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国内存储厂商突围 硝烟涌向高端市场
2013-07-01 11:35:26 来源:赛迪网 作者:【
关键词:端市场 厂商 存储 国内
 
中国本土存储厂商通过自主创新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可以提升自信,而且可以掌握存储发展的主动权。在网络市场上,华为、中兴等中国公司兴起。

  知名市场分析公司ESG于2009年刚进入中国时,对中国存储产业发展的看法带有一定普遍性:中国存储厂商在市场前瞻性、研发能力、业务规模和资本掌控能力上都远逊于国外大厂商,那么中国存储厂商凭什么可以跻身主流存储厂商之列呢? 目前,除了军工、政府等少数行业已经接受了中国本土的存储品牌以外,很多行业客户对中国本土存储品牌仍旧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存储国产化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呢? 实现自主可控 中国存储产业的发展和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2000年开始,借全球信息产业链调整之机,中国信息产业迎来了IT制造的“黄金十年”,这正是中国存储产业孕育和起步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存储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期,并且赢得了全球艳羡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存储厂商也站到了市场的前台,存储产品的自主创新与自主可控被反复提及。

  一开始,很多中国存储厂商采取完全的“拿来主义”,以代工或是OEM贴牌厂商的身份,帮助国外厂商在中国销售其产品。这些中国存储厂商走的是赚取产品差价的经商捷径,但是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甚至连最基本的产品议价能力都不具备,经过短暂的扩张期后,往往会陷入增长的瓶颈。一些在存储市场上打拼了多年的中国企业,其销售规模都曾经在一两亿元之间徘徊,企业的扩张一度受到制约。

  代工或OEM只能算是存储“国产化”的美丽包装,在企业还不具备技术实力又急需占据市场的情况下,还可以当作权宜之计,但是如果想使企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并在主流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提升研发核心竞争力,在存储技术、质量和价格上实现高度的自主可控。

  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存储厂商,从一进入存储市场就以存储底层核心技术研发为方向,具备了代码级的研发和服务能力。由于代码全部是由中国厂商自己写的,当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厂商能够为用户提供研发级别的现场服务和支持,不仅可以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而且降低了服务成本。

  在高端存储上实现突破 虽然跨国存储企业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源源不断将先进的存储产品和技术带入中国市场,但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这些跨国企业手中。受制于这种垄断,中国存储厂商很难在技术层面上实现真正的突破。另一方面,许多已经在关键应用中部署了跨国存储厂商产品的用户也越来越担心,存储设备上普遍存在的技术“后门”有可能带来“后患无穷”。

  中国存储厂商若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真正的突破。大多数中国存储厂商,特别是硬件厂商在刚进入存储市场时通常会选择进入门槛较低的中低端存储作为切入点,采用代工或OEM方式。这种所谓的“国产化”,虽然可以让厂商在短时间内获得商业利益,但在技术上很难获得长进,因此一直无法进入主流市场,不能与国外大厂相抗衡。

  华为存储则选择了另一条发展之路,集中优势资源大举进攻高端存储市场,并在某些行业率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比如,华为在2012年发布的高端存储HVS具备横向扩展、无阻塞全交换、负载均衡、组件与通道全冗余、端到端检错纠错、多站点高级别容灾发展、虚拟化等所有高端存储的基本特征。可以这样说,华为已经迈入了只拥有EMC、HDS、IBM等少数成员的高端存储俱乐部的大门。

  按增速来衡量,高端存储市场的增长率远低于中低端存储市场,但是其规模、客户群以及对存储市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目前,国外厂商占据了高端存储市场90%以上的份额。对于国外厂商来说,高端市场似乎趋于饱和,开始大规模向中低端市场进军。但是从中国厂商的角度来看,高端存储市场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充满商机。

  中国本土存储厂商通过自主创新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可以提升自信,而且可以掌握存储发展的主动权。在网络市场上,华为、中兴等中国公司的兴起,已经颠覆了思科等国外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今日的网络市场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存储市场,中国的高端存储市场格局还远未到定型的时候。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数据专用存储已经成为最关注安防..
下一篇大数据选择存储服务时有迹可寻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