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进入双寡头竞争格局 硬盘行业能否走出困境
2012-02-06 10:06:52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关键词:硬盘产业 希捷 存储
 
PC式微以及平板电脑的冲击效应,促成了全球硬盘行业进入双寡头时代。通过此次收购,希捷可以将自己的硬盘市场份额提升至40%,从而可以与西部数据和日立总计50%的市场份额分庭抗礼。

  PC式微以及平板电脑的冲击效应,促成了全球硬盘行业进入双寡头时代。但是,这种增大未必增强的并购战略,也不一定能解除硬盘行业的当前之困。“后PC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硬盘业的并购在加剧,业界习惯了的五巨头时代也即将结束。

  2011年12月20日,希捷科技公司(下称希捷)对外宣布,在获得中国、澳大利亚和欧盟委员会的批准后,公司完成了对三星电子的硬盘驱动器业务的收购。

  通过此次收购,希捷可以将自己的硬盘市场份额提升至40%,从而可以与西部数据和日立总计50%的市场份额分庭抗礼。

  近20年来,由于竞争加剧、定价权丧失,利润日趋微薄,硬盘业只好通过不断集中和整合来提高实力,以致到2010年底,市场上仅剩下西部数据、希捷、日立存储、东芝和三星硬盘等五家企业。但五巨头变为双寡头的竞争格局,能否带领传统硬盘行业走出困境,仍然是个谜。

  竞争加剧

  国外有观点认为,希捷发力收购三星硬盘是迫于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形势。

  2011年3月7日,西部数据以股票加现金方式,收购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系日立子公司),支付方式为35亿美元现金和2500万股股票。在闪电完成这笔高达43亿美元的收购案后,西部数据稳稳占据了传统的机械存储行业霸主的地位,并迫使希捷退居第二位。

  接紧着在同年4月,不甘人后的希捷宣布以13.75亿美元收购三星硬盘驱动器业务。收购后,希捷与西部数据形成了抗衡局面。

  iSuppli2011年5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市场融合后将出现明显的双寡头局面:西部数据以48.9%的市场占有率和3.195亿块的出货量高居第一,希捷以40%的市场占有率和2.612亿块的出货量紧跟其后。

  希捷2012会计年Q1财报显示,该公司硬盘出货量为5100万块,收入达到28亿美元,毛利润率为19.5%,净收益为1.4亿美元。西部数据在同一时间内的硬盘出货量约5800万块,净收益为2.39亿美元。

  虽然希捷在总营收上以1亿美元略微领先于西部数据,但在出货量和净收益上均稍稍落后于后者。

  但西部数据领先希捷的这种格局可能将被打破。2011年10月份发生的泰国洪灾让希捷因祸得福。

  据《商业周刊》报道,泰国洪水淹没了曼谷以北工业区的部分区域,唯独希捷在泰国的两家工厂幸免。而西部数据和东芝位于泰国的工厂都因洪水破坏而停产。西部数据CEO科伊尼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产能只有洪灾前的40%。

  从目前形势来看,东芝基本上已被边缘化。“新一财季里,希捷很可能坐上头把交椅。”业内人士表示。

  内忧外患

  并购案的背后透露出硬盘业的无奈。IT资深观察人士李易即向《IT时代周刊》坦言:“这显然是因为现存市场的萎缩和利润微薄所致。”

  过去十年,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IT产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成为本世纪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包括英特尔、惠普、戴尔、三星、联想等在内的一批硬件制造商因此获益。但是,硬盘产业的表现却因为缺乏革命性技术更新而显得乏善可陈。

  另一方面,几家硬盘巨头通过不断推出更加廉价且存储量更大的硬盘来竞争,这种“贴身肉搏”战进一步削弱了行业的利润。

  据本刊记者了解,自2005年初以来,受价格战影响,每块硬盘利润一度低至5元以下。再加上近年来,PC式微和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风起云涌,使得传统硬盘产品的需求正在下降,这尤其表现在低端笔记本和上网本市场上。

  西部数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科伊尼就曾指出,苹果iPad等平板电脑在未来几个季度将使低端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的销售降低10%至20%。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则称,在平板电脑热卖后,投资界对准备独立上市的日立存储的未来业绩并不看好,给出了较低的估值。因此当西部数据抛出“35亿美元现金+2500万股票”的方案后,日立公司很快便作出了出售决定。而三星硬盘业务处境相似,出售也就成了它的最佳选择。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苹果iMac超轻薄笔记本用的是固态硬盘,iPad和iPhone等移动终端用的是闪存技术。此外,2011年6月以来,英特尔积极联同传统PC厂商打造的超极本均使用固态硬盘,而且该固态硬盘从主控芯片技术到闪存芯片,均出自英特尔之手。

  有专业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固态硬盘具有数据存取速度快、防震抗摔、无噪音、重量轻、低发热等先天优势,由于价格贵和容量有限,其市场需求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2011年10月的泰国洪灾让硬盘业深受重创的同时,其所导致的机械硬盘价格高歌猛进更刺激了固态硬盘技术的发展。而且,不断释放的需求也将推动固态硬盘扩容技术不断提升,成本也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控制。

  据统计,2011年第三季度,固态硬盘的出货量达到66.6亿块的历史新高,较2010年同期的40亿块增加了66%。从营收来看,固态硬盘更是达到12.9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的6.73亿美元成长92%,成长几近一倍。

  升级技术

  鉴于眼下硬盘业的处境,坊间有观点认为,机械硬盘业的冬天来了,固态硬盘将成为消费主流。但以李易为代表的业内人士认为,此观点言之尚早,因为移动互联网和云时代的数据大爆炸有望给传统硬盘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IDC最新研究表明,到2015年,硬盘行业的收入将增至482亿美元,“但是需要通过自身转型和重新调整优先级来实现这一收入增长”。

  “硬盘行业需要更多关注于为PC市场开发更高性能的硬盘,并为支持企业级存储增长需求提供更大的硬盘容量。同时,硬盘厂商要转型成为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一系列能够解决消费级用户和小型企业需求的产品。”IDC存储研究主管JohnRydning指出。

  不仅如此,传统硬盘业还需要加大对固态硬盘和闪存技术的研发力度,迎接固态硬盘老大英特尔和闪存巨头三星电子的挑战。

  “希捷和西部数据已经感受到业态低迷和固态硬盘所带来的危机。”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这次希捷完购三星硬盘,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NAND闪存厂商,通过收购三星硬盘的业务来强化和三星在闪存领域的合作,希捷不仅可以快速提升发展固态硬盘产品的能力,还可以借此触及更多三星的亚洲市场客户。而日立在该领域很强大,西部数据通过收购也会获得相应技术。

  此外,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希捷日前还推出了全球首款移动无线存储硬盘GoFlexSatellite,具有500GB的超大存储容量,可同时支持三台包括苹果iOS和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

  “云存储市场仍不成熟,这正是硬盘厂商走出困境的大好时机。”前述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分析,存储设备市场是块巨大的蛋糕,未来必将有更多更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入进来。而传统硬盘厂商能否顺利抢食云蛋糕,关键就看它们在这一时期的布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使用本地存储进行虚拟化会流行吗?
下一篇存储分析:大数据时代 智谋未来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