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5G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速
2021-10-14 16:00:0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关键词:5G 智能网联 汽车产业 提速
 
智能网联汽车是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5G网络凭借其低时延、高可靠等特征,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采集、传播、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是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5G网络凭借其低时延、高可靠等特征,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采集、传播、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积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载人载物应用示范,推动5G、计算平台、激光雷达、V2X(车与外界信息交换)等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日前举办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延川说。
  “随着车辆编队、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新场景不断加入,智能网联汽车对通信网络的带宽、移动性、时延、连接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提出‘5G+计划’,通过提升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推动车、路、云、网协同共享,提升信息精度,让汽车具有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介绍,首先,要引入新的QOS(服务质量)机制,保证网络质量,降低传输时延;其次,通过提供新的路侧单元,利用直连特性和网络调度模式,提升网络容量;最后,要为车联网业务分配独立5G切片,保障其对网络性能的特殊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与5G技术深度融合,还将助力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构建。在上海洋山深水港,“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项目已开始商业化运营。在5G与V2X技术加持下,智能重卡实现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并与自动化港机设备协作,在15秒内完成货物装卸,自主规划最优路线,将货物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
  “在港口停车不仅要精准还要快速。我们的智能重卡泊车入位时间小于70秒,误差可控制在3毫米之内。”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杨磊说,当多辆智能重卡组成车队行驶在东海大桥上时,5G与V2X技术的结合能够将车与车之间距离缩短至16米,提升通行效率。
  智能网联汽车是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5G网络凭借其低时延、高可靠等特征,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采集、传播、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5G在城市交通的创新应用也为公众带来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我们在河南郑州打造的‘5G+智慧交通’示范工程,是行业内首次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常态化运行。”宇通客车设计院副院长林明介绍,该工程共在沿线规划建设了27个5G基站,通过对客流量的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发车频次,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助推城市交通治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下,智能网联公交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目前,路口通行效率已从47%提升至79%,运营车速可以提升一倍,大大增加了市民出行的确定性和可计划性。5G网络也让OTA(空中下载技术)速率提升了100倍,保证系统升级的快速稳定。”林明说。
  虽然5G已经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路,但征途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最棘手的难题仍然是网络供给能力。”魏晨光坦言,无论是网络可靠性还是覆盖连续性,目前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高等级自动驾驶的业务需求,但蜂窝网络、直连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使用,或许能够为上述场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普通用户的广泛参与。目前,许多应用场景仅停留在港口、矿山、园区等特殊领域,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级服务,如何让更多人用上智能网联汽车,仍需各方继续探索。
  开得上还要开得起,成本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网络建设、车辆价格、道路设施等都要考虑,只有降低成本门槛才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而智能网联车的安全保障能力也要从顶层设计、技术手段、管理等方面系统规划,形成合力。”魏晨光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5G创新点亮数字化未来
下一篇智慧消防在火灾救援中的作用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