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美军无线网络攻击能力进展惊人
2013-04-01 11:59:38 来源:博客 作者:【
关键词:系统安全 美军 无线网络 攻击能力 进展惊人
 
12年前,美军正在研发的“舒特”项目被媒体曝光,一时令世界各国震惊,有人说它将彻底改变未来战争模样。

  12年前,美军正在研发的“舒特”项目被媒体曝光,一时令世界各国震惊,有人说它将彻底改变未来战争模样。

  “舒特”项目以美国“红旗”演习发起人理查德。穆迪。舒特上校的名字命名,这种绝密的攻击手段据说是一种通过无线方式进入对手信息网络、瘫痪对手防空体系的武器系统,作战效益巨大。

  “舒特”项目被公开之后很快又悄无声息,致使有人开始质疑它的真实性。但一系列迹象却表明,美军“舒特”项目不仅存在,而且在技、战术方面已经获得长足进展,正在成为战场网络空间一个威力惊人的“潘多拉”魔盒。

  美军对网络空间作战能力日益自信

  去年,多次报道过“舒特”情况的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高级军事编辑戴维。A.福尔哈姆再次撰文称,“舒特”正在小型化,向隐身无人机和作战飞机上改装。

  同年7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拥有了能遏制敌空中和海上防御的网络武器。美军正在加快开展网络战培训工作,积极为一个新兴的网络战场可能出现的冲突做准备。空军军械学院负责部分网络战培训工作,其培训项目中包括如何侵入敌防空系统等无线网络战攻击技术培训课程。”

  文章还透露,日前“美军空军军械学院首批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接受网络战培训的6名飞行员毕业,其受训的新课程包括学习如何坐在计算机终端前发动网络袭击。”负责教学的里弗斯中校说:“课程侧重于将网络战与传统的战斗方式结合起来,包括影响敌人的计算机系统,以使我们的突防编队遭遇更少的抵抗。”

  结合以前媒体关于美军在伊拉克、利比亚战场上使用“舒特”控制对手网络的报道,种种情况表明,美军通过无线攻击渗透对手战场信息网络的技术不仅存在,而且已经形成了作战能力。去年,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空军正在研究“用赛博方式来击败飞机”。

  有人分析认为,最近美军关于“舒特”的报道又见诸报端,说明美军对网络空间作战的能力正日益自信,这其中也有威慑他国的味道。

  长期潜于水下的“舒特”

  2001年,“舒特”项目被热炒一段时间后突然匿迹,现在看来,报道越来越少的原因,不是美军“舒特”项目被终止,而是受到了更大的重视。

  业内人士都很清楚,无线网络空间的对抗非常敏感,没有人愿意“招摇”而引来众多竞争对手,而且网络攻击所利用的网络漏洞大都是一次性资源,一旦某种特定的攻击方法被识破,以后就很难管用。因此,作为无线网络攻击能力代名词的“舒特”项目不常见了。其实,它只是换了“马甲”,隐藏在美国国防财政预算等各类重要文件中。

  在美国2002年、2003年、2008年、2009年的国防财政预算里,都可以发现“舒特”项目研发经费的踪迹。其中2002年相关经费为1900万美元,并于2003年又追加了1200万美元。2008年的实际花费为1203.5万美元,2009年则将项目拨款隐含到了网络中心协同目标瞄准(NCCT)系统核心技术预算中,数额为878.3万美元,2010年的经费为816万美元。

  另外,在美国国防部和军队的一些文献中,也经常可以发现与无线网络攻击系统运用相关联的词语。2004年7月29日,美国国防部官方网站一篇名为《空军试验未来概念》的报道中,提到了“舒特-3”将在“JEFX04”中进行试验。2006年美国空军司令部“JEFX”演习授课的一个课件中,也提到“舒特-3”是“JEFX04”的一部分。

  事实上,“舒特”从2000年开始实施后,就采取了渐进式推进方法,两年为一个周期,陆续发展了“舒特-1”、“舒特-2”、“舒特-3”、“舒特-4”、“舒特-5”。其中“舒特-1”、“舒特-2”、“舒特-3”、“舒特-5”参加了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8年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JEFX)”,“舒特-4”参加了2006年的“红旗”军演。

  “舒特”正在加速进入实战化阶段

  美军官方首次披露“舒特”项目并介绍其功能,是在2001年7月27日美国国防部呈交国会的《网络中心战》报告的附件中。文件指出:“舒特”是美国空军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无缝一体化作战网络的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实现情报、监视、侦察平台与进攻性信息作战平台、进攻性防空作战平台横向一体化集成,使侦察传感器平台通过作战管理系统与电子战和打击武器平台连接成一体化的作战网络,一旦发现时敏目标(如移动导弹发射架),就可以根据需要实施信息攻击或火力打击,从而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

  到了2008年,美军已具有将“舒特”构想付诸行动的能力。当年,美军“联合远征军”演习文件(JEFX-3)中明确提出,将在演习中试验“舒特-5”,并介绍,“舒特-5”可以融合多个情报源生成通用作战视图,简化作战规划者制定动能及非动能作战方案的过程,实现了电子攻击、网络战、进攻性反太空技术与动能打击、ISR(情报、监视、侦察)作战的同步化,通过C2(指挥、控制)节点、ISR平台、NW(网络战)作战人员、EA(电子攻击)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网络中心协同目标瞄准技术,迅速地制定动能及非动能最佳解决方案,使决策者和武器系统操作人员在击破现代、冗余及移动C3(指挥、控制、通信)网络中保持优势,并因此提高全球作战部队的效率和生存能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宇航日报》2006年1月20日报道了“EC-130H”飞机加改装的消息。消息称,美国空军预定在2007~2008财年装备基线3标准的“高级侦察员”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升级操作人员工作站,更换侦察接收机,升级局域网,采用先进战术通信设备和宽带卫星通信链路,引入美国空军在“舒特”演习中验证过的网络攻击技术,升级GPS导航系统等。

  目前,美国F-22、F-35、EA-18G和F/A-18E/F等新型战机,都携载了新型、远程、有源电扫阵列,具有部分电子攻击和网络入侵功能,以更好地适应赛博/电子攻击任务。其中,一些类似“舒特”的网络入侵功能,还准备安装到高功率微波导弹、MALD-J干扰型导弹以及能执行电子攻击任务的MK82系列炸弹上。

  美国海军作战部负责信息作战的副部长兼海军情报局局长戴维。J.多赛特认为,“舒特”是对下一代干扰机能力的一种很好描述,制作的吊舱(NGJ)可挂载到战术飞机和无人机上,通过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E)辐射源生成远程数据流。这些数据波束含有专门的波形和算法,可以像钥匙那样去打开网络。

  种种征候表明,“舒特”作为未来战争中夺取网络空间控制权的武器装备,已经成为美军各军种手里的一张王牌,并且正在加速进入实战化阶段。

  “舒特”的三大威胁

  就在美国不断宣扬所谓“中国黑客网络攻击”的同时,美军却在马不停蹄地发展能够置对手于死地的战场网络攻击能力,与他国形成了网络空间作战新的代差。其优势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对手防空系统构成难以抵御的威胁。“舒特”将雷达、网络、通信等关键要素作为作战目标,综合运用“干扰”、“欺骗”、“致瘫”等软杀伤手段和火力打击等硬摧毁手段,瓦解以网络为基础的一体化防空系统,且不断缩短从侦察发现到打击的杀伤链时间,大大提升了对防空系统的突防能力。

  二是对对手未来作战形成全面挑战。美军作战,信息攻击通常一马当先,获得无线网络攻击能力的美军独占先机,将使对手丧失争夺网电空间控制权的能力。美军“舒特”一旦将对手防空阵地、通信节点、主干链路等重要信息目标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就可能渗透到对手指挥控制网络节点,进行“信息植入”,使对手作战指挥和行动陷入被人控制的境地。

  三是对敌国战略基础设施形成控制。引入“舒特”后,美军对对手战略武器系统侦控能力大大加强,有可能减弱对手部分关键设施的制控力。去年8月9日《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凯勒上将罕见地宣称:“我们需要有能力通过网络空间实施进攻行动,就像我们在其他领域实施进攻行动一样。”“美军已经做好了实施进攻性网络打击的准备,包括制定了令敌方核设施瘫痪的计划。”接着,该文还引用美军事分析人士的话说:“最近的进攻性网络战活动,首先集中于了解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伊朗核项目的指挥与控制,然后致力于闯入这些控制网络并对其进行干扰,这样当有人按下核导弹发射按钮时,就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或者导弹在发射台上就爆炸了。”

  以上情况足以证实,到底谁是网络空间最大的“APT”(高级持续性威胁),这一点恐怕美国自己也心知肚明。“舒特”的时隐时现,以及近两年来一些国家惨遭“震网”、“火焰”病毒武器攻击的事实,让世人不得不警惕到处游荡的网络战争魅影,更加担心愈演愈烈的网络空间军备竞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深入解析ARP欺骗攻击 保证内网安全
下一篇关注电商之路 网络安全生存之道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