年度,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总收入4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86%;大华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36.66亿元,软上年同期增长25.58%。

  继海康威视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后,大华股份也于26日晚发布了2018年业绩快报,根据两家公司快报信息显示,2018年度,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总收入4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86%;大华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36.66亿元,软上年同期增长25.58%。
  从安防双雄快报可看出,两大巨头2018年总营收同比增速均出现下滑,由此也引起业界和投资界的热议。众所周知,巨头往往是行业发展的风标向,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轻易掀起波澜。此次下滑迹象是否意味着未来安防市场要走下坡路了?或是说明“安防蛋糕”被跨界而入的BAT华为以及AI新创企业们抢食了?

  在笔者看来,因市场发展有太多不确定性,任何行业的高速增长往往在达到一定峰值后会逐渐放缓,这是产业发展的商业铁律,安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2018年的安防市场形势可谓相当严峻,如中外贸易战、国内降杠杆等,再加上公司内部债务以及业务模式等问题,可谓内忧外患。

  另外,从外围争食者来看,截止到目前为止,BAT、华为以及AI新创还未对安防巨头造成实质性威胁。据了解,过去一年,BAT在安防招标项目中频频失手,不过AI新创大都流着BAT血液,也算是从另一个方面曲线入局。而华为虽然在过去一年,大动干戈,推出一系列软件定义摄像机,试图在安防行业展现华为雄姿,但从落地项目来看,虽然取得一定体量的业绩,但总体表现较为平凡。

  而安防新企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大都有一定的落地项目,但市场对AI的响应远低于预期,这也是困绕AI企业们的心头病,如此看来,虽然BAT华为以及AI新创确实动了安防“奶酪”,但还不足为惧,至少在安防巨头来看是这样。毕竟,人工智能时代,是数据和渠道为王的时代,拼的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深度和速度,而这恰恰是传统安企可以构筑行业壁垒的独有优势,而外围者的流量、技术优势却很难形成竞争壁垒。不过,2019年以及未来,外围者能否凿开缺口,形成优势兵力,成为安防界的第二个海康威视或大华股份,还是需要试目以待。

  因此,总的来看,今年安防巨头业绩增长出现些许疲软,属于正常现象,而且,这仅仅是产业暂时的“遇冷”,2019年开始,安防行业将很快进入平稳、加速发展期。

  2018,安防和AI的磨合期

  业界皆知,人工智能是安防产业下一轮变革的技术驱动力,2015年起,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影响和渗透安防市场,而2018年则是AI真正商业化落地的元年,也就是AI开始脱离概念,逐渐与安防实际业务进行融合,以发挥AI产业化之应用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2018年是安防和AI磨合的关键时期。

  目前,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主流应用主要是视频数据结构化和人脸识别,而这两大应用的前提是存量前端感知设备(AI摄像机)。由于前期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项目的快速推进,普通监控摄像机逐渐规模化,但到2018年初时,全国摄像头密度仍然较低,而且超过80%的摄像头需要换新或改造才能用于人脸识别应用。在经过一年的推进后,AI摄像机渗透率有所提升,但还较低。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报告显示,当前,AI摄像机在公安动态识别系统项目的渗透率达16.6%,而若考虑全国近2300万路现存公安监控摄像机,渗透率仅约为0.4%。

  由以上可见,安防行业智能化改造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未来安防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造及新建AI摄像机,以及结合后端的服务器,为安防监控系统智能化奠定较的基础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实战应用效果。

  另外,安防产业场景碎片化比较严重,而且,AI技术从产品化到工程化整个项目交付过程也较长且复杂,后期的维修更是难题,因此,AI产品和解决方案需要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来应对场景碎片化,而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解决。因此,AI技术与场景应用磨合十分关键,这也2018年安防AI化进程较慢一个重要因素。

  未来,产业链渐向下游倾斜

  近年来,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下,安防产业边界以“视频物联”为核心不断向外辐射,同时,原有的安防版块也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据统计,2016年我国安防行业产值达540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万亿。因此,安防产业被喻为下一个房地产行业,无疑,经过2018年的关键磨合期后,安防也将开启下一个十年黄金发展期。

  不过,在安防产业AI和物联网化的进程中,产业链不断丰富,开始向上游的芯片、算法、模组以及下游的运维和应用环节延展,而且上下游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角**限也较为模糊。业界人士分析认为,未来整个安防产业格局会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快速的发展时期,但也将呈现出专业分化严重、行业淘汰加剧的特征。

  此外,随着AI+安防大规模基础建设日渐完成,产业链将逐渐向运维与应用环节倾斜,而且,在BAT开放通用的底层芯片和云技术,以及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们也逐渐开放AI+安防生态平台的大背景下,技术提供商只靠技术很难再形成壁垒,因此,而下游的运营领域或将成为新的战场。

  在安防运维市场中,软件和平台也担负重要的角色,其应用价值将逐渐凸现,这意味着,最贴近用户需求的大型安防集成商以及有实力的软件平台商将有大展拳脚的机会。总体的来讲,无论是安防巨头还是AI新创,或是BAT,都需要着眼全行业,重新思考自己的能力边界,寻求与最了解用户需求的集成商进行深入合作,或将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AI应用落地中国表现突出 安防受关..
下一篇2018安防行业关键词盘点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