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3Q大战已经渐行渐远,然杀软安全江湖的纷争远未结束。近期让业内谈论最多的,则是周鸿祎与傅盛之间的恩怨。
一元收购价值2700万元股份
9月29日,奇虎360在香港高院起诉公司前高管、金山网络CEO傅盛,称傅盛及他创办的北京可牛科技利用奇虎机密资料,开发电脑安全软件“可牛免费杀毒”,该软件与奇虎的“360杀毒”相似。奇虎称傅盛违反保密责任,并且“挖走”奇虎前员工,因此声明奇虎有权以1元人民币价格回购傅盛获得的20万股奇虎股份。据奇虎360当时股价计算,20万奇虎股份价值近2700万元。
起诉书称,根据《员工股份计划》,傅盛离职时可获得20万股奇虎股份,而在《员工离职须知》上注明,傅离职18个月内,不可加盟直接竞争对手,包括谷歌、百度、金山、瑞星、腾讯、迅雷等;且不可接收奇虎系的员工,及不可发表对奇虎不利言论等,否则该20万股奇虎股份会被公司收回。
作为回应,傅盛在个人微博上高调驳斥,指责奇虎“打黑枪”,歪曲事实,同时曝光奇虎历史“丑闻”,并与现任奇虎高管石晓虹展开骂战。
傅盛甚至激动到称要不是身为金山网络CEO,自己"早提刀子上去了"。
背后故事曝光
随着双方口水战的甚嚣尘上,对于周鸿祎与傅盛恩怨的背后故事也越传越多。10月13,由知名互联网人程苓峰主笔的《傅盛口述历史:功高盖主?我不是林彪》对傅盛在奇虎360期间做出过哪些贡献,与周鸿祎产生矛盾乃至转变成恩怨故事,引起巨大反响。
而问答网站知乎上,也有匿名知情人士对这一恩怨进行梳理。
据该知情人士称,当初傅盛这位山东工商学院99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只身一人北上来京,实际目的是为了准备考研,之前一段大型国企的工作生活经历(曾任厦华电脑电子商务部负责人),平淡、安稳,也许令他感到恐惧。加入360是为了在复习闲暇有份工作,不要太闲,也能感受一下互联网气氛,那段时日,他很是寂寂无闻了一阵。
彼时,周鸿祎在琢磨如何开发将各种Toolbar卸载的产品。在加入奇虎之后,傅盛被指派负责专门针对工具条的清理工具的产品制作,这即是后来的360安全卫士的雏形。
当时项目组只有傅盛和另外一个程序员,由于距离主营业务过远,渐渐地便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由于用户需求旺盛,在公司并没给出多少资源、财力的支撑下傅盛做出了千万级用户的互联网客户端产品。为了队伍能够壮大,当时很多人都是傅盛从论坛的热心用户中挖掘,苦口婆心的招到北京,傅盛付出心血很多。
当时在周鸿祎带领下奇虎已经进行了20多项产品开发,唯独傅盛负责的360发展迅猛。出于对360安全卫士控制权的争夺,双方之间产品冲突和矛盾。
另一位匿名知情人士称,“360开做了,就是那样,傅投入了全部精力在这个隐含需求的市场做开了花。
但周在这之中到底参与了多少,是谁都说不清的。但有一点,360是很扁平的,周直接到产品leader的,大大小小产品他都要过目讨论,临时想法的小产品他过目的时间间隔就会很长了,比如一个月了,他想起了,叫到办公室问问。他也会给出很多建议,但需要你自己分辨对错,然后下去执行,下次讨论时要对这些建议交代的。
当360有了起色后,周鸿祎将此前分散的精力集中到360产品上。“但到底是谁做成的360?这不是个问题,就像李斯与秦始皇,在秦始皇的舞台上,李斯才能跳的如此之好,秦始皇是大导演和投资老板,李斯是主演和剧务,一部好电影这两个缺一不可。”
奇虎旗下的二三十个项目最后只有360安全卫士真正起来,成为明星产品。结果导致其他项目的人员来瓜分360安全卫士成熟的果实。“分蛋糕,那要按资排辈的,公司大小老板、老臣嫡系,拿大的,其他团队拿小的,到傅这没多少了,傅心理不平衡啊,搁谁那都会不平衡。然后傅就走了“。该人士如此分析。
有人认为,周鸿祎与傅盛的恩怨真相恐怕除了当事人,其他人都很难说清。然而有两点是可以推测出来,第一个,傅盛和周鸿祎都“认为”360是自己做起来的。但在当事人角度,这就很容易陷入意气之争,年轻的认为自己被压抑,年长的认为对方还欠火候,加上两个人性格都刚硬强势,难免介怀。第二个,360公开称给了傅盛股票,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肯定有竞业禁止之意,傅盛起初也是做可牛影像,但后来并入金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最终屁股决定脑袋,成了周鸿祎的直接对手。
杀软安全市场的角力
在行业人士看来,周鸿祎与傅盛的恩怨升级,只是杀毒软件安全市场的竞争缩影之一。
知名互联网人、奇虎前员工黄志光表示,整个事件并不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彼此pk非常正常。”
而另一部分行业人士认为,纷争的背后还有更重要一层竞争关系,即周鸿祎和金山董事长雷军的关系。“这两个人当年是可以一起做投资的(iSpeak),现在则隐隐有竞争行业第四把交椅之势。这就更热闹了。”
网络营销人赵勇也在博客表示,“其实,对于傅盛和周鸿祎的恩怨情仇已经吸引不了太多的眼球了,但是在加上一元卖股权、香港打官司、雷军和马化腾就很有看头…。”
其实在今年,360与金山就一直口水战不断,在明面上两家争夺媒体的话语权,在暗地里,两家的水军暗中角力。通常在IT类论坛里,各自谩骂、揭短的帖子此起彼伏。
匿名人士表示,“但不管怎样,其实这还是商业竞争,如果有一天傅盛不做安全了,我相信他不会天天这么骂老周吧。”更有网友评价程苓峰的文章时说“真是一篇好文章啊,再根据周的描述再来篇文章吧,那样就更好玩了。”但估计周鸿祎本人已经不再愿意提及那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