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电动车深夜被盗,业主希望调取小区监控录像查找贼影,但几经周折后发现关键位置的摄像头已损坏多时;监控摄像头下,行人被车辆撞倒,本以为肇事车辆能在监控下原形毕露,却不料处于监控死角……
监控设施普及,在许多情况下成了保护市民的一道“神眼”,可在某些场所,一些摄像设备形同虚设,甚至还起到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反作用。
监控器成“稻草人”
“我们监控设备的分辨率太低了,有些监控录像画面质量特别差,到了晚上光线暗的时候,监控设备就难以完成监控任务。”昨日,包头市青山区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该工作人员还介绍,此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小区内的监控设备已经损坏,彻底成了摆设。因为监控系统维护是一大笔开支,所以单纯靠物业承担难度很大。

监控探头成摆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今年5月中旬,小区内多家住户连续遭遇入室盗窃,为了寻找破案线索,部分被盗住户找到小区物业,要求调阅监控录像,但物业的答复让居民们的心凉了一大截。
“我去找物业,队长先是推脱,后来在我们的再三要求下,他终于说了实话,说安装在小区大门和两栋居民楼之间的监控早就被损坏了,现在只剩下几个壳子。”小区居民李先生讲到。
笔者走访多家大型商场、超市,在天花板、墙壁上,都能看到摄像头。“目前一些超市设置摄像头,就是为了吓吓小偷和那些不自重的市民。”一家小型超市负责人在采访时向笔者表明:“要保证卖场的每个摄像头都运作,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不仅要设置一个监控室,还要有专人负责监管查看。卖场想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又想震慑小偷,只能设置一些虚假的摄像头。”
监控死角真不少
除了监控系统损坏之外,部分监控器的监控死角和盲区也导致了“监空”现象的出现。笔者在包头一家商场看到,商场每层均安装了不少监控摄像头,但是不少购物的市民表示,在发现物品丢失需要通过监控录像来维权时,往往遭遇盲区的尴尬。
上周周末,包头市民张女士和同事在逛商场,张女士在一家店的试衣间里试一款连衣裙时,接了一个电话。挂断电话后,张女士和同事又来到另一家店试穿衣服,付款时竟发现手机不见了。
张女士询问店内导购无果后,想到了商场的监控。张女士和同事来到商场办公室,向工作人员表明情况。工作人员说,商场内的监控只能对商场过道情况实施监控,每家店内的情况则无法观看。
一家大型商场的楼层主管介绍,目前商场的监控设备的确存在一定的死角和盲区,为此商场曾经不止一次对设备进行调整,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完全消除死角和盲区。
除商场外,马路上的监控设备也无法做到360°扫描监控。市民刘女士前不久在友谊大街被一辆白色捷达车挂倒,肇事车辆随即逃离现场。原本以为被撞地点不远处的监控摄像头能够让车辆现形,谁知道在警方调取监控录像时发现,她被撞地点正是该监控器的盲区。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女士只能自认倒霉。
市民呼吁增强安全感
笔者走访包头市几家出售监控设备的专营店,发现摄像头虽然琳琅满目,但价格有天壤之别,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一家经营数码产品的店内,一位销售人员介绍:“目前针对监控设施一项,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监控设施的生产商与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由对方提出要求,生产商按此做出设计、施工方案。至于用什么档次的设备都由对方来选择。目前很多小区和公共场所安装的监控设备虽然技术完善,但是出于费用的考虑,即使出现‘罢工’现象,有关单位也不会进行有效地维护。”
笔者从包头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虽然根据《消法》规定,公共场所应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但是目前,我国并未有相关法律规定商场以及超市等公共场所必须安装摄像头。市民认为,商家安装监控是让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时有安全感,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那就应该把好事办好,保证监控设施正常工作,不要让“天眼”整天“罢工”。
笔者在商场、超市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他们纷纷表示,公共场所应安装运行正常的摄像头,为消费者建立一个真实、透明、安全的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