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云计算背景下存储趋势
2011-02-23 11:14:28 来源:网界网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存储
 
随着2010年的进展,存储数据转移的模型正在逐渐形成。 现在的每一天都有将近15千兆字节的新数据被创建,并且这个需求量与日俱增,那么如何安全便捷的获取到这些数据便成了当下各企业的IT部门以及各大供应商的一个首要问题。

  随着2010年的进展,存储数据转移的模型正在逐渐形成。 现在的每一天都有将近15千兆字节的新数据被创建,并且这个需求量与日俱增,那么如何安全便捷的获取到这些数据便成了当下各企业的IT部门以及各大供应商的一个首要问题。

  传统的存储方式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它将被新的高效智能的存储方式所取代。2011年新的存储方式总结下来将有以下几点:

  1、存储作为云服务的大趋势

  就像IDC预测的一样,大批的数据需求量正在以每年60%的指数速度不停的增长。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将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云存储服务,包括私有云、公共云的以及混合云。这三种类型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大型规划功能,并能更灵活的去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但是在公共云的问题上现在还存在着普遍的质疑,因此今年的大部分投资将主要致力于私有云计算服务上。

  事实上,Gartner预测全球的1000家IT企业在2012年将花费更多的投资在云计算的私有化服务上,而并非是在它的公共服务上。目前大多客户的需求重心已经从过去存储的安全性上转移到管理和存放的云环境上,因此目前正投资于云计算的那些厂商在新的一年里将拔得头筹。

  2、存储现状一去不复返

  对于正在致力于云计算研究的企业来说,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不可在使用过去旧的存储模式。由于海量的新增数据以及经济危机继续创新模式的诞生,那些旧的存储方式和信息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再为新模式提供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正在出现,它是通过集成系统与其他虚拟元素来创建一个完全虚拟的存储系统,并将所有的软件集合到这里,这将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高性能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而客户也将通过实时压缩功能、复制和数据迁移的改进来认识到系统效率的提升。


  3、融合基础设施架构

  融合基础架构要义就是通过统一管理,用虚拟化技术把企业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以及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池化,这样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分割、组合,动态地适应企业的业务,以服务方式提供IT基础设施的愿景才能实现真正落地。

  为了使这些正确的资源被应用到相匹配的业务需求上,因此对于存储的需求就将会不断的增加。客户将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一个融合了服务器、存储、软件、网络和管理的完整产品。

  融合实际上与云计算是一脉相承的,云计算是未来计算必然的一种形态,融合就是实现云计算的必经之路。

  4、智能数据分类

  目前有些数据是超出IT部门预算范围内的,另外法律法规对于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也在增大,数据的保留和访问日益严格,因此对于智能数据分类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加大。智能数据分类可以辨别出哪些数据是急需的、在第一时间所需要的,而哪些是可以稍后保存的,这样就使得客户在数据的管理上更加高效便捷。

  分类之后,数据便可以被存储在各种存储设备中了,包括固态驱动器、闪存、磁盘等等,可根据需求任意组合。

  5、磁带存储的新角色

  近年来磁盘存储发展很快,但对于存储领域来说,尽管对基于磁盘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的炒作很多,但磁带存储仍然是多数备份的首要目标。磁带不仅存储的数据最多,而且在备份的过程中多数数据将被直接存储在磁带上,无需使用磁盘作为缓存。

  现在磁带存储市场也在逐渐复苏,这全要归功于数码文档,我们也看到了磁带存储新的机遇。事实上,80%的电子文档都需要将磁带作为首选媒介。许多因素使得我们仍然需要磁带:数据在磁带上的保存成本只是磁盘的五分之一;它可以保存30年或者更长久;另外,供应商对于该项技术的保持也证明了它将不会过时。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六大不可忽视的服务器相关存储趋势
下一篇实施虚拟化存储需要考虑十大问题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