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云计算在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1-09-27 09:45:02 来源:比特网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爆炸式的互联网信息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服务。其中,提供资源或服务的网络被称为“云”。在“云计算”模式下,资源或服务是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爆炸式的互联网信息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服务。其中,提供资源或服务的网络被称为“云”。在“云计算”模式下,资源或服务是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是参与、自由、平等和分享。如今,云计算已运用在中国能源行业中,简称为‘云能源’。“云能源”是整个能源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传统电网的智能化。

    在“云能源”时代,各种能源形式自由地接入能源系统,不同消费者可以共享能源服务,能源供应不仅强调能源生产者的供应职能,同时也强调消费者主权,人人都能够成为能源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了平等。

    “云能源”有以下基本特征:

    1.能源生产模式的分布式和共享性;

    2.能源传输方式的智能化和集成化;

    3.能源传输体系的模块化和并行化;

    4.能源接入的自由化和标准化;

    5.能源消费的互动式和个性化,能源生产模式的分布式和共享性。

    随着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能源生产不仅仅是能源企业的“专利”,能源生产者越来越“草根化”。在传统化石能源时代,能源供应依靠集中生产、集中配置,一般消费者很难参与能源生产过程,只能“被动”消费。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大规模储能技术的进步,能源消费者也可以生产能源或拥有能源资产。即便是在传统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由于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生物沼气等)的分布更加分散,不像常规油气资源那样大规模集中在某一地区。

    因此,以分布式开发和本地化利用为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将取代以集中生产和被动消费为特征的传统能源系统。普通家庭和个人将不再单纯是能源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今区域、社区、企业甚至建筑物内的能源供应将实现共享,能源交易将频繁发生。

    例如,通过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联合循环系统,可以在发电的同时利用余热余压供暖、制冷、提供热水等,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虽然个人和单个设备的能源生产能力有限,但当每一个企业、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家庭都能参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时候,整个能源系统和传统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将被彻底改变。

    能源传输方式的智能化和集成化。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属于间歇性能源,受自身物理特性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很大,发电出力不稳定。因此,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交互共享模式基础上,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的智能化、集成化至关重要。

  IBM运用云计算提出了“高精度清洁发电预测解决方案”,可以对微观区域内云层、降雨量、风速、风向、气压、温度等作出快速和准确的预报。基于天气预报结果,同时结合电厂布局、机组特性和历史数据,实时预测风机处理和光伏发电功率,从而提高风力、光能发电的可靠度,增强电网接入的稳定性。不过,在储能技术和电网传输技术出现革命性进步以前,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的贡献仍将处于辅助性地位,稳定的、非间歇的能源仍是电力供应的主体。光电缆的发展将为“云能源”时代的能源传输奠定物理基础。光电缆是将金属导线和光纤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同路、同走向传输电能与光信息的一体化传输介质,实现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融合。由光电缆为代表的传输介质组成光电网,以光电网为基础可以实现电力网、信息网、传感网、计量网、保护网、控制网、视频网等的集成化,在智能化基础上实现多网合一。

    云计算使能源传输体系模块化和并行化。智能化、智慧化和介质革命的交互式电网(或智能电网)是“云能源”的物质基础,“云能源”的模式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也面临技术、商业化等诸多障碍和挑战。但与“云计算”一样,“云能源”同样强调消费者主权,强调系统的服务功能,强调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智能化、交互式、商业化。

    中国一些企业也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并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或许,未来的“云能源”模式并非我们今天所设想的景象,就像我们无法在Web1.0时代想象Web3.0一样。但是,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能源系统的变革,特别是能源技术的进步有关。在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之下,人类通过能源技术进步、技术融合改变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是大势所趋,这股潮流也是不可阻挡的。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电信靳东滨:云计算需先规模..
下一篇云计算运营商亟需搭建城域大二层..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