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渐成主流 USB3.0成为存储装备必备规格
2011-05-13 12:28:05 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
关键词:USB3.0 存储
 
我们承认USB2.0依然是目前市场主流,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起码是未来1-2年,你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你想的那样。USB2.0面临淘汰,这绝非是耸人听闻的事实,这个变化恐怕比2012来得还要快。

  我们承认USB2.0依然是目前市场主流,但是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起码是未来1-2年,你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你想的那样。USB2.0面临淘汰,这绝非是耸人听闻的事实,这个变化恐怕比2012来得还要快。


  来自目前最新的消息显示,Intel正在研发自己的下一代处理器Ivy Bridge及其配套芯片组Panther Point。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了对于原生USB3.0的支持。明年,也就是2012年就是Intel的Tick之年,在这一点Intel的产品会在制程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的22nm及其配套的芯片组横空出世,而USB3.0则是芯片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007年底,英特尔公司和业界领先的公司一起携手组建了USB 3.0推广组,旨在开发速度超过当今10倍的超高效USB互联技术。该技术是由英特尔等公司共同开发的,应用领域包括个人计算机、消费及移动类产品的快速同步即时传输。

  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以及传输文件的不断增大——甚至超过25GB,快速同步即时传输已经成为必要的性能需求。USB 3.0具有后向兼容标准,并兼具传统USB技术的易用性和即插即用功能。该技术的目标是推出比目前连接水平快10倍以上的产品,采用与有线USB相同的架构。除对USB 3.0规格进行优化以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协议效率之外,USB 3.0的端口和线缆能够实现向后兼容,以及支持未来的光纤传输。

  自从USB3.0技术标准发布以来,国内外各移动存储厂商从中嗅到了商机,开始加快各类USB3.0设备的设计和研发,从2009年底到今年年初,大量的USB3.0移动产品逐渐涌现,各厂商纷纷为即将到来的USB3.0时代展开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作为移动存储的主流设备,采用了USB3.0接口的移动硬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国内着名领导品牌朗科对于USB3.0的普及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早在2009年,朗科就带来了全球首款采用USB3.0的外置设备,这款移动硬盘的推出,填补了商用USB3.0设备领域的空白,也掀开了USB3.0设备崛起的大幕。

  作为国内存储行业领导品牌的朗科,一直致力于移动存储的研发工作,而USB3.0的出现凭借着更高的速度已经得到了行业的认可,现在唯一缺乏的就是能够有一个行业的领导厂商来大力的推广相关产品,从而快速的占领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谁抓住了USB3.0发展的先机,谁就能成为未来移动存储市场发展的领头羊。如今,朗科已经拥有了3款闪存盘及3款移动硬盘在内的USB3.0设备。之所以能够推出众多产品,不仅仅表现出了朗科在移动存储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更表明了朗科对于USB3.0美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今年将是USB3.0普及的一年,USB3.0标准的推出将引起移动存储市场新一轮的变革,市场格局面临洗牌,对国内外各大移动存储厂商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况且,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及无线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未来移动存储市场将会是大有可为的一个市场,对于朗科来说更专业的研发与更成熟的渠道优势决定了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而长久积累的用户良好口碑更是让其产品的推广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存储变革来临 解惑多种主流存储
下一篇IBM将在Hadoop上建立全新存储架构..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