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上海工地将装视频监控扬尘 欢迎市民举报
2012-05-09 15:01:52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
关键词:视频监控
 
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轻度污染,随着降雨终于在今天得到扭转。5月8日上午,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做客新华社长三角新闻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新闻晚报、东方网联合主办的“2012上海民生访谈”节目。

  连续两天的空气质量轻度污染,随着降雨终于在今天得到扭转。5月8日上午,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做客新华社长三角新闻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新闻晚报、东方网联合主办的“2012上海民生访谈”节目。张全局长表示,应对大气污染状况,申城将可能制定机动车“沪”标准,对记者提出的扬尘影响空气质量问题,张全局长回应:将在新建工地上安装监控头,并将对环保违法行为推出有奖举报,欢迎全民共同参与监督环保工作。

  在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控室里,专家和工作人员时刻监控本市的空气质量变化

  欢迎市民举报冒黑烟车辆

  张全说,实际上,环保现在已进入相对持久战阶段。如以前是治理河道黑臭,现在基本上到了富营养化阶段;以前到处都有黑烟筒,现在到了关注PM2.5的阶段。“我们每年都有每年的工作重点,今年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把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部部署、落地,市民能直接感觉到的事情有很多,比如黄标车,现在内环内的冒黑烟车已经非常少了。”

  张全特别通过“民生访谈”向市民呼吁,欢迎举报冒黑烟车辆。“以前多的时候,大家举报不过来,现在确实少见了,少的话更要盯住它,外环线外我们也要管,这个可以在一两年时间见效。”

  【大气环境】

  PM2.5监测点不能都放公园里

  在去年的“民生访谈”节目中,张全第一次谈到PM2.5的问题。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PM2.5是什么,可现在最普通的上海市民都知道PM2.5是可入肺颗粒。作为一个专业性相当强的数据,今年上海市政府报告也将PM2.5写了进去。

  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今年上半年将公布的PM2.5监测数据,张全表示,今年初以来,申城已按照原定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站点建设。进入5月以后,主要对这些新建的站和原来已建的20个站进行联网调试,到6月份基本具备正式发布的硬件和软件的条件,此外还要进行一些人员的培训工作。

  PM2.5在短短一年里变成了热点,但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如何监测的,今后将怎样治理,还需要技术性、政策性包括制定法律标准的问题。PM2.5的监测首先需要布点,张全说:“我们要把一个城市各种功能区域的代表找出来,这个点既不能完全放在环境空气质量相对好的地方,也不能放在相对差的地方。”这意味着监测点不能都放在公园里,也不能完全放在道路边或是工厂边。根据规定,有国家标准控制点,它是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来划分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城市发展到某个状态,应该如何来布点。张全说:“随着今后城市进一步发展,可能还会调整,这些点要能代表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和活动。”

  PM2.5是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现在国际上通行的自动监测方法主要是两种:一种叫β射线法,还有一种叫震荡天平法。从现在国际和国内几个现行层次和大专业下的试点来看,还要在标准方法上加一个补偿,排除一些比如说湿度、温度等干扰。由于它的来源比较复杂,今后的治理难度比较大,监测工作本身还是要为今后的研究和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张全说,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对PM2.5的“贡献”都挺大。像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上海对PM2.5的监测比较早,也做了一部分初步的科学研究。“上海主要的PM2.5来源第一个是机动车船,船也有,还有航空器都有,这个我们判断了一下,大概占到25%,这个来源比较大,是流动源;第二个就是所有的工业企业的工艺过程,工业燃烧过程,上海企业还是比较多的,大概也占25%左右。这两部分已占了50%。第三个是扬尘,道路的、工地的包括堆场的扬尘,大概占10%左右;第四个是电厂,上海现在的发电主要以燃煤为主,也占大概10%;第五个就是其他的一些农业、民用,如饭店每家每户的炊事都有PM2.5,但这个汇聚起来也有一定量,包括秸秆,虽然是季节性的,但在两个季节都会排放,这一部分大概也占10%左右。此外还有20%的区域间的相互影响,这涉及到长三角地区的联防联治的问题。”

   新建工地要装视频探头监控扬尘

  尽管工地扬尘污染仅占PM2.5排放的10%,但它就在我们身边,“它不像工业企业那一类,因为工业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掉,结构调整治理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工地扬尘实际上就在身边,它还有大量其他的出口流,无论对人的身心健康,还是城市形象,都必须要进行治理。”

  张全透露,现在环保局正和建交委以及各区商量,想从几个方面对扬尘管理进一步收紧。以前对扬尘的评价是通过监测它的降尘量,也就是事后评估方法。张全笑着说:“但现在我们想一个月点评一次好像有问题,因为污染已经造成,所以我们要动态化。”

  今后,对于新建工地将要安装视频监控镜头,并将工地扬尘的房子纳入工地细则有关条法。“不管你是不是监测到这个扬尘超不超标,就是先规定动作,你有的动作必须要做的,动作要做到位。比如轮胎出来一定要冲洗,这种通过监控镜头一看就明白,我们还有公众的参与问题,也欢迎老百姓举报。”对于市民实名举报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正在违法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的6类环保违法行为,一经核实将获得1000元到1万元的奖励。在堆场问题上,将实现动态化的监管以及全覆盖,从自身来说要要做到精细化的操作与管理。

  扬尘也往往来源于道路,一个是运输带,还有一个就是道路旁边的绿化。“在绿化初期的时候有的地方有点问题,但大部分都很好,就是土比较高,然后没挡住,一下雨就下来了。”张全说,“还有马路的冲洗,在世博会期间强度是非常高的,马路一大早、晚上都来冲,今后我们还要和气象部门联动,如今天不下雨,两天不下雨,就要定期冲洗。”

  机动车污染有些地区占空气污染76%

  现在上海的小汽车保有量非常高,早晚高峰空气质量不敢恭维。当记者向张全提出有关机动车污染治理的问题,张全表示,上海中心城区空气污染的大部分指标就来自于机动车,“机动车的污染在中心城区占空气污染里面的“贡献”大概要到50%—60%,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6%。”张全说,首先也是在全市有一个监测网络的前提下,当然不仅仅是PM2.5,也有其他污染物质,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还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质都有监测。“交通顺畅与拥堵和我们的空气质量非常有关系,这实际上确实有一定规律。”

  要解决机动车污染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任何一个地区和城市要有大的交通战略,框架一定要合适,一定要正确。像特大型城市密度这么高,首先发展的应该是公共交通,特别要发展快速、低碳等地铁系统,这个是肯定的。这个就像污染的源头一样,这是第一层面的问题,就是机动车污染防治,你要做好机动车,首先是大的交通框架合理不合理。”张全说。

  在治理方面,新车需要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尽快执行更高的标准。张全透露,申城下一步就要实现机动车的国标准,假如国家标准没出来,现在没办法采标的话,那申城将先行实行“沪”标准,类似北京的“京”。“我们打算争取在明年能够体现出来。”通过这一标准,由于油和车是两个互为前提的条件,什么车就是什么油,实施新标准后,一定要油品和汽车同步来考虑。

  所谓“国”标准相当于欧盟的欧标准,欧盟已从2009年起执行,其对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机动车排放物的限制更为严苛。从国提至国,每提高一次标准,单车污染减少30%至50%。使用新标准的汽柴油将减排多项污染物,削减PM2.5的排放从国到国,环保等指标进一步加严,其中硫含量从50ppm降到10ppm,油品质量也进一步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车用汽柴油品质升级对减排的贡献很大,第五阶段替代第四阶段车用汽油和柴油将至少实现10%和7%的氮氧化物减排。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均会得到有效控制。实施新标准后,燃油中的硫含量仅为此前的五分之一,由于油品质量提高,燃烧也将更加充分,可以直接减少尾气中PM2.5的排放。

  申城将淘汰23万辆高污染车

  上海因为企业比较多,又是一个港口大城市,运输量比较多,货运车比较多,申城现在还有23万辆高污染车,比北京还多。“这23万辆车我们想要用引导的机制加快淘汰。除了以新换旧的政策来加快淘汰外,我们跟公安部门在商量,准备也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国际也是通行的。就是你高污染的车子,当地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控制区,不让他进来,这样能够加快淘汰。”张全说。

  此外还将执行IM制度,就是监测和维修制度,这个要和安全年检结合起来。如开车的要年检,年检就要进行汽车尾气的检查,合格了才能和其他的指标放在一起,发放年检册,不合格的就要去维修。张全提醒说:“开车的都要知道个事。尾气达标不达标,虽然对于个体你好像是排到外面去了,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注意的话,整个环境就不好了。”

  【饮水安全】

  研究灵敏性、提前性更高的预警系统

  有了青草沙水源地以后,上海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但是不是还存在隐患呢?张全说,我们要让预警的防线更加缜密。“青草沙的好处是什么呢?如果上游发生泄漏,只要我们能够提前知道,就有办法关闭闸门,然后蓄水,它的蓄水时间比较长,可以有68天。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非常灵敏、提前性比较大的预警系统监测。这种预警系统,我们跟水务包括海事都在研究,市领导对我们也有指示,要加紧这方面的研究,让我们的监测网络更提前、更密。”

  上海总体上是属于长江下游,在今年镇江上游水污染事件时,江苏的环保部门也及时发给我们信息进行通报。“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信息的共享,一旦上游有事情,及时通知我们。”

  实际上现在执行的国家标准也越来越严,现在的自来水水源都要100多项指标,以前只有30多项指标,那样监测得更严格,水平更加高。“这个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饮用水的安全都有好处。整个饮用水的安全实际上是涉及到水源、治水、输水一直到龙头,这是一个全系统的过程,还有现在在进行一些地标改造、水箱改造等一系列工作,都能够提高一个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张全说。

  【转型发展】

  利用倒逼机制帮助企业转型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工厂企业多。工业发达是好事,但直接带来的就是对环境脆弱度的影响。

  张全表示,目前东部发达地区除末端治理外,更要考虑更源头的方法进行产业转型。“实际上,上海前几年已经着手在做。近几年每年调整计划差不多有700多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

  张全认为,在转型发展中要利用倒逼机制。“倒逼力度要恰当,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不着力。用环保严格的准入和对高污染企业淘汰的执法力度,去推动、倒逼它进行转型。现在环保也有这个职能,我们上一轮的制度改革就是明确,更加积极进行宏观参与。”此外还要进行宏观协调,现在环保部门经常和发改委、经信委等共同协调。

  在郊区,有一些企业完全不符合我们的区域布局和产业导向,这个将要坚决淘汰。张全说,有些企业主观上是想把环境搞好,但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排放超标了,但有些企业实际上是恶意的。“我们国家法律也是非常明确的,对主观故意和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就要负法律责任,对法人以及单位都有比较严厉的处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绿色消费】

  反对过度包装

  不管是企业能级转换,或者是在环保方面进行治理的措施,归根结底环保理念要深入人心,要让老百姓从自己的角度做起,对本报记者提出的“老百姓可以做些什么来有助环保”问题,张全笑着说,实际上现在的环保和十年前比,有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在公众的参与上,现在更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以前的瓶颈主要是在投入和政府的问题,与老百姓关系不是太大。但是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我觉得确实更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今年的“6·5”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色消费”,就是不要过度包装。“绿色消费”其中一条就是要怎么样遏制、反对过度包装。过度包装的危害性非常明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这些资源的制造都会排放出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相关企业的利益。张全说,最近人大也要推进立法,还要出标准,可以做的很多,包括价格明示,“甚至包括如果过度包装的话,可以起诉生产者不正当竞争和有欺诈行为。”

  实地调查

  空气轻度污染让监测工程师紧张

  连续几天的轻度空气污染让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的工程师也跟着紧张了好几天。昨天下午,从上午的1米/秒风速瞬时转为6米/秒,风向也转为南风后,空气质量顿时好转。“如果不是下午空气质量好转,我就没空带你来看自动监测站了。”在南丹路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站,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小组首席预报员林陈渊笑对记者松了一口气。

  在监测站屋顶上,一块太阳能发电光板旁,除了正在测风等的气象仪器外,最为瞩目的是三个空气采样头,它们正在不断吸入空气中的各种物质,并通过自动监测站内的仪器将数据直接发送至环境监测中心内的电脑屏幕上。林陈渊告诉记者,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是目前进行预报的首要采用模式,利用气象模型加上污染模型,六种不同的预报模型也常会估算出不同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还要加上我们的经验与判断,比如对于沙尘影响,这些预报模型就都不管用了。”林陈渊说,“当然我们也有预报不足的时候,总体预报准确率在80%左右。”

  从过去人们对天气情况的关注,到今天对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心,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越来越重视。在空气质量日报室里,几台大屏幕正显示着来自全市50余个自动监测站的不同数据。几位工程师正在忙碌地商讨着当日的天气状况对申城空气的影响。“其实本地浮尘的变化并不多,最主要来自天气状况。”林陈渊说,“我们和气象部门进行联动,并采样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本地对气象的预报结果,预估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华高清监控系统在高校应用的案..
下一篇南昌投入五千万元实施天网工程实..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