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开放创新的华为存储更加坚定业务驱动步伐
2014-11-21 16:13:30 来源:比特网 作者:【
关键词:华为 存储
 
在2014 HCC大会上,华为向外界描绘了“全联接”的美好愿景。在这个目标之下,华为希望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建立无缝隙的全联接网络:政府能利用IT技术做好服务,企业基于基础设施可激发创新能力,获取新的商机;而个人能获得更好的数字化生活。

  在2014 HCC大会上,华为向外界描绘了“全联接”的美好愿景。在这个目标之下,华为希望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建立无缝隙的全联接网络:政府能利用IT技术做好服务,企业基于基础设施可激发创新能力,获取新的商机;而个人能获得更好的数字化生活。

  在全联接时代,存储技术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再看华为第二届存储技术峰会,就显得颇具含义。

  2014年10月底,第二届华为存储技术峰会在华为深圳研发中心召开。华为存储技术峰会是华为存储行业发展及核心技术演进的高端峰会,汇聚了全球存储领域顶尖专家,对全联接时代的存储所关注的技术趋势和热点技术等问题进行技术交流。

  立足开放和创新

  今年峰会的主题为“业务驱动存储创新”,是今年HCC大会发布的华为存储核心概念“业务驱动存储”在技术层面的衍生。在会议的内容安排上,华为自身的技术演讲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来自存储研究领域和友商们对技术趋势和实践的分享。

  除了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罗德岛大学教授、台湾国立大学教授、Gartner资深分析师、华为存储专家发表了前言技术观点,来自SAP、IBM、希捷、英特尔、东芝、百度等合作伙伴针也对会议主旨“业务驱动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两天的大会中,200多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大会设有多个环节,共有19个演讲议题,囊括5大方向,同时还举办讨论交流以及动手实验室等。华为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共同探讨存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技术走向。在每一个休息环节,刚刚演讲的专家必定受到观众的“围攻”,不断被问及一些技术问题。

  如果从规模和演讲效果来看,第二届存储技术峰会展现了华为在存储方面的探索和进步,并与业内专家探讨了未来技术的演进路线,有助于华为规划下一代的产品思路;同时,这种研讨会有利于华为内部形成浓郁的创新环境。

  热门技术趋势

  在演讲中,各个专家也在证实,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最终要归于业务和具体场景。通过这些演讲,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当前存储业内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创新趋势和技术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大家了解华为存储产品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各自取长补短,共同切磋。

  峰会探讨的话题涵盖存储行业与技术趋势、新业务驱动下的存储技术创新、热点存储系统架构和技术、下一代存储硬件技术、存储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内容囊括新型存储介质、全闪存阵列、大规模分布式存储设计、软件定义存储和大数据等存储行业热门话题,以下笔者对峰会集中探讨的热点技术问题进行了归纳:

  1.SDS和SDI成为业界焦点

  无论是SDS还是SDI,通过软件都可以解决诸多硬件上的问题。峰会上,Intel、IBM、百度、中国电信等分别作为IaaS、SaaS、PaaS厂商代表,发布了自己的SDS/SDI战略,华为作为存储基础设施和存储软件服务的提供商,其战略和规划也基于客户的业务需求出发,并融合混合云能力布局 ,进一步使存储的价值向软件和服务转移。

  以中国电信为例,其数据中心正在朝SDS转型,中国电信超过80%的云数据中心还是基于FC-SAN/IP-SAN,SAN面临的问题是弹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以及成本。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存储专家孙振正认为,中国电信短期聚焦在SDS数据层面的关键技术,然后在实验室内验证测试,而中长期则提供灵活的数据存储服务。

  英特尔通讯与存储事业部平台架构师杨蔚则认为,SDI会驱动下一代的IT现代化转型。目前基于标准的资源池也已实现,但伴随着新用户和新业务的增长,自动化的云管理和业务分发仍有待于实现和大规模部署。新的数据中心管理将围绕App、云管理器和资源池提升灵活和敏捷。

  2.固态存储已经成为高端存储的下一个跳板

  在高峰对话环节,专家对固态存储的未来走向进行了讨论,在固态存储对高端存储的重要意义上,不论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是一致的观点,构建极致性能的AFA,对固态存储管理、AFA架构(如数控分离、memory共享等)创新上成为差异化竞争力的杀手锏,对于AFA的文件系统,需要打破原有架构,重新设计软件栈。

  在中低端产品上,混合存储架构仍是近几年的热点技术,如何发挥混合存储的最大性能优势,统一的软件管理技术是关键,SSD做Cache,元数据管理,合理调度冷热数据在SSD和HDD间流动也是热点技术问题。

  3.基于开源的架构是业界趋势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类偏SaaS的巨头都是采用基于开源的分布式存储,而国外的GAF(Google、Amazon、Facebook)也都是开源的分布式存储软件+服务器构成海量存储,大型互联网厂商和公有云提供商的开源分布式架构正对传统的存储行业带来冲击,要促使传统存储向互联网存储转型的思考,互联网的这种分布式应用架构也值得传统的存储厂商借鉴。

  4.数据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重要

  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即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对于不同级别、不同热度数据进行分级化管理,冷热数据分离,甚至在系统侧大胆尝试底层自动分层技术,已经越来越有必要了。

  同时应用系统侧的分层集群架构,多个冷热数据资源池的统一管理,平滑迁移数据、解决数据性能、数据保护等问题、资源池间松耦合,解决数据共享流动和统一管理问题也是对数据管理的极大考验,当然,这一切都基于用户对成本、性能、效率的考核和挑战。

  Gartner资深分析师John Monroe认为,存储本质是对数据的管理,是对数据的传输和利用,如何对数据进行管理,是存储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这牵扯到架构、技术的发展。而俄亥俄州大学的教授、IEEE/ACM Fellow张晓东都认为,各类应用的大数据用户需要物美价廉的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和存储,数据处理计算模式也将会从高性能Scale-up转变为高吞吐量Scale-Out模式。

  5.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库和存储技术演变

  探讨存储时,不得不提到现在的大数据时代,IEEE/ACM Fellow的专家和华为大数据存储专家李夫路都提到了基于Hadoop架构的开源大数据处理,华为IT存储产品线大数据存储专家李夫路认为,数据库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大数据时代的存储技术演变共同推动了互联网应用架构从原来简单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到现在的大量客户/互联网/云平台的模式转变,这就需要从业务的角度反过来看技术的应用。

  华为中央软件院总裁王成录指出,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统治IT领域的时代,软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为希望自己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转变,愿意开放与业界所有高校、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的广泛合作,分享在存储领域的思路和技术。

  希智数据主席兼CEO Eric Chen认为,当今数据中心变革要求控制路径和数据路径分离,现有存储系统同商品硬件共存,产品兼容以及带有开放API接口的数据服务。

  坚定业务驱动步伐

  为什么华为要突出业务驱动存储创新?因为从技术角度来说,存储正在走向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原有的“紧耦合”式的体系结构在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化等趋势面前分化,新技术又在不断进入应用层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则成为关键。

  华为则认为,无论现在谈论软件定义还是硬件重构,都需要基于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围绕业务需求急迫需要在技术上有高水平创新来快速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围绕业务的技术创新其实在各个层面都会有所体现,包括系统架构层面、管理软件层面、控制层面、介质应用层面等,因此华为希望围绕这些层面去深刻剖析当今业界最领先的技术。

  坚定业务驱动的脚步,同时保持开放、合作以及创新的心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共同推动技术的发展,否者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开放、积极进取的心态已经表现在华为的具体的行动之中。

  今年6月,华为与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中国合作召开了“2014海量存储创新论坛(Massive Storage Innovation)”,华为从海量存储的角度畅谈技术发展趋势。而在今年9月中旬的HCC 2014大会中,华为存储展现了“融合存储,让业务更敏捷”的发展方向,本次大会则再次深入探讨业务和技术的发展。

  将目标落实在产品中,华为则是以智能化的OceanStor OS系统为核心,推出全线的产品线,包括高中低端企业主存、闪存产品、大数据存储、云存储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在支持华为的战略目标落地,也就是“支撑客户构建面向云计算、以数据为中心、以业务为驱动、按需供给的存储服务。”

  未来,华为的存储技术路线会怎么走?

  从今年的存储技术峰会或许能窥探出一些信息,未来几年,存储的云化趋势明显,针对云的优化、计算、存储、网络的融合将进一步扩大,华为将进一步加大业务驱动的软件技术上的投入,驱动存储价值向软件和服务层面转移,将各种复杂的存储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而在非技术层面,华为会吸收业内优秀的技术,提高竞争力,继续以业务为核心驱动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快闪存储器阵列将引领储存系统风潮
下一篇联想云存储系统获“2014中国IT产..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