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H.265在监控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2017-03-24 17:24:33 来源:天地伟业 作者:【
关键词:H.265 监控 安防
 
虽然今天H.264仍然占据了网络视频码流的80%左右,但是未来的十年间,H.265一定会以自身的优势成为绝对的核心主流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动,H.265的发展和推广会更快速,更广泛。

  视频编码技术是监控行业的基础技术,编码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方向。2013年发布的H.265标准是最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5标准在压缩性能上比H.264提高了一倍左右,是监控行业最新的核心主流编码技术,极大的推动了行业的进步。

  一、H.265技术简介

  H.265是ITU-T VCEG 继H.264之后所制定的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5标准围绕着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保留原来的某些技术,同时对一些相关的技术加以改进。新技术使用先进的技术用以改善码流、编码质量、延时和算法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优化设置。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提高压缩效率、提高鲁棒性和错误恢复能力、减少实时的时延、减少信道获取时间和随机接入时延、降低复杂度等。H.264由于算法优化,可以以低于1Mbps的速度实现标清数字图像传送;H.265则可以实现利用1~2Mbps的传输速度传送720P(分辨率1280*720)普通高清音视频传送。

  在编码技术方面,H.265仍然采用标准的基于块的混合编码框架,但是每个技术模块相对H.264都有提升和改进。基于块的混合编码框架包括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编码以及熵编码技术,该框架成为了后续视频编码标准的基础。

  二、H.265的优势

  作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5仍然属于预测加变换的混合编码框架。然而,相对于H.264,H.265 在很多方面有了革命性的变化。H.265的技术优势有:

  1、灵活的编码结构

  H.265与H.264最大的差异在于编码块的划分,H.264采用16x16的宏块,而H.265中,将宏块的大小从H.264的16×16扩展到了64×64,以便于高分辨率视频的压缩。同时,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编码结构来提高编码效率,包括编码单元(Coding Unit)、预测单元(Predict Unit)和变换单元(Transform Unit)。编码单元增大,能更好地利用图像相邻像素信息,对编码效率的提升贡献很大。

  其中编码单元类似于H.264中的宏块的概念,用于编码的过程,预测单元是进行预测的基本单元,变换单元是进行变换和量化的基本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分离,使得变换、预测和编码各个处理环节更加灵活,也有利于各环节的划分更加符合视频图像的纹理特征,有利于各个单元更优化的完成各自的功能。H.265和H.264编码能力对比见下图:

  2、灵活的块结构——RQT(ResidualQuad-tree Transform)

  RQT是一种自适应的变换技术,这种思想是对H.264中ABT(Adaptive Block-size Transform)技术的延伸和扩展。在帧内预测模块中,H.265进一步丰富预测模式,将H.264原来最多9种方向预测扩展到35种;在帧间预测模块,H.265改进了亚像素插值技术以及运动矢量预测技术;熵编码模块中,H.265抛弃了性能较低的CAVLC技术,只采用CABAC技术。对于帧间编码来说,它允许变换块的大小根据运动补偿块的大小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对于帧内编码来说,它允许变换块的大小根据帧内预测残差的特性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大块的变换相对于小块的变换,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好的能量集中效果,并能在量化后保存更多的图像细节,但是另一方面在量化后却会带来更多的振铃效应。因此,根据当前块信号的特性,自适应的选择变换块大小,可以得到能量集中、细节保留程度以及图像的振铃效应三者最优的折中。

  3、采样点自适应偏移(SampleAdaptive Offset)

  SAO在编解码环路内,位于Deblock之后,通过对重建图像的分类,对每一类图像像素值加减一个偏移,达到减少失真的目的,从而提高压缩率,减少码流。采用SAO后,平均可以减少2%~6%的码流,而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性能消耗仅仅增加了约2%。

  4、自适应环路滤波(AdaptiveLoop Filter)

  ALF在编解码环路内,位于Deblock和SAO之后,用于恢复重建图像以达到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均方差(MSE)最小。ALF的系数是在帧级计算和传输的,可以整帧应用ALF,也可以对于基于块或基于量化树(quadtree)的部分区域进行ALF,如果是基于部分区域的ALF,还必须传递指示区域信息的附加信息。

  5、并行化设计

  当前芯片架构已经从单核性能逐渐往多核并行方向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并行化程度非常高的芯片实现,H.265引入了很多并行运算的优化思路,用垂直和水平的边界将图像划分为一些行和列,划分出的矩形区域为一个Tile,每一个Tile包含整数个LCU(Largest Coding Unit),Tile之间可以互相独立,以此实现并行处理。除了模块性能改进,H.265标准在制定时考虑到多核化、并行化的趋势,在标准中增加了并行处理技术WPP、Tile。WPP能够让H.265的编码、解码按图像行并行,而Tile技术则按照图像分块并行。WPP和Tile都是可选配置,并不是在每个码流中都支持,而且两者只能开启一个。

  三、H.265技术在监控产品上的发展趋势

  1、H.265和高清化的结合

  今天的视频监控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技术难题。随着摄像机分辨率的不断增加,出现了更大的百万级像素、全景鹰眼摄像机、甚至是千万级像素,比如:8MP、12MP。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的视频预览观看成为了主流的需求,远程观看这样的大分辨率视频而带来了巨大的网络传输压力,同时超高清分辨率的监控视频存储也加大了存储压力。这几个方面的困境已无法通过H.264进行突破,H.265相比H.264,对高清化视频更高的压缩率可极大的缓解这一压力。比如,对3MP分辨率的H.265网络摄像机,2Mbps的H.265的码流解码效果和4Mbps的H.264图像效果相当。相比H.264,对视频监控网络方案实施和工程建设来说,能够节省许多预算开支。

  2、H.265和智能算法的结合

  除了高清化的趋势,还有一种趋势是智能化和H.265编码的有机配合。从算法的角度理解,视频压缩算法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智能分析算法,视频压缩的根本是根据对视频图像场景的理解,有效的剔除时间冗余、空间冗余、概率冗余等,在保留信息的前提下,达到压缩的目的,以尽可能的接近视频图像信息熵。若智能分析算法和H.265编码器更大程度的结合使用,更能进一步降低码率,提升图像质量。目前H.265还在标准的发展和推广阶段,智能化算法的优化是推动H.265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突破的助力。

  3、H.265和4K的结合

  H.264让1080p风暴席卷了全球,但却再也无力引领4K潮流。H.264引以为豪的高压缩率在4K的庞大体积中显得是如此无能力,牵引4K乃至8K视频的重担,就落在H.264的继任者——H.265身上了。4K技术是视频领域的一个突破,其更为宽广的色域、更为高清的分辨率给了人们更为丰富逼真的视觉体验,但对于视频编码处理来说4K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H.265以其超高的视频压缩率和智能化实现了和4K的完美结合,更为宽广的宏块和并行处理速度呈现了纤毫毕现的细腻画质,丰富绝伦的图像细节,流畅自然的播放效果。高清和智能实际是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高清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智能协助处理,智能分析需要清晰的、高质量的图像支撑。清晰度的提升,意味着图像细节更丰富,同时也更意味着取证、调查、分析的数据更可靠。

  针对这样的行业发展趋势,主流的安防行业厂商都加快了H.265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推出,天地伟业基于H.265技术推出了摄像机、硬盘录像及及解码拼控云主机等一系列全方案覆盖的监控产品,可以实现H.265编码的采、传、存、显、控一体化。H.265的超星光摄像机实现了24小时的全彩监控,并且在超高画质的同时降低了网络传输带宽;基于H.265编解码技术开发的硬盘录像机相比H.264编码压缩了一倍的码率,大大降低了存储压力和带宽压力,提高硬盘的使用时间,降低了客户实际的使用成本;H.265的解码拼控云主机更是引领解码器的发展潮流,超高清的4K输出,可以实现无极缩放和开窗漫游,并且可以进行大屏的级联拼控,最多可达96屏输出,同时支持小间距屏的拼接输出,可以满足大型展示、监控终端的解码上墙需求,是H.265家族的明星产品。

  四、总结

  由于开发的难度以及对于硬件支持的高要求使得H.265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安防行业编解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高的压缩性,更高清的视频效果,虽然今天H.264仍然占据了网络视频码流的80%左右,但是未来的十年间,H.265一定会以自身的优势成为绝对的核心主流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动,H.265的发展和推广会更快速,更广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浅谈视频监控技术在自动驾驶系统..
下一篇智慧云屏布局智能公交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