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信息安全国家战略 核心数据防护需要加密软件
2014-01-06 12:23:23 来源:比特网 作者:【
关键词:加密软件 数据防护 信息安全 应用安全
 
如果放在以前或者说互联网和数据处理终端诞生的初期,人们肯定会以为信息安全的问题只是对于病毒木马的防护,只是保护自己辛苦处理过的数据不轻易丢失和破坏的手段。

  如果放在以前或者说互联网和数据处理终端诞生的初期,人们肯定会以为信息安全的问题只是对于病毒木马的防护,只是保护自己辛苦处理过的数据不轻易丢失和破坏的手段。但随着信息安全防护对象——数据和信息的价值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依然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战略。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正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下,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步就是保证信息安全。那么信息安全的国家战略到底该如何制定,它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条件

  国家安全以国民安全为核心,以领土、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安全为保障条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化渗透到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安全成为实现国民安全的基础。信息安全的实现需从IT安全技术与关键基础设施的国产化两方面入手。

  网络空间威胁逐年提升

  网络空间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利益越来越向网络空间发展;二是网络空间成为国家之间新的无形战场;三是网络空间成为世界范围内科技和商业创新的主要竞争领域。

  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分析,基于国家利益和政治军事动机发起的网络攻击成为主导,“棱镜门”和“RSA后门”事件即是最明显的例证。在以国家为主体的攻击力量面前,商业组织和个人难以进行有效的防范,需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整体统筹规划。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或将成为信息安全发展新的里程碑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预计国家安全委员会将成为我国安全事务的最高级别主管机构,有望推动新的国家级信息安全管理机关成立,从而扫清多头管理这一制约信息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政策的期待

  除对信息安全行业的财政税收等常规扶持政策外,未来更重要的政策驱功力将来自对信息安全法规的完善,如修订《国家安全法》、制定完整的《国家信息安全法》等,以及对既有信息安全政策的继续推动,特别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

  中国IT安全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IT安全投入在经历金融危机带来的低潮之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其中亚洲地区的投资热情显著高于北美地区。长期较低的IT安全投入水平,导致中国与发达国家在IT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投入水平有逐步提升可能,从而为IT安全行业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IT安全市场规模从10.6亿美元增长到16.6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达到23.7亿美元,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6%,整体保持较快增长。考虑到近期重大安全事件的刺激作用,未来增速有超预期的可能。

  安全状况恶化 催促安全技术精益求精

  从网络攻击和恶意代码等表观指标看,2010年后我国网络安全威胁程度上升较快,预计这一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加密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扩散,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各种安全技术面临精益求精的挑战。而在加密技术领域,走在这个挑战前沿的就是多模加密技术。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这使得本源的数据加密防护更灵活、更全面,能使用户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和环境选择最适合的加密模式,从而大大提高防护的针对性。而在对于数据本源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的未来,这种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无疑竟成为核心数据防护最好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进一步深入国家的各个领域,信息安全的国家战略将越发的清晰,而这些战略的背后对于核心数据的本源防护则是重中之重。为了应对今后可能存在的多样安全威胁、多样安全需求、甚至多样防护数据,采用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加密技术及其软件进行防护,无疑将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安全宝入驻新浪云计算平台构建安..
下一篇NGFW,下一代更安全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