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盘点2011年各月影响云计算发展的大事件
2011-12-27 09:19:11 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
关键词:微软 谷歌 云计算
 
中国电信云计算园区项目建成后,优先向内蒙古自治区提供云计算主机管理平台、自服务门户管理平台、云数据管理中心以及云计算主机业务托管等相关的计算、存储及智能网络资源综合服务,对支撑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我区资源优势向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被业界认为是云计算元年,这一年来云计算产业发生的大事、涌现出来的重要人物和产品,尤其多。这一年很多IT巨头汇聚能量加快收购步伐,这一年更多IT掌门人宣布进军云计算领域,这一年有更多云计算案例在国内落地生根,这一年更多的云应用登上了智能终端和平板电脑等...这一年,云计算把我们每个人,每个角度都变得不那么平静了。

又是一年年终时。我们仍然套用那句经典台词:2011年即将过去了,我们很怀念它。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底,回顾一下这一年12个月IT界发生的大事件。

12月:电信120亿建立云计算园区

2011年1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市政府与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在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分别签署了《关于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暨建设云计算园区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信云计算园建设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中国电信集团将在和林县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国电信云计算园,这标志着中国电信云计算园项目正式落户和林县。

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总投资预计约12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总投资预计将超过50亿元,包括整个开发区的光网络管道传输路由和容量将达到40万台主机服务器。

中国电信云计算园区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20亿元,占地1500亩,分两期建设集云计算中心、IDG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仓储、办公和生活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电信云计算信息园”基地。其中,一期工程投资50亿元,占地1000亩,包括整个开发区的光网络管道传输路由和容量将达到40万台主机服务器,计划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占地500亩,计划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投用。

  中国电信云计算园区项目建成后,优先向内蒙古自治区提供云计算主机管理平台、自服务门户管理平台、云数据管理中心以及云计算主机业务托管等相关的计算、存储及智能网络资源综合服务,对支撑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我区资源优势向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点评:无独有偶,就在12月2日,中国电信宣布120亿大兴土木建设云计算园区的前几天,11月24日,中国移动与黑龙江政府共同宣布,国移动全国云计算中心正式落户哈尔滨。

  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占地1000亩,预计提供4万个机架的服务能力,为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等业务提供云计算支撑平台。该项目将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及模组式机房等建设模式,形成规模优势,发挥规模效益,建设低成本、低能耗、扩展灵活的数据中心,推进云计算规模应用,带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数据中心建设、TD-SCDMA与TD-LTE建设、宽带信息网络建设、无线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合作内容。此次合作有利于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推进新一代通信网络建设,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早一点的时间,10月25日,中国联通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18万台服务器的西部数据中心在“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开工建设,也是中国联通在国内最先开建的区域性数据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两江新区提速打造信息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依托数据处理拓展增值业务的重要支撑。

  中国联通西部数据中心项目将以互联网数据处理为主,并依托数据处理开展系列增值业务。该中心总用地250亩,投资40亿元,建成后可达到2万个机柜的装机容量,18万台服务器规模。该中心除为全球客户提供数据处理服务、服务坐席外包等,还将为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提供通信基础设施、充足的互联网带宽(在岸、离岸两部分)、云计算服务,以满足园区高效、快速、安全的计算承载、网络互连、信息交互。

  三大电信运行商移动、联通和电信,都是云计算最有力的推动者,它们可以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和资金的实力,必将能够成为云计算服务的领军企业。并不是运营商里的独树一帜。此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早已在全国各个地方布局云计算中心了。这里,也分别展开分析。

中国三大运营商都在行动,谁能够一统江湖,这还要看具体的应用和服务能否赢得终端用户的青睐。

  自华为2010年第一次发布云计算战略“云帆计划2011”之后,业界各大IT巨头都在盯着华为的下一步计划。11月初,华为在深圳举行了超过千人规模的“2011华为云计算大会暨合作伙伴大会”,进一步将云计算战略深化和可执行化。在这次会议上,华为发布了“云帆计划2012”,并首次明确了华为云计算三大战略:大平台、促进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开放共赢。

  在过去的一年里,华为继续发挥其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优势,在电信、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实现云计算解决方案的规模应用,并已逐渐厘清企业治理架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战略,立志于将该战略落实。并且,针对各个行业的需求和应用,研发了绿色云数据中心、系列服务器、桌面云、云平台、云存储、媒体云等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华为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在电信、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成功规模应用。如华为在上海部署了全国首朵“健康云”,成为最早把云计算引入到医疗行业的企业,使医院运维管理效率提升80%。此外,华为上海研究所部署全球最大的万人“桌面云”。

  目前,华为在云计算上投入6000余人,“云帆计划2012”中,2012年将投入超过10000人。同时,华为还专门成立了IT产品线部门。IT产品线与云计算发展密切相关,主要以云计算为平台基础重新打造IT产品。并且,IT产品线被设为华为董事会直接投资的一层组织,其下设云平台领域、服务器与存储领域、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领域和媒体网络领域。

  编者点评:华为作为国内多年排名第一的IT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引起了国内外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的关注。2010发布其“云帆计划”之后,华为展开了真刀真枪的行动,连续部署上海“健康云”和华为研究所的“桌面云”。在大多数不太了解华为的人眼中,华为只是一个网路设备厂商,但是其实华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在收购了华赛之后,华为在安全领域也没有任何问题。试问,一个没有任何短板的华为,想在云计算领域腾飞还有问题吗?只是,如今人们更多的问题是,华为通过哪条路玩云计算,IaaS、PaaS还是IaaS?2012年获取我们能见分晓。

  赛迪顾问在2010年底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到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606.78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至1万亿人民币。

  10月19,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等三部委拨出15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云计算示范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推动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扶持云计算领军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成为国家首批云计算示范企业。

  此15亿的专项资金中,百度云计算获三部委上亿拨款额,是此次云计算专项支持所有企业中最高的。而百度自身计划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大力发展智能数据服务、典型行业应用和公共云计算平台。百度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其云计算技术在超大规模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高性能与实时计算、高性能服务架构和高可用服务平台等领域已相当成熟。作为工信部云计算标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百度还参与了中国云计算的标准制定,并在科技部863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一期)重大项目中,承担了网络操作系统研制和互联网语言翻译系统研制两个重要课题。不久前,百度还被中关村云计算联盟授牌,成为云平台提供商。

  除了百度,还有华东电脑、华胜天成、阿里巴巴、腾讯、金蝶等10余家知名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项目,也同时获得了发改委下拨的数千万的扶持资金。据了解,首批专项资金总量达6.6亿元。

  编者点评:云计算在国内的广阔发展前景,不仅成为国外IT巨头争相追逐的对象,也逐渐引起了国家部委的重点关注。

  15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资金注入,国家希望能够为国内云计算企业树立一个云计算示范企业,这种出发点非常好。但是,我们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也看到,不管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还是其他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他们最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最需要扶持资金往往是那些小微型的企业,他们不得不时时刻刻地考虑生存问题,所以,这些企业的创新动力是最饱满的。所以,编者认为这部分资金最好能注入到这部分企业中,促进这类小微企业演变成中小型企业。

  9月22日,惠普董事会宣布已经辞去公司总裁兼CEO李艾科,并退出公司董事会;同时任命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为公司总裁兼CEO。该任命立即生效。

  惠普新任执行董事长雷·莱恩(Ray Lane)向前CEO李艾科发出解雇令的三大理由:

  1) 李艾科领导的高管团队没能做到“同心协力”。

  2) 虽然李艾科为惠普制定了良好市场战略,但没能加以具体执行。

  3) 李艾科缺乏良好的对外沟通能力。

 自2010年11月出任惠普CEO以来,李艾科已经三次下调对惠普的财务预期,并为惠普规划了一条专注于扩大软件产品阵容的道路。在他的领导下,惠普2011年8月还宣布决定分拆个人电脑业务,并将斥资103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 Corp.。但是,这些举措令投资者感到不安。

  有数据表明,自李艾科接任以来,惠普股价累计跌了逾45%。惠普董事会指责李艾科,下调了连续三个财季的财报预期,急转惠普战略规划中主要领域的发展方向,未能遏止股价暴跌近50%的势头等。

  然而,惠普的问题远不止李艾科执掌公司这11个月中所暴露的。从对该公司内部人士、原管理人士以及专家的访问内容来看,惠普董事会成员一直就在走马灯似的换,董事们缺乏对公司基本面的良好把握,而且在业务发展问题上也是犹豫不决。

  远的不说,就说惠普原来决定剥离个人电脑业务,近几个月来,惠普在平板电脑TouchPad的决定上几经周折,经历了推出、放弃、再到重新推出的过程。该公司还称,考虑剥离个人电脑业务,而此后又称也可能考虑保留这项业务。而对于WebOS也是最终决定以开源告终。

 编辑点评:惠普一直以来给人印象是一家硬件办公设备厂商包括打印机、PC以及服务器等。其服务器的全球销量,还曾经一度超过了IBM服务器。但是,我们都知道IBM已经从一个服务器厂商,成功转型企业级综合解决方案厂商,IBM在很多年前就毅然决然地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决定孤注一掷地发展企业级解决方案。

  而如今摇摆不定的惠普,虽然犹犹豫豫地决定了不再剥离PC业务,但是新人CEO惠特曼能否拿捏得住惠普董事会的意思,是否能够稳定地带来惠普两条腿走好了未来的路,还得看惠特曼2012年的表现。

  8月18日,惠普公司宣布以103亿美元收购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Autonomy是一家专门制作电子邮件和文件搜索软件的公司。这次收购是惠普迄今为止进行的第三大收购交易。惠普称,它将以每股42.11美元的价格收购Autonomy的发行在外的全部股票。

  据了解,Autonomy公司是英国第二大软件供应商,为数据库搜索提供程序。Autonomy公司CEO Mike Lynch1996年创办了一家名为Cambridge的英国公司,拥有公司8%的股份。在这场100亿美元的交易中他所持有的股票将价值8亿1300万。

  此次惠普收购Autonomy公司,是惠普CEO李艾科想要扩大惠普的软件和云服务,以便用户能够跨网络处理任务。惠普的目标是减少对个人电脑业务的依赖,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比如苹果)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个人电脑业务的增长正在下滑。

  惠普的个人系统事业部除了PC之外还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WebOS操作系统。这个部门的营收是大约410亿美元,但是,仅占惠普利润的13%。由于激烈的竞争和消费者PC需求的下降,利润率低和产量大的PC业务一直被看作是剥离的对象。这样看来,惠普收购Autonomy公司与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下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惠普CEO李艾科一直指望扩大惠普较小的但是非常盈利的软件部门,包括通过大的收购。

  同时,惠普公司宣布正在考虑剥离其个人电脑业务部门,惠普公司开始对公司进行改造,就像10年前IBM成功地进行的改造一样。并且,惠普低价处理了很多WebOS设备,包括没有引起消费者兴趣的TouchPad平板电脑,一时间,惠普的这些设备引起了网友的抢购。

  编者点评:从惠普犹豫不决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于个人业务的难以割舍。个人电脑业务,并不是没有利润,只是在苹果等一帮智能终端设备的冲击下,传统的个人PC全球出货量逐年下降,甚至在2011年底,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过了PC。惠普从多年前收购当年的电脑巨头康柏公司那一刻起,就一直在个人电脑业上,处于佼佼者,如今落得个要剥离该业务也是实属无奈。

  好在,惠普公司最终没有迈出这一步。但是,对于103亿美元收购Autonomy公司编者认为还是有些超之过急。

  7月21日,宏碁公司对外宣布斥资3.2亿美元,外加7500万美元营运绩效奖励分配款并购拥有先进云端技术的美国iGwareInc.,进军云计算市场。宏碁公司强调,这起并购,主要是为了中长期发展布局,将运用其云端技术,建立宏碁云端系统(AcerCloud),替宏碁产品的用户服务,提升品牌价值。   

  据了解,iGware位于加州硅谷,是全球领先的云端科技供货商之一,其产品包括提供云端架构下多种装置并存的生态体系、云端架构下的虚拟终端机,与个人云端系统;iGware也是以个人云端技术支持消费者装置的先驱,已经实际运用其云端运算软件及基础设施管理工具,服务全球1亿多个消费者装置,例如任天堂公司的Wii、iDS与3DS游戏机。任天堂下一代的WiiU游戏机也将由iGware的云端技术来支持与服务。

  iGware拥有先进的云端技术、软件架构设计的专业能力,及长时间、大规模顺利运作管理云端服务的实绩。宏碁将运用这些核心技术与能力,投入创造独特的AcerCloud,为开放平台(openplatform)上广大的宏碁产品用户服务。

  建立AcerCloud的目标,是要让用户透过这个云端系统,将所有宏碁的产品,包括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及智能型手持装置整合应用;希望使用者能在良好的安全机制下,轻松的享用并有效的管理个人所有的宏碁信息通讯装置及内容等信息。 发展云端技术已是产业主流趋势,宏碁并购iGware是替公司做中长期布局的投资,预期在未来10年中,Acer Cloud将是宏碁所有产品的主要差异化项目之一,希望藉由宏碁云端系统显提升Acer品牌定位,增加品牌价值。 AcerCloud将是以开放平台为基础,且iGware的云端技术均已被大规模的应用,是经过验证的可靠技术。宏碁对未来的发展深具信心,不久将开始进行软硬件的设计与整合,预计在明年适当时机推出连结与享用AcerCloud相关服务的产品。

  iGware并入宏碁后,将更名为AcerCloud Technology Company,在台湾与大陆设立分支机构,配合宏碁整体营销策略,持续研究发展,进行云端技术与软硬件整合及创新,以符合所有宏碁产品用户的需求,提升其满意度。

  编辑点评:PC厂商转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并不是一个特例。正如苹果公司发布iCloud云存储服务一样,随都希望在自己的地盘上,种上自己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当然,这种想法能否最终实现要看宏基后续的整合能力了。

  早在2010年12月,微软的Office365开始在小范围内试用。2011年4月份,微软率先想全球很多国家发布Office 365的测试版,进而又将这一范围扩展至38个国家和地区的17种语言。

  2011年6月底,微软正式发布了Office365,这是一个融合了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Online, Exchange Online和Lync Online的全功能网上生产力套件服务,目前已有20万个组织加入了该计划来实现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办公业务,Office 365的操作与桌面版的软件产品基本没有区别,并且还带来了网络存储和通信带来的便利。

  Office 365有两种版本:小企业版本和企业版本,对于员工数在25人以内的小型企业和公司,每位用户每月的使用费用为6美元或5.25欧元;对于中型和大型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每位用户每月只需2美元或1.75欧元。Office 365企业版本还提供了另一种选项,那就是Office专业增强版(Professional Plus)桌面软件,每位用户每月费用为24美元或22.75欧元。

  微软云计算办公套件Office 36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xchange平台和Outlook桌面软件,但是它们现在正面临Google Apps等产品的竞争。微软可以在这一新创建的消息发送和通讯领域对其合作伙伴进行培训,使他们学会如何部署Office 365软件和在线会议软件Lync。

  并且,微软还在7月份向合作伙伴承诺将拿出58亿美元激励合作伙伴,用于培训合作伙伴和奖励合作伙伴帮助其销售微软的新服务。2011年8月,微软还提供了软件保障(Software Assurance)新服务,并计划为合作伙伴提供资金以帮助消费者使用微软私有云服务和Azure公共云服务。

  编辑点评:对于微软来说,云计算是一次最大规模的转型。同时,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云计算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所以,既然是新生事物,就没有那么快得到用户的接受。所以,按照传统做渠道的思路,微软希望借助于国内渠道的力量帮助微软推广类似于Office 365这样的在线服务,销售模式由原来的解决方案到如今卖服务账号。这不得不说一次变革。

  不够,从最近,Office 365在全球销售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于微软在线办公服务还是保持很高的期待。

  微软2010年10月发布Office 365的公开测试版,进而又在2011年的四月份扩大的测试版的试用范围38个国家和17种语言的版本。

  但是,不幸的是,2011年5月初,微软就不得不针对日前Office 365的电子邮件服务网络中断,造成许多美国客户权益受损而道歉。

  对此次网络中断,微软也表示,造成这个云端服务中断三小时的原因,是因为该公司位在北美的其中一座数据中心的“网络中断”。这使得部分客户无法使用包含Outlook网络程序在内的 Office 365 Exchange Online服务。

  “我们对您以及您的员工带来不便感到抱歉”,微软在电子邮件通知中写道,“我们承诺会以开放与诚实的态度与客户讨论服务问题,以及我们预防问题再度发生的措施。”

  微软表示它已经在调查网络中断的真正原因,并针对受到影响的客户提出相当于25%的月费折抵。负责这一业务的微软商业生产效率在线服务小组(BPOS)同时承认,Outlook网络数据库服务以及电子邮件服务均出现故障,此外还致使Exchange Active Sync交换协议出现问题。

  这是微软云计算服务近期出现的较大的一次故障,但是这一故障的影响不及4月份亚马逊网络服务所发生的宕机事件。

  编辑点评:尽量用户对于在线服务的安全性,受到网络中断、服务器宕机等意外情况的影响有心理准备,但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很多企业用户仍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对于用户来说,性价比较高的云服务还是要用的,但是,还是请谨慎地备份一下每天的企业数据,以备不测。

  4月:云服务器宕机事件

  2011年4月22日,亚马逊云数据中心服务器大面积宕机,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亚马逊史上最为严重的云计算安全事件。

  由于亚马逊在北弗吉尼亚州的云计算中心宕机,包括回答服务Quora、新闻服务Reddit、Hootsuite和位置跟踪服务FourSquare在内的一些网站受到了影响。

  4月30日,针对已经出现的云服务中断事件,亚马逊在网站上发表了一份长达近5700字的报告,对故障原因进行了详尽解释,并向用户道歉。亚马逊还表示,将向在此次故障中受到影响的用户提供10天服务的点数(Credit),将自动充值到受影响的用户帐号当中。

  亚马逊在报告中指出,公司已经知道漏洞和设计缺陷所在的地方,它希望通过修复那些漏洞和缺陷提高EC2(亚马逊ElasticComputeCloud服务)的竞争力。亚马逊已经对EC2做了一些修复和调整,并打算在未来几周里扩大部署,以便对所有的服务进行改善,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度出现。

  此事件也引起人们对转移其基础设施到云上的担忧:完全依靠第三方来去报应用程序的可用性是否可行。

  编辑点评:IT巨头的云服务出现中断,服务器宕机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起了,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起。所谓,愿意尝试云服务的用户,一定是看上了云服务的高性价比。这类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所以,对于这类企业最保险的办法仍然是自己定期备份企业数据,以防万一。

  2011年3月,谷歌邮箱再次爆发大规模的用户数据泄漏事件,大约有15万Gmail用户在周日早上发现自己的所有邮件和聊天记录被删除,部分用户发现自己的帐户被重置,谷歌表示受到该问题影响的用户约为用户总数的0.08%。

  谷歌在Google Apps状态页面表示:"部分用户的Google Mail服务已经恢复过来,我们将在近期拿出面向所有用户的解决方案。"它还提醒受影响的用户说:"在修复帐户期间,部分用户可能暂时无法登录邮箱服务。"

  Google过去也曾出现故障,但整个帐户消失却是第一次。在2009年出现最严重的一次故障,有两个半小时服务停顿,许多人当时曾向Google投诉需用这个系统工作。接二连三出错,令全球用户数小时不能收发电邮。Google及微软等科技企业近年大力发展云计算,盼吸引企业客户,但云计算储存多次出事,恐打击用户信心。

  编辑点评:云计算可以说最早诞生于谷歌,谷歌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自然它会更加强调在互联网上的应用。不过,互联网公司将一切数据都交互在网络上,这也就带来了其先天的隐患,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一次次的安全事件,会让很多试图尝试商业云服务的企业望而却步。

  2月份,VMware公司宣布完成收购雅虎公司旗下领先的下一代开源电子邮件和协同软件厂商——Zimbra。此前,VMware曾宣布达成收购Zimbra的最终协议。

  早在2007年9月,雅虎斥资3.5亿美元收购Zimbra。Zimbra管理着逾5500万家企业、大学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电子邮件邮箱。

  VMware是业内虚拟化软件提供商的佼佼者,近年来开始加大云计算市场拓展,收购Zimbra后将拓展其产品服务。

  VMware方面表示,Zimbra将加入VMware云服务机构,该机构旨在通过提供VMware创新的虚拟化平台,满足客户对于公共云和内部私有云计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Zimbra的加入,将被纳入VMware vCloud计划,为中小企业以及大型企业带来足以与内部私有云和公共云部署灵活性及选择性相匹配的领先的电子邮件、日历和协同服务。这将促使我们朝着帮助不同规模的客户简化IT复杂性这一使命持续前进。

  据悉,VMware将继续支持当前的Zimbra产品,包括Zimbra的协同套件、桌面及开源社区。Zimbra还将更加深入地集成至基于VMware vSphere的云基础架构以及由微软、IBM和其他厂商提供的消息和协同软件解决方案。

  另外,VMware还将持续加大对Zimbra的投资,加速产品开发的步伐,保持Zimbra的高速增长态势。在过去短短五年内,Zimbra创纪录地新增了超过5500万个付费邮箱,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邮件和协同软件提供商之一。

  编辑点评:VMware在当年被EMC以6.35亿美元收购的时候并不被人们看好,但是就在几年的时间里,VMware迅速占据了虚拟化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市值也有了几十倍的增长。如今的云计算时代,VMware不甘于只作为一个虚拟化厂商,而要转型做一个云计算方案和服务的提供者,那么收购就在所难免。

  1月:众巨头撤回Novell专利收购案

  1月份,微软、苹果、甲骨文和EMC四巨头撤销了对于Novell公司的882项技术专利的收购案。

  自2010年12月,四巨头联合以 CPTN Holdings LLC 公司的名义准备花费4.42亿美元收购Novell公司的882项技术专利,并向德国监管机构发出了通知。去年12月30日,这项收购被突然撤销,至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CPTN公司现在仍然有收购的意向。

  微软发言人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这次的撤销完全是由于收购程序的需要更多时间来评估这项收购。微软此外未发布任何有关这项撤销的声明,而其他三巨头也没有就此发表任何评论。

  CPTN公司撤销此项收购可能仅仅是由于此举能有助于通过欧盟监管机构的审核,同时减少评论家的关注。

  有猜测认为,四巨头撤回对Novell专利收购,可能与包括美国开源自发组织American Open Source Initiative (OSI)和欧洲自由软件基金会(FSFE)在内的多家开源组织同时上诉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German Federal Cartel Office)有关。这些开源支持者表示非常震惊,认为Novell公司的专利中有好多是免费软件,不能被微软等公司以付费商业目的收购。一旦收购成功,这些公司就将以收费软件来取代免费软件。

  美国开源自发组织在声明中表示,CPTN公司的组成人员都是长期反对和曲解开源软件价值的公司。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都是以销售软件产品及服务为主要盈利手段,他们的竞争对手就是那些开源软件。

  编者点评:Novell在提出出售公司技术专利以前,曾经大幅度地转型云计算。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Novell公司董事已经不允许其业绩的继续下滑,和股票的下跌,他们还希望能保留一些财富,于是Novell多年来的技术专利就成为了交易的筹码。

  从Sun到Novell,这两个开源界的大佬,都没有能逃脱被收购的厄运。开源是很多业界专家都双手暂定和大力支持的事业,但是如何将这份事业由个人爱好和一腔热血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力呢,可能我们还要深入学习一下表现优秀的开源软件厂商,如红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阿里云“电子商务云”获得政府亿..
下一篇云计算产业发展需发挥体制优势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