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数据就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而承载着数据记录的介质也随着人们对数据重视程度的提高不断演变着。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印刷术的发明,无不显示着数据对于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在科技占据主导地位的文明社会中,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日常的数据记录,数据存储已经扩大到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一个数据存储需求强大的市场中,衍生出一些存储企业,在技术手段的创新下,帮助用户利用数据存储技术发掘更多的数据价值。
全球存储市场趋于成熟
目前全球存储市场格局可以用“繁华渐远”来形容,这里的“繁华”指的是曾经众多的细分市场下的中小公司,他们在自己的一番努力后,逐渐在自己的领域中崭露头角,并获得寡头企业的青睐,通过并购等手段,依附大型公司得到新的发展上升机会,大型公司通过他们的技术优势,在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的领域中抢得先机,获得市场份额。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AR、Compellent、Data Domain、Diligent、EqualLogic、Isilon、Ocarina、Storwize等等。而收购他们的公司逐渐成为了这个市场中的领头羊,也是他们占据着整个存储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包括:EMC、戴尔、HDS、惠普、IBM、NetApp、Oracle等。
全球存储市场格局正在从乱象走到一统,而这也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市场规范,逐渐的走向成熟。那么在国外市场发展成熟的今日,中国存储市场又是一个什么景象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着存储市场的发展。虽然存储在中国起步晚,但是其发展势头已经盖过欧美等发达国家,众多存储企业正在布局中国市场,希望能在这一新兴市场中挣得头筹。但是,中国市场的本土存储企业也在发展壮大中,他们也在通过自身技术优势阻击这股国际潮流,希望能在地利人和的本土市场中,打破国际垄断,并一举向全球市场进发。
中国存储市场特点
中国存储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起步晚,所以他们不用像欧美用户在升级改造阶段需要考虑到旧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中国用户更倾向于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全面更换,在选取品牌方面,中低端企业可能更多的会考虑到国外传统企业的产品,因为他们积攒的技术口碑在这些用户心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认为只有国外的传统企业产品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其实国内存储企业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只是在用户认定中,可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本土存储企业以华为、同有、爱数、宏杉科技等为主,他们在存储市场中所面向的用户群体各有不同。像华为公司,去年重点推出的HVS产品就是面向高端市场,其主要市场战略也倾向于高端存储。而同有科技作为首个上市的国内存储企业,其主打的品牌存储小金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爱数最近则深耕云计算市场,推出的TxCloud云柜继承爱数的一体化容灾技术,在用户中获得广泛好评。还有宏杉科技,他们正在从政府行业的单一市场转向占据着庞大用户群体的中低端市场,并推出了MS2500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并不比存储巨头的技术差,比如华为的HVS系列,其硬件架构思路就与EMC的VMAX和惠普的 ***AR类似,同样是采用的虚拟矩阵架构。
本土存储企业如何突破垄断
那么在国内存储企业从单一的OEM转型为自有技术专利的存储公司过程中,如何突破障碍,在传统存储巨头之间抢得份额呢?
在大数据时代下,IT环境正变得越发复杂化,传统存储企业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新的发展方向,来获取新的市场价值。在这个转型阶段,正是国内存储企业抢得先机的最佳时刻。因为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巨头们需要考虑的情况比较全面,他们要估计到旧有技术在老用户群体中的使用情况和更新情况,要选择性的更新技术,并不能全面轮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技术研发的速度和产品更新的频率。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是快速应对的解决方案来帮助他们提升基础架构性能,解决现有架构下所面临的困难。
国有存储企业虽然起步较晚,积累的技术经验并没有传统企业丰富,但是他们不用顾忌旧有技术和产品的牵累,可以全部精力用来研发创新技术,随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创新的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还有独特的地域优势,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本地用户需求,推出针对国内用户的特有技术,满足用户整体需求。比如华为公司可以依托其电信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其产品加入更高的带宽支持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其HVS系列所有存储引擎可以通过PCIe 2.0网络全交换互联,并且带宽高达1TB/S。还有爱数独立研发的新一代数据处理引擎FAST引擎,可满足定时备份、CDP实时备份、应用容灾等一系列的调度和传输需求。
在存储市场中,国内用户主要以政府、电信、医疗、教育行业为主,这些行业所需要的是高精端的存储设备来帮助他们管理庞大的数据。而且因为国情的不同,国外存储企业并不能很好的把握住国内用户的具体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不小的困难。国内存储企业在这方面占据着地利人和的优势,并且可以依靠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为国内用户提供专一的技术支持。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内存储厂商从曾经的OEM,或者混资搭配的合作企业,正在逐渐向有自身技术专利的独有存储企业转型。他们可以依靠自身的技术特点和对国内用户的了解深度,在技术转型的空当之下,加紧布局存储市场。并以国内存储市场为跳板,向国际市场进发,在传统巨头的垄断中,找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