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知根知底 面对信息安全问题须迎头去“了解”
2013-11-27 11:25:10 来源:CIO时代网 作者:【
关键词:信息安全 互联网
 
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危机,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变得越发复杂。来自内部和外部让人防不胜防的危机感正吞噬者人们“快乐”处理危机的心态。

  智者经常教导我们要快乐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其实是一种心态,是面临自己无法处理和未知事物的心态。但是要达到这种心态却不是如想象的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未知的和自身无力的恐惧,实在是让人无法快乐起来。

    而这种情况在现代的信息安全问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信息和数据,原本就是存在的事物,只是由于进入了信息技术驾驭的互联网时代,这些数据和信息被电子化,从而能使他们在人们构筑的互联网和终端间快速的处理和传输。可以说信息时代就是一个数据不断交互和处理的时代。而在这个过程,数据和信息价值不断的提高,也使它们遭遇了很多危机。

    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危机,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变得越发复杂。来自内部和外部让人防不胜防的危机感正吞噬者人们“快乐”处理危机的心态。

    知根知底 面对问题我们必须迎头去“了解”

    虽然知道不好的消息最会令人不愉快,但是被蒙在鼓励更令人恐怖。所以面对多样的信息安全危机,我们必须去主动了解。

    【QQ群数据遭泄露 亿万用户数据安全遭威胁】因为私密性与便利性,QQ群已成为志同道合的网友进行交流的主要根据地。国内某知名安全漏洞监测平台20日公布报告称,腾讯QQ群关系数据被泄露,数据下载链接很轻易在迅雷快传找到。根据QQ号,可以查询到备注姓名、年龄、社交关系网甚至从业经历等大量个人隐私。19日,某安全实验室研究员下载到了此次被曝光的“QQ群数据库”,并通过简单测试验证了数据的真实性:“解压后达90多G,大概有7000多万个QQ群,12亿多个部分重复的QQ号码。”

    调查显示,QQ群数据库已被多家网站利用开展垃圾邮件营销,纷纷主打“最牛精准数据库”。在名为“大战天朝”的网站上,销售邮件群发系统,商家称:“一台电脑日发10万封营销邮件!超高收件率,超高打开率!”

    腾讯公司20日称,此次QQ群数据库泄露确有其事,但这一漏洞是2011年发现的问题,当时已及时修复,不影响现有用户正常使用。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全力防范减少此前数据库泄露可能带来的危害。

    QQ群数据何以泄露?信息安全专家认为,应该是黑客利用腾讯相关业务的漏洞获取数据库访问权限,然后将整个或关键的腾讯QQ群数据库找到,继而整体导出。

    【智能机信息安全问题严重 二维码成为重灾区】在嘉兴开网店的汪女士,一时大意误扫了不明账号发来的“二维码”,中了木马病毒,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支付宝、余额宝、绑定的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损失达18万元,警方正在调查此案,并提醒:二维码不能乱扫,小心中毒!

    科技发展带来了超凡的便利与快捷,同时也带来了簇新的诱惑与陷阱,电话诈骗,钓鱼网站,手机病毒侵入……骗子与偷盗者的手段,总是在新技术、新潮流未成熟之时,趁虚而入。“二维码”作为“手机族”新宠,的确提供了更为方便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使用体验上的愉悦,也容易使人们麻痹大意。

    类似骗局其实不算新鲜。今年年初,不少媒体报道了网友扫二维码导致手机中毒,话费被扣的消息。可见,“扫码有风险”不是个新鲜命题,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之时,决不能放弃防范意识。

    然而,面对花样百出的骗术,只依靠个人判断,难免百密一疏。在众多类似骗局频繁出没之后,“扫码”骗局为何仍能大行其道?

    首先,网络公司对安全性的重视值得追问。现在,通讯软件、支付平台及个人财务信息往往紧密捆绑,传输的信息量庞大芜杂,但安全保障却远远没有跟上。一个病毒,就能让骗子在支付账户、信用账户、甚至个人银行账户中,随意掠夺,如入无人之境?这让人不禁质疑:事关民众财产安全的技术开发,是否在便捷性上用力过猛,而在安全性上投入不足呢?

    再者,无论是电话电讯骗子,还是网站、二维码骗子,作案原理其实如出一辙,源头都在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当然,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形势并不乐观,小到没来由的垃圾短信骚扰,大到黑客盗取密码诈骗钱财,个人的“被透明化”似乎无可阻止,隐形的“黑色利益链”侵蚀着民众隐私和安全感。类似骗局,发生一起当然要严肃处理一起,但可靠的预防及处理机制更值得期待。

    以上两则是最新的关于信息安全危机的报道,从报道我们不难看出,威胁种类正变得越来越多,但有一点却也值得我们去注意。那就是问题似乎都是冲着数据和信息本源而去的。

    透过“重重迷雾”看清威胁本质 数据加密防护或是最好的定心丸

    通过事件和分析我们看出,虽然数据、信息安全危机的种类正越来越多,但威胁的对象却越来越具体,就是那些价值数据。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既能对这些数据起到本源防护,又能灵活应对的安全技术,自然就犹如吃了一颗安全防护的“定心丸”,进而在应对如潮水般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能更“快乐一点”。

    而能符合这种要求的技术非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莫属。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了加密质量的同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能灵活的应对各种信息安全的情况和满足各种安全防护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如此灵活且高质量的加密防护技术其使用的典型代表正是山丽的防水墙系列。

    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应对方法的贫乏让我们面对问题总“快乐”不起来。而了解和多样准备是最好的处理方法。面对如潮水般袭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主动的了解让我们能更沉着,而使用灵活且本源的加密软件则让我们应对危机时更有信心,如此两者相结合自然能让我们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太一星晨应用交付产品轻松化解安..
下一篇离散型行业信息化安全保障措施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