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成为了透明人,相关信息在网络上泛滥。近年来,仅媒体曝光并引起广泛关注的隐私泄露事件便有数十件。
例如,2016年12月,《南方都市报》报道,记者花费700元买到了同事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等在内的11项个人隐私信息;
2017年3月24日,58同城的全国简历数据泄露了,有淘宝电商出售“58同城简历数据”,一次购买2万条以上,3角一条;10万条以上,2角一条,要多少有多少,全国同步实时更新。
这不仅让人们产生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隐私的疑问。据警方披露,当前我国网络非法从业人员已逾150万,黑色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级别。专业黑客的入侵、内部人员的对外勾结与不法人员的钓鱼盗号,则为隐藏在深处的“暗网”市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信息源流。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犯罪人员多以团伙形式作案,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多层级黑色产业链条。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84%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
为此,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但个人信息保护除了法律保护外,还依赖技术、行业自律。尤其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应加强自律和自我约束,构建个人信息的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完善对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规范采集、处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逐步培育行业自律。与此同时,在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下,加速各个行业统一标准的制定工作。
目前,相关企业也针对数据安全做了众多工作。以移动办公平台为例,其也具有多种技术手段保障信息安全,如用户名和密码方式、手机号码绑定方式、IMEI(手机串号)号码绑定方式、网络接入方式、CA 数字证书认证、动态口令等,通过以上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使用,确保登录用户的合法性、安全性。
同时,移动办公平台,还可通过身份认证、网络数据通信安全、应用访问控制、定期组织漏洞排查等多个环节,从而构建起全面的智能终端数据泄露防护体系。
譬如“我不忧移动office+”办公平台,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漏洞排查和修补,并纳入管理考核体系。防止因系统漏洞和外部攻击造成的信息泄密。此外,其还通过规章制度强化员工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等风险发生。
在加强企业自身信息安全外,行业间合作也正成为企业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以移动、联通、电信为首的三大运营商与钉钉、金蝶云之家、中琛源我不忧、用友、腾讯等从事通信运营服务相关的诚信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了高效的联动体系与反应配合机制,欲开启齐心协力保障网络安全的多方合作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