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网络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正在面临考验,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垃圾短信、垃圾邮件、诈骗电话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被“有心人”肆意在不同的渠道内扩撒传播,让个人信息沦为商品、公开买卖。面对这样的“艰难时世”,我们不仅要问,屡禁不止的个人信息泄露到底源头在哪里?每天是谁在泄漏着我们的个人秘密呢?下面,我们就来向大家揭秘一下这背后的真相。
网友吐糟:
信息泄露伤不起
刚购买一套房产,连钥匙还没领到,装修公司的电话便追踪而来,告知你所购买的房屋装修效果图已经设计好;求职简历才递出,可能还没收到面试通知,就接到了一个又一个保险、培训的推销电话;准妈妈还没生出宝宝,各种奶粉厂商、早教机构、母婴服务的销售服务人员已经打爆了孕妇电话……而类似的生活场景,相信许多人都程度不同地经历过。不久前,在某知名本土论坛,成都的网友们纷纷自晒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带来的烦恼。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公民个人信息在各种媒介中传播的频率增大,留下的痕迹也越多,被泄露的机率也越高,当网友在上网时留下的个人信息可能被黑客盗取,在社会生活中办理各项业务时填写的个人资料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泄露,移动互联时代为大家带来海量信息共享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暴露的担忧,网友们纷纷表示,个人信息泄露真的伤不起。
信息泄露几大可能
可能一:网络服务商
除以资讯为主的网站外,大多数提供用户社交互动的网站都需要用户进行个人资料的注册,而用户注册的资料一般包括了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业内人士表示,“各类网站的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参差不齐,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成为了一种惯例,但并非所有互联网服务商都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做到对用户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这使得互联网服务商成为了个人信息泄露的一个重要源头。这里面也包括网站管理员主动泄露网友的个人信息行为。”
可能二:网站经营者及黑客
网站经营者也可能泄露网友信息,网站用户个人信息的机制在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用户在你网站上每一个行为,都会被数据公司所重视,甚至会花钱购买。例如女性用户喜欢点击什么内容,男性用户最喜欢看什么视频,南方用户最近关心什么,北方用户最近爱吃什么,对于数据公司而言,都是很好的财富。只要我愿意,这些数据接口我都可以出售赚钱。
最后便是黑客攻击,这个大家都几乎没有抵抗力。
可能三:通信运营商和恶意软件
除了互联网服务商这个重要的渠道之外,同样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电信运营商也在个人信息泄露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例如通信运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欠缺,为图利益,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电信运营商渠道之外,其实目前方兴未艾的智能手机也正在成为泄露个人信息的一个重要源头。部分恶意软件甚至能在后台窃取用户手机通讯录的信息并转发到指定的服务器,让不法商家能够大量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
除了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电信服务代理商、手机应用商店以及手机销售商之外,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渠道还有很多。银行、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航空公司以及各类零售商等各种企业、机构出于经营需要,逐渐形成并积累了各自的用户或者消费者信息数据库,对这些信息资源,有些因管理不善而泄露,也有些是为获取私利而恶意泄露。
个人信息如何“个人”防盗
个人信息泄露是当前的社会难题,政府和和社会各界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另一方面作为个人信息汇集终端或中转平台应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严格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但具体到每个人来说,保护自己的私密信息不被泄露则可以从一些力所能及的方面做起。如及时修补电脑或手机浏览器漏洞,及时将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的版本等。
给电脑或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防止浏览器中毒,及时清理使用的痕迹,避免历史记录泄露个人信息。
最后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时,当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资料时要谨慎,对于没有任何信誉保障的个人资料填写应适当拒绝,并时刻关注个人信息情况,实时更新各种密码,发现个人信息被盗,应及时报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