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用智能手机看小说、玩游戏、看视频、查询资讯,也用智能手机购物、打车、炒股、转账汇款,智能手机已经全面融入到百姓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手机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监测,从2005-2014年,手机病毒的发展趋势非常迅猛。2005年,平均每年捕获到几十个手机病毒样本,到2014年全年捕获到81万个手机病毒样本。
日常碰到的手机病毒是用户不知情或者未授权情况下,在移动设备中安装运行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机程序,手机病毒一般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行为:流氓行为、诱骗欺骗、资费消耗、恶意传播、远程控制、隐私窃取、恶意扣费等。目前比较严重的恶意行为主要是资费消耗,资费消耗主要指智能手机自动把数据蜂窝网络打开耗费流量,基本上占46%。
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普通用户应该怎样做来确保智能手机安全呢?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电信主题日举办的“网络安全知识大讲堂”上,电信专家们给出了建议。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行处副处长李佳认为,要确保智能手机安全需要做到:
第一, 不轻易点击短信里的链接地址。
第二,如果接收到的短信存在链接地址,一定要仔细识别网站是否是熟悉的网站,避免登录钓鱼网站或者下载链接中的恶意程序。
第三,对于恶意扣费类的恶意程序,可以通过运营商的流量提醒或者话费提醒服务来识别,是不是有类似的恶意APP在我们手机运行。
第四,在公共场合,一定要谨慎连接公共WiFi,尽量使用GPRS或者4G等移动数据网络上网。
第五,必须使用一些免费WiFi的时候,尽量不要登录邮箱、社交等平台账号,以防重要信息被黑客窃取。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落红卫也给出了建议:
· 要保护手机的物理安全,也就是说,手机最好别离身,别轻易借给别人用。
· 如果要处理掉手机的话,要把手机里的资料都清除;在日常的使用中药打开手机的开机密码。
· 重要数据定期备份,包括远程备份(云备份)和本地备份。
· 在使用充电宝的时候,如果手机连接充电宝后提示你“是否信任这个设备?”,那就要小心了,它可能会窃取你的数据,所以不要随便点“信任”。
· 并不是所有软件都需要获取定位、读取联系人等敏感权限。
· 不用的时候关闭WiFi和蓝牙接口。
· 要安装必要的防护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