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360全视之眼获世界级大奖 可遏制网络安全“隐形杀手”
2019-10-21 12:21:45 来源:360企业安全 作者:【
关键词:360企业安全 网络安全
 
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其中重磅环节之一,“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于下午举行,为全球互联网领域呈现了一场科技盛宴。

  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其中重磅环节之一,“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于下午举行,为全球互联网领域呈现了一场科技盛宴。

  自今年6月起,世界互联网大会面向全球广泛征集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包含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基本涵盖了与互联网相关的领域和行业,收到数百项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先科研成果。经过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瑞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39位专家组成“领先科技成果推荐专家委员会”层层遴选,活动评选出本年度最顶尖、最能代表互联网发展的科技领先成果集中发布。

   其中,360发布的“360全视之眼-0day漏洞雷达系统”获评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这是360继安全大脑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被誉为互联网界的“奥斯卡”,代表了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尖端水平。除360外,还有华为、阿里、腾讯、特斯拉、微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上榜。

  “如果漏洞是网络攻击的重要资源,那么0day漏洞就是威胁最大的资源,捕获0day漏洞攻击的能力是今天网络防护的关键点。”360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建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应对网络攻击,最关键的是“看见”

  看不见的攻击才是最可怕的。0day漏洞攻击不可预知、极难防御,是威胁网络安全的“隐形杀手”。2017年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就利用了0day漏洞,危害巨大。0day漏洞也因此颇受APT组织这类国家级网络攻击力量青睐。360发布的《全球高级可持续性威胁2018年总结报告》显示,2018年,比较知名的APT活动0day漏洞在野利用事件就有14个之多。

  360研发360全视之眼正是为了“看见”0day漏洞攻击。据介绍,360全视之眼是一个汇聚多项全球尖端技术的创新工程,能第一时间“看见”网络的潜在威胁,是有效应对网络攻击的“预警机”。

  在网络安全领域,360是最有实力实现“看见”的公司。今年8月,在全球顶级网络安全大会“Black Hat”上,360取得两项历史性突破:一是在“2019 MSRC全球最具价值安全精英榜”中,360 包揽前两名,实现亚洲人首次登顶,入选人数和综合排名蝉联世界第一;二是360荣获“最佳提权漏洞奖”(The Pwnie Awards),打破了连续12年无中国人获奖的记录。过去的五年时间里,360率先独立发现主流厂商漏洞超过2000个,独立捕获0day漏洞7次,涉及上千个重要部门,成为全球获得致谢次数最多的网络安全公司。

  据悉,360全视之眼汇集了多项创新技术,一些技术甚至从无到有,弥补了行业空白。比如,其冰刃安全虚拟机技术(ILSVM)是从零设计开发的以实现安全检测为主的全新轻量级虚拟机系统。

  在ILSVM 的基础上,360全视之眼独创了0day攻击捕获技术,即借用强大的ILSVM,在攻击的三个阶段均布置了多种全球独创的新型探测器,使发现0day漏洞攻击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针对传统沙箱的不足,360还将ILSVM的核心安全能力复制到了KVM虚拟机之上建立多维沙箱,将大量虚拟化新型探测器部署于hypervisor层、Guest内核层、Guest应用层多个维度上,捕获更多类型的漏洞利用攻击,与终端子系统形成了优势互补。

  除了这些创新技术外,360全视之眼还借助了360安全大脑大数据和强大的智能决策响应能力,最终能做到及时有效捕获0day/Nday漏洞攻击,防范网络攻击于未然。

  360全视之眼是中国网络安全企业的全球贡献。李建华表示:“360全视之眼已广泛应用于数亿个人用户和大量政企单位,每天感知异常行为超过5亿次,成功发现和阻止了几十起高级安全威胁(APT),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生物识别信息安全该如何保障?
下一篇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移动端漏洞..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