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苹果,谷歌,亚马逊之云平台大比拼
2011-07-04 11:47:06 来源:企业网D1Net 作者:【
关键词:云平台 亚马逊 谷歌 苹果
 
过去的几个月里,出自大公司手笔,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的音乐服务平台相继诞生。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

  7月4 日讯(上海)过去的几个月里,出自大公司手笔,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的音乐服务平台相继诞生。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存储和访问他们庞大的音乐库。亚马逊是第一个宣布提供基于云存储服务,并且它也是目前唯一提供基于云的音乐服务平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完全可以满足其存储和访问的需求。谷歌最近宣布其备受瞩目的Music Beta。顾名思义,它还处于测试阶段,不过任何人都能请求获得测试权限。史蒂芬上周在WWDC宣布苹果公司将发布基于云的iCloud服务。虽然很难判断谁输谁赢,不过对于用户和音乐爱好者体验来说,他们三者之间应存在显着的差异。

  比拼之一:性价比

  亚马逊Cloud Drive

  众所周知,亚马逊为注册用户免费提供5GB存储空间。但是,对用户而言,5GB只涵盖了多数用户音乐库的一小部分,而您也可以支付20美元来获得一年20GB的大容量存储。如果你有不到20GB的音乐,那性价比还算高,但是假如音乐库超过了20GB,那么您的开支将比想象得更多。而通过亚马逊MP3商店购买的歌曲将不计入您的存储限制空间内。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亚马逊服务是目前唯一一个完全面向大众的云服务。

  谷歌Music Beta

  现阶段谷歌推出的云服务目的是希望能吸引用户参与测试。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谷歌将对消费者正式推出这款云服务,并且通过请求参加测试服务的方式,将为谷歌赚取更多粉丝。由于谷歌一贯免费的作风,我们所期望的服务,是尽可能与用户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Music Beta效仿亚马逊Cloud Drive,为注册用户只提供免费、有限的存储空间,笔者相信用户也不会对此感到惊讶。

  苹果 iCloud

  消息称,完整的iCloud需等到今年秋天才能使用。所以,苹果向云计算进军成功与否,目前还是个未知数,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在云计算领域,苹果公司显然已落后于亚马逊和谷歌。虽然无限量的iTunes云存储服务是免费的,不过,许多用户需使用其配套服务“iTunes Match”。首先,iCloud 将扫描你的 iTunes资料库,其次,把iTunes里的所有歌曲都装入云端音乐库。而其他歌曲需通过手动上传,或是使用 iTunes Match来完成上传工作。该配套服务能够轻松地找到那些非iTunes 商店的歌曲。只要拥有iTunes Match,您将获得所有您想要的音乐,而获得方式也正如通过iTunes购买的歌曲那样容易。购买这项配套服务,用户需花费25美元/年。

  比拼之二:上传、获取

  亚马逊Cloud Drive

  当你第一次使用亚马逊 Cloud Drive服务时,您需要下载一个Adobe AIR应用程序,选择并上传您的文件。但是,我们很快便发现,其实还有另一种方式,通过使用浏览器窗口选择和上传文件。这个方式使用起来比之前方便,不过,音乐库往往容量非常大,上传过程将耗费大量时间。使用第二种方式比第一种来得更快,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使用此方式,歌曲和专辑的重要元数据将丢失。这便导致许多歌曲将会出现“未知”字样,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谷歌Music Beta

  在获取音乐上,谷歌与亚马逊类似,不过出现问题比亚马逊少。用户必须下载一个小型音乐管理软件,才能在谷歌云平台上传歌曲。经测试,该软件操作方面十分顺畅,不过,也有问题存在。用户无法控制哪些歌曲上传,不能在“iTunes文件夹”或者“其他文件夹”之间选择。在不久的将来,谷歌将修复此类问题。对于一个数千首歌曲的音乐库,谷歌上传过程也是极其缓慢。

  苹果iCloud

  在苹果公司推出这项服务之前,就有个突出优势:使用iTunes上传音乐。当你不得不在 iOS 设备或者个人电脑上使用iTunes时,这便意味着将不通过互联网浏览器产生流量。iCloud不需要亚马逊和谷歌那样进行缓慢的上传。这项服务将简单地扫描你通过 iTunes商店购买的歌曲,或者使用 “iTunes Match”服务来寻找你想要的歌曲。届时,如果不想付费,您可以不使用iTunes Match,选择手动上传。总而言之,iCloud上传过程比亚马逊、谷歌的云服务来得更快。

  比拼之三:用户界面和功能

 亚马逊 Cloud Drive

  无论是亚马逊还是谷歌的接口设计灵感都源自于iTunes。亚马逊的设计似乎更像是一个基本的模板组合。除了看起来有些过时之外,亚马逊的用户界面设计不能说有什么不足之处。目前,亚马逊为了留住用户,已采用对忠实用户提供额外福利的策略。例如,注册后,能得到5GB的免费存储空间,如果从亚马逊MP3商店购买MP3专辑,将额外得到一年免费20GB存储空间。从亚马逊商店购买其他商品也能获得这样的优待。Cloud Drive不会像iTunes 那样把歌曲放入列表,也不会存在按用户对歌曲的喜好程度分为5个星级或者大拇指向上、向下按钮。

  谷歌Music Beta

  Music Beta相比亚马逊,界面相对整洁。与亚马逊系统不同,Music Beta会自动导入你的iTunes播放列表,并在左侧栏一一列出。相比之下,谷歌有一个新增功能,即“即时混合”功能,并且该功能被MP3界被誉为“天才”的苹果播放器采用。如果正在听某首歌,您想建立一个列表并将其放入,只需选择“创建即时混合”按钮,谷歌将立即创建一个与这首歌曲风格一致的一系列歌曲的播放列表。当用户需要放松身心,他会选择适合他心情的歌曲,那这项功能便能发挥作用。此外,Music Beta还有一项独一无二的功能:能够将您的歌曲自由添加到云存储库中,笔者认为即使是最挑剔的用户也会对该功能满意。

  苹果iCloud

  目前笔者还未使用过iCloud,所以无法对它点评得非常到位。苹果之所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原因包含几方面。使用亚马逊和谷歌,您将无法使用浏览器窗口欣赏在线音乐,但iOS设备或PC上运行的iTunes却能做到。对于苹果用户而言,他们能轻松地通过各种设备访问云服务。对于PC用户或非苹果的智能手机而言,这项服务可能不实用。此外,苹果提供的存储容量是无限制的,用户能够直接从iTunes购买icloud上的音乐。苹果公司也已经与多家唱片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未来,可能对用户大有好处。

  比拼之四:主要劣势

  亚马逊Cloud Drive

  也许,亚马逊服务的最大缺点是上传缓慢。测试时,在尝试几次失败后,亚马逊服务器才开始有起色。上传大量音乐往往要花几小时甚至几天。一旦你的音乐上传成功,播放列表曾经的记录将会被删除,这将无法评估音乐库里的任意一首歌曲。如果您不是一个狂热的亚马逊粉丝,使用Cloud Drive 的大型音乐库将成为你的负担。用户也无法编辑音乐库里的元数据。

  谷歌Music Beta

  尽管笔者对Music Beta的表现十分满意,谷歌为了它还是大费周章。使用这类的服务,上传时间缓慢是十分令人头痛的,但又无法避免。不管怎样,谷歌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控制关于那些上传到云端的歌曲,而不是在iTunes文件夹和其他文件夹中简单的二选一过程。通过Music Beta,目前还不能购买线上音乐(虽然你可以选择购买iTunes音乐自动上传),这点有些不尽如人意。

  苹果iCloud

  显而易见,对于iCloud,,最大的缺点就是不通过Web进行访问。众所周知,iTunes无法通过浏览器访问音乐库。这无疑会另那些不使用苹果设备的用户降低好感度,但这也可能是史蒂夫乔布斯的战略的一部分。

  编辑点评:

  笔者认为,这3个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各有利弊,它们分别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亚马逊Cloud Drive将赢得那些已经在亚马逊商店进行大量才够的用户。谷歌的 Music Beta 将最有可能获得大部分通过Android系统访问整个云音乐库的用户。如果苹果选择的道路正确,它绝对可以脱颖而出,因为iTunes已成为大多数苹果用户首选的音乐商店。随着iPhone和iPad的成功,这些设备的用户无疑会使用跨设备的其他苹果公司旗下的服务。如果苹果公司能够顺利进军云计算市场的话,可能也会涉及一些云存储。亚马逊和谷歌将能够找到一些忠于他们品牌的用户,增加基于Web的流媒体和在Android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无论是以哪种方式,我们都很高兴看到整个市场呈现良性竞争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将应用程序迁移到云
下一篇软件供应商转向SaaS应考虑的10件事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