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iPad2的泄密 责任只在“内鬼”吗?
2011-06-23 10:25:38 来源:支点网 作者:【
关键词:企业内部 数据安全 防护措施
 
iPad2泄密案件或许可以告一段落。但是,企业“内鬼”泄密的事件一再发生,企业是否应该就内部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方面引起深思?!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6月9日,宝安区法院对被告人肖承松、林克诚、侯鹏娜侵犯富士康集团商业秘密案一审公开宣判,认定三被告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三万元。

  据报道中得知,事件缘由为富士康集团公司研发部一名负责人林克诚将iPad2后壳数据用2万元的价格卖给深圳市迈拓电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肖承松,中间搭线人为富士康前员工侯鹏娜。三人通过对数据的窃取、买卖、生产协作,赶在去年底苹果iPad2上市前,推出山寨版iPad2保护套抢占商机,甚至还在美国CES展上贩卖。另据相关机构评估,涉案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本为人民币206万元。

  审判过后,涉案人员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罚,iPad2泄密案件或许可以告一段落。但是,企业“内鬼”泄密的事件一再发生,企业是否应该就内部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方面引起深思?!

  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保密协议,只是从一个道德和诚信的角度约束员工。企业内部总会难免有某些利欲熏心的员工经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于是铤而走险,把企业内部商业秘密通过互联网发送、U盘拷贝等途径泄露并变卖。这些商业秘密若是变卖到别有用心的人手里,不但导致前期努力付之东流,还会导致后期错失商机、惨败于市场商战中。

  而倘若类似的泄密事件发生于OEM企业,如果泄露的是关于其客户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秘密,则企业问责于泄密内鬼或许并没有使事件完全结束。此时,OEM企业则需承受着内部管理不周、知识保护不力的恶评,同时还要承受客户起诉及赔偿损失的风险。

  所以,一个企业要获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泄密事件和纠纷,就要杜绝企业内部泄密的一切途径,扼杀员工面对金钱诱惑引发主动泄密的“出轨”念头。这就要求企业选取一款合适的数据防泄露软件保护商业机密安全。

  国内优秀企业内部数据防泄露软件商虹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率先研发了国内首个DLP(Data leakage prevention)系统产品,针对企业内部各种泄密方式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内核级的透明加密技术,充分研究了企业用户的泄密途径和IT部署环境,从文档图纸的使用、存储和传输三个层面入手,构建起一个周密的立体化防护安全体系。系统的自动加密和权限控制等功能,使企业重要机密文件可在企业内部自由流通;数据的流通被实时监控和日志审计;一切通过U盘或电子邮件传送的文件都需要经过高层管理的审批和授权;用户的复制、另存、打印和截图等功能都可以细化授权。虹安DLP系统经市场、用户检验,一致认为系统性能耗损低、兼容性好、安全稳定性高,切实为企业涉密数据搭建了一个高效、安全的保护平台,使企业内部员工泄密之梦从根本上破灭。

  企业做好内部数据安全防护,保护客户知识产权安全,使员工泄密无从下手,表面上是保护了企业自身利益不受损;但从根本上来说,则同时也保护了员工利益、员工家庭的完整,更使客户利益免受伤害。只有同时保护了客户、员工和自身利益不受损,才有利于企业员工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与客户互利共赢的合作,最终企业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让你的邮件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下一篇360携北京禁毒委启动禁毒宣传活动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