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网络信息安全切忌“亡羊补牢”
2011-12-29 14:24:20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
关键词:网络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警钟再次敲响。就在人们倒数计时迎接圣诞新年的时候,CSDN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消息报道,国内多家网络安全机构发布红色预警称,CSDN、猫扑、178游戏网等多家互联网站遭黑客恶意公开数据库,目前已有超过5000万个用户帐号和密码在网上公开扩散。

  网络安全警钟再次敲响。就在人们倒数计时迎接圣诞新年的时候,CSDN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消息报道,国内多家网络安全机构发布红色预警称,CSDN、猫扑、178游戏网等多家互联网站遭黑客恶意公开数据库,目前已有超过5000万个用户帐号和密码在网上公开扩散。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户资料泄露事件。

  从泄露出的截图上看,据《长江商报》报道,数据包中包括多玩网800万用户、7k7k网站2000万用户等网站的账户和密码。经网友验证,多玩网等被泄露的部分用户资料属实。

   从损失规模来看,尽管此次泄露的用户信息并非直接的个人信息,只是个人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但是,得到这些账号和密码其实相当于获取了打开网民个人信息的钥匙,安全威胁不言而喻。而这样大规模、群体性的用户数据被泄露事件,必将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不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金钱损失上。

  在事件背后,网络安全之殇再次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占网民总数的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另有8%的网民最近半年内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毋庸置疑,互联网安全“一个失窃仿若全盘失守”。

  消息一经传出,开心网等均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提醒用户修改密码;腾讯安全中心表示,黑客公布用户隐私信息导致用户信息安全受到影响,现已对受影响的QQ账号采取保护措施, 请用户及时修改密码以防盗号风险;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浪微博已经通过多种途径提醒微博用户最好不要使用同一个密码,而且可以在个人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将密码设置的复杂一些。这一轩然大波也引发业界和网民纷纷展开关于网络安全的讨论,各种补救措施和安全建议也相继出炉。

  但曝了光的“羊群”显然逃不过“血盆狼口”,网络信息安全 “亡羊补牢”既失信于用户又对行业发展前途不起,百害而无一利。正如360专家石晓虹(微博)昨分析称,一家网站服务器被黑客攻破,成百上千万用户的常用邮箱和密码泄露后,很容易导致网上支付等其他重要账号一并失窃。此前爆发的微博、MSN大面积盗号事件,其攻击方式均为黑客“拖库”后试探盗号的。目前,黑客窃取网站数据库的危害已远远超过盗号木马。而“让用户的隐私不隐、机密不密,甚至自己的钱都不是自己的”,这种后果难以想象。

  因此,互联网发展需要事前防范,为网民树立安全屏障:

  从法律角度来看,法律法规亟待健全。我国目前没有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在《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相关立法中,虽然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但都是原则性的规定,操作性不强,没有界定个人信息的定义、范围,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行为没有统一的行为规则。因此,我国目前对互联网用户信息保护还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

  从互联网企业来看,企业务必加强日常运行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实施策略性的主动网络安全防护,面对安全问题不能一叶蔽目。

  回到用户个人来说,网民信息安全意识依然匮乏,亟待提升。先把自己的“羊”看好,才不会被牵连受损失。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可能让网民为了保护信息而戒网,更不能牺牲网民的个人信息隐私去成就互联网发展。从现在开始引以为戒,从身边细微之处开始防范,切记网络安全无小事,切忌“亡羊补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上海安达通获2011年度网络安全最..
下一篇数据泄露事件持续发酵网络安全公..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