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自动分层存储带给用户新价值
2013-08-28 16:17:46 来源:存储在线 作者:【
关键词:存储
 
8月28日原创报道:大数据时代,不论是针对冷热数据、还是海量数据,对于存储的灵活性与高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而戴尔自动分层存储技术在这些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数据流动,在面临大数据存储的挑战的同时也为企业用户带来了存储的新价值。
  8月28日原创报道:大数据时代,不论是针对冷热数据、还是海量数据,对于存储的灵活性与高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而戴尔自动分层存储技术在这些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数据流动,在面临大数据存储的挑战的同时也为企业用户带来了存储的新价值。
  自动分层助力流动大数据
  或许大家还记得早在2012年的8月,戴尔在丽江召开的高层客户峰会上就对大数据做了非常明确的分析,戴尔明确指出,大数据就是大量化、快速化和多样化的数据集合,并需对其进行存储、管理、集成和分析,才能够获得新的发展。为此,戴尔认为,用户在面对大数据挑战时,可大体分为混乱、保留、优化、简单分析、复杂分析的五个阶段。
  那么针对不同的企业用户,大数据所造成的挑战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针对企业用户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大数据挑战。其中,在大数据保留就是存储阶段,对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备份如何做到数据管理的进一步简化,如何满足企业用户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要?这些都是企业用户在大数据存储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基于此,戴尔存储系列解决方案也是在围绕提高存储效率、降低成本、弹性扩展等方面来展开。对于弹性扩展方面业界提及比较多的是scale-out的存储架构,然而戴尔亚太区存储业务部技术总监许良谋认为,“相比scale-out或scale-up架构来看,企业用户存储在对冷热数据有效处理方面越来重视,因此,需要在横向扩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冷热数据存储有着更为智能的策略。”
  要实现这样的考虑,那必然需要许良谋所强调的自动分层存储技术,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企业用户采用自动分层存储的方式后,可以按照冷热数据的使用率,把它们放在最正确最适当的地方,热数据可以放在某些主机的内存上,或者将常用数据通过技术实现自动判断并自动存储到固态盘上。”
  可见,戴尔在帮助企业用户提升存储效率的同时,也是在横向扩展的基础上,更为强调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和冷热数据的管理。大家都认同,在企业用户的数据中心中,数据必然是流动的,数据是针对不同应用、不同业务而发生变化,戴尔采取最为智能的方式,就是将它实现自动化——戴尔存储解决方案能够自动统计数据热度,自动化地实现热数据存储在快的阵列或盘上,并且戴尔还可以将大量冷数据自动存储到传统阵列的盘内,采取归档的方式处理,一旦冷数据恢复其活跃性,也可以自动存储到比较快速的盘。这种处理冷热数据的自动化分层存储方式,不仅可以为用户带来存储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
  自动分层优化存储效率
  不过,只要聊到自动分层存储技术,相信很多朋友都能列举几个厂商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但戴尔的自动分层存储技术不仅可以优化存储效率,同时其最新升级的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增强功能更为突出,可以在戴尔Compellent存储阵列中不同闪存存储之间建立分层,帮助用户获得新的存储价值。
  在谈戴尔自动化分层技术之前,我们不得不提到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软件6.3版本,当初它发布出来后,获得很多用户的关注与应用,它带给企业用户更高效的存储效率尤为突出,单一平台适应块存储和文件部署,自动化分层技术优化存储效率,并帮助用户控制存储成本。
  事实上,企业用户在面临数据中心存储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新挑战时,纷纷要求存储系统能够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存储效率,而借助自动分层技术,完全实现存储成本的有效控制,更好地实现存储效率带给业务的直接价值。
  “在不同存储之间建立分层,自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数据调度,并迁移到最佳存储层和RAID级。这就是戴尔自动分层存储技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存储效率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戴尔在此也做了很好的积累。
  2008年早期,戴尔收购了存储厂商EqualLogic,这是一家在iSCSI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厂商,最后,它成为了行业里的顶级厂商之一。
  2011年,戴尔继续进行收购计划,收购了Compellent,这使得戴尔有了推出企业级存储产品的能力。
  在EqualLogic和Compellent归入戴尔阵营之后,戴尔不断升级存储产品,2013年6月份,戴尔就对外宣布升级Compellent及EqualLogic系列存储产品,同时还发力于企业IT解决方案领域,也就是说戴尔不仅重视存储产品的融合,更为重视存储方案的整合。(重视存储方案这是戴尔存储发展以来最为突出的特点。)在面对企业用户数据存储的一个个新变化与挑战时,戴尔已经在提高存储效率与提升存储价值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从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软件的不断升级就可以看出来这点。
当然了,戴尔存储发展之路,不仅利用解决企业用户存储最直接需求的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软件发生新变化,发展了自己的存储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同时通过收购许多公司,戴尔也很好地整合工业生产能力。这样的存储发展策略不仅有利于产品的生产研发,还能帮助企业用户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收益。
  配合闪存优化 带来用户新价值
  Dell 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版本其实在最早的6月戴尔企业大会上已经有所透露,当时DOSTOR就报道说“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是Compellent架构的升级版本,与Storage Center 6.3相比,性能有大幅度提升。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改进了其数据级数分层软件,在其中加入了一个闪存存储层。”
  目前来看,业界能够将自动分层技术加入到闪存存储层的厂商独此戴尔一家,当然,不排除未来也有友商也发展该功能。
  之前戴尔提供的闪存优化解决方案,已经采用了SLC闪存技术,而现在,戴尔把Compellent扩展到价格更低的MLC闪存领域。以前用户一直纠结如何选择合适的闪存,他们是应该选择性能和可靠性更好的SLC呢,还是选择容量大,价格低的MLC呢?现在,戴尔把这两项技术融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6.4的业界首创的MLC与SLC智能分层技术完全可以自动化实现。
  当数据写入到有两层闪存存储层的Compellent阵列中时,它们首先进入SLC以实现最佳性能。当数据活跃度逐渐降低时,它们被迁移到MLC中,然后再放入到机械硬盘中,这样,用户可以把钱花在实现最佳性能上。
  有业内人士评价道:“Dell Compellent闪存优化解决方案可自动跨SLC和MLC固态硬盘进行数据分层,因而价格仅及竞争对手同类解决方案的大约1/5,此外它还拥有全面的企业级功能,支持高性能的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在查找戴尔官方信息了解到,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功能包括了5个方面:一是增强的数据分层功能;二是按需数据分层;三是空间管理回放;四是固态硬盘磨损数据显示和监控;五是针对SC8000系统的硬件支持。其目的,就是在于优化数据库和OLTP工作负载的性能,最大程度发挥Compellent储存分层技术的作用,优化存储块和文件数据的集成管理。
  仔细分析来看,戴尔闪存优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基础,是引入读密集型(RI) MLC固态硬盘和Storage Center 6.4的数据分层增强功能,而后者可支持跨写密集型(WI) SLC固态硬盘和读密集型(RI) MLC固态硬盘的分层。从戴尔官方消息得到证实,2013年8月6日,SC220闪存盘柜套装正式发售,其中包含6个400GB写密集型SLC固态硬盘和6个1.6TB读密集型MLC固态硬盘。其余的12个插槽可用来填充6件装的400GB写密集型固态硬盘、6件装的1.6TB读密集型固态硬盘,或者6件装的1TB 7200 RPM硬盘(HDD)。
SC220闪存盘柜和1.6TB读密集型MLC固态硬盘仅可搭配新的SC8000系统销售,或者作为在2013年8月6日之后销售的SC8000系统(含采用1.6TB读密集型MLC固态硬盘的闪存盘柜)的附加组件销售, 并计划于2014财年4季度支持现有的SC8000系统。
  因而,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不仅配合闪存优化凸显了自动分层的独有优势,同时这款用于承载分层数据的容量优化型解决方案最多可在5U的空间中存储336 TB的数据,因而可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空间要求。具备Compellent Storage Center 6.4软件功能的Dell Compellent SC280高密度盘柜,机架密度高于所有其他主流存储解决方案,最多比同类2U盘柜的密度高2.8倍。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智能终端催熟无线存储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数据动车”的存储模..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